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1.
近年来学生用餐引起的食物中毒屡有发生 ,这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用餐的管理 ,河北省对学校内饮食单位加强了卫生监督监测和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工作 ,取得一定进展。1 997~ 1 998年河北省卫生防疫站对部分高校学生食堂和幼儿园食堂、招待餐厅、饮食摊点等的炊具、餐具采用纸片法进行采样和检验 ,按照CB1 4 934 94食具消毒卫生标准执行。餐具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由河北省卫生防疫站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样品检查中 ,炊事用具如加工熟食的刀、墩 ,存放熟菜、主食的盆、盘 ,销售食品的馒头夹、菜勺及各种碗、盘、口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本课题组报导存活素siRNA表达质粒(mU6/survivin质粒)能高效剔降乳腺癌细胞MCF-7中存活素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抑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Hoechst细胞形态染色和Westernblotting等检测mU6/survivin质粒对乳腺癌MCF-7细胞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mU6/survivin质粒作用后,MCF-7细胞的增殖明显地受到抑制;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细胞呈现多核化、巨核化;caspase-3被激活,表达升高;IκBα、Cyt C和P21^WAF1蛋白表达升高,NF—κB(p65)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mU6/survivin质粒沉默MCF-7细胞中存活素表达后,DNA受损细胞停滞在G1期,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此过程与Caspase级联放大、线粒体凋亡通路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等有关。细胞逃逸有丝分裂关卡的检查,阻断有丝分裂导致的细胞裂亡是其死亡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AS)是近几年发现、命名的篾这生成抑制因子,在肿瘤的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对AS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成果,本文就是AS在基础和临床前研究的最新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载脂蛋白A‐1(apoA‐1)介导的泡沫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率的实验方法。方法人单核细胞THP‐1用160 nmol/L佛波酯(PMA)诱导24 h分化为贴壁巨噬细胞(PMA组),再用50μg/mL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处理48 h ,诱导巨噬细胞变成泡沫细胞(ac‐LDL组);加入含apoA‐1的1640培养基培养24 h(apoA‐1组)。油红O染色和HPLC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水平,鉴定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采用 HPLC分析和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apoA‐1介导的泡沫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率。结果 T 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经油红O染色后,细胞内可明显观察到大量红色脂滴存在。胆固醇水平测定显示,ac‐LDL组内游离胆固醇、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水平明显高于 PMA组(P<0.01)。ac‐LDL处理细胞48 h后,ac‐LDL 组内总胆固醇水平为80.25μg/mg 细胞蛋白,胆固醇酯水平为47.65μg/mg 细胞蛋白,占总胆固醇的59.38%,与PM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PLC分析和液体闪烁计数法结果表明,apoA‐1介导泡沫细胞内apoA‐1组胆固醇流出率分别为5.63%和7.08%(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酶促反应结合 HPLC测定泡沫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的方法,为后续研究细胞脂质代谢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半边旗提取物5F(以下简称5F)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PGCl3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5F对PGCl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chamber法检测5F对PGCl3细胞侵袭能力和趋化性运动能力的影响;细胞粘附实验检测5F对PGCL3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5F对PGCL3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药物浓度为12.5、25、50、100μmol/L作用细胞24小时,抑制率分别为:(5.74±0.20)%、(9.91±0.58)%、(15.02±0.42)%、(36.50±1.15)%。当用浓度为25、50、100μmol/L的药物处理细胞6h后,能明显抑制细胞体外侵袭基底膜成分matrigel的能力,其抑制率分别为:(30.62±0.42)%、(55.30±4.53)%、(76.21±3.21)%。当用浓度为25、50、100μmol/L的药物处理细胞6h后,能明显抑制细胞的趋化运动能力。其抑制率分别为:(18.91±1.43)%、(43.72±2.84)%、(59.614-4.01)%。当用上述浓度的药物处理细胞5h后,测定其在1h内与matrigel的粘附能力。结果表明:5F能使PGCL。  相似文献   
17.
肠抑胃肽/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tropic polypeptide,GIP)是由哺乳动物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分泌细胞 K细胞分泌的一种42个氨基酸的多肽。1970年Brown和Pederson在观察不同纯度的缩胆囊素对狗去神经小胃胃酸分泌影响时发现的,最初认为其主要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通过近年研究,发现GIP作为一种“促胰液素”在肠道激素引起餐后胰岛素分泌增高的机制中起主要作用,同时GIP在脂肪代谢中的效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其在肥胖中作用的研究。 1 GIP结构及生理 1.1 GIP结构 Moody报道了人GIP的氨基酸序列,后来通过对人GIP基因测序确定Moody报道的人的GIP氨基酸序列是正确的。以下是GIP的氨基酸序列:酪~1丙谷甘苏~5苯丙异亮丝天冬酪~(10)丝异亮丙甲硫天冬~(15)赖异亮组谷酰谷酰~(20)天冬苯丙缬冬酰色~(25)亮亮丙谷酰赖~(30)甘赖赖冬酰天冬~(35)色赖组冬酰异亮~(40)苏谷酰,许多的研究表明GIP分子截短可产生具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 1[rhGLP 1(7 36 )NH2 和rhGLP 1(7 37) ]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正常SD大鼠按 3.2 4g/kg腹腔注射 5 0 %葡萄糖 ,诱发暂时性高血糖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 (2 0、4 0、80 μg/kg)rhGLP 1(7 36 )NH2 和rhGLP 1(7 37) ,间隔取血测定血糖与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SD大鼠按 6 0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建立实验性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静脉输注rhGLP 1(7 36 )NH2 [4.0ng/(kg·min) ]12 0min并观察血糖变化。结果腹腔注射 4 0、80 μg/kgrhGLP 1(7 36 )NH2 和rhGLP 1(7 37)处理组大鼠的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二者之间促胰岛素分泌和降血糖活性差异无显著性。静脉输注rhGLP 1(7 36 )NH2 6 0min后 ,血糖水平 (17.0 4± 1.31)mmol/L(P <0 .0 5 ) ,12 0min后血糖水平 (11.98± 1.0 5 )mmol/L(P <0 .0 0 1)。结论rhGLP 1能显著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这与其促胰岛素分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沙利度胺(商品名:反应停)是一个全球闻名的药物,其通用名为沙利度胺(thalidomide)。迄今,提及此药,仍心有余悸,可谓谈“药”色变。就是这个药,在60年代初期,引发了一场本世纪范围内最广、震动最大、后果最严重的药害事件,也是当代医药史上影响最深远的药害事件。 此药于1957年在德国作为非处方药上市,主要用于治疗妊娠恶心、呕吐,因疗效显著,又未见不良反应而迅速在欧洲、澳洲、日本等17个国家广泛应用,服药者几乎都是妊娠早期的孕妇。然而不幸的悲惨事件发生了,在上市后短短几年时间里,发生了1万多例海豹肢畸儿。刹那间,沙利度胺就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遗臭万  相似文献   
20.
循证医学对临床药学开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起源于19世纪中期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巴黎,直到20世纪70年代,许多流行病学家又疾呼临床实践需要证据.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蓬勃开展.1980年,EBM开始得到广泛关注.1993年成立了世界循证医学协作网.早在1986年,我国国家攻关课题--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和上海硝苯地平老年高血压试验(stone)就开创了我国的循证医学研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实际疗效为准则的循证医学已成为医学发展和药物治疗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将成为21世纪医院临床药学特别是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