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探讨脑膜瘤切除后小脑幕缺损的修补方法。对 2例采用硬脑膜瓣及枕肌筋膜瓣经两次转移修复 ;2例采用游离颈枕肌筋膜片直接修补。 4例均获成功 ,疗效满意。随访 12~ 18个月 ,未见并发症。应用硬脑膜瓣和枕肌筋膜瓣两次转移修复小脑幕缺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具有供体血运好、损伤小、取材方便、补片容易存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2.
66例酸碱混合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酸碱混合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以提高中医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通过对 6 6例经食管 2 4hpH及胆红素动态监测确诊为酸碱混合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全面、详细地收集病史资料 ,进行临床辨证研究 ,提出既符合中医理论又切合临床实际的中医证型及治则治法。结果  6 6例患者中肝胃郁热 5 1例 (77.3% ) ,胃热气逆 9例 (1 3.6 % ) ,痰热内蕴 6例 (9.1 % )。结论 提出对酸碱混合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随证分别予以疏肝和胃降逆、清热和胃降逆或清化痰热为法。这对加深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更好地指导GERD的临床辨证论治 ,提高其诊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中PPARα、CPT-Ⅰ表达和心肌脂质代谢变化及心肌肥厚指标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SHR心肌肥厚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观察阿托伐他汀灌胃10周的SHR心肌肥厚指标、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及心肌PPARα、CPT-Ⅰ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WKY(n=6)比较,SHR(n=6)心肌中PPARα mRNA(0.285±0.062比WKY:0.478±0.093,P<0.01)与CPT-Ⅰ mRNA(0.795±0.139比WKY:1.115±0.109,P<0.01)表达减少,血清及心肌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分别为[(798.2±38.0比WKY:354.7±27.7)nmol/L,P<0.01]和[(635.0±77.4比WKY:245.3±47.3)nmol/L,P<0.01],心室质量指数增加(VWI)[(3.16±0.08比WKY:2.99±0.10)g/kg,P<0.05],心肌细胞直径增加(TDM)[(21.3±1.3比WKY:18.18±0.75)μm,P<0.01];阿托伐他汀50 mg/kg·d治疗10周后(n=6),心肌中PPARα、CPT-Ⅰ mRNA表达增加,心肌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VWI降低,TDM降低.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增加心肌中PPARα、CPT-Ⅰ mRNA表达,降低心肌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改善心肌脂质代谢障碍,可能是其抑制心肌肥厚发生与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以龙骨、柴胡、牡蛎这组角药配伍入手,从超分子体系形成的角度初步探索矿物药龙骨在含植物药柴胡的角药配伍中的作用。方法 ①观察龙骨、柴胡、牡蛎3组单煎液和柴胡-龙骨、柴胡-龙骨-牡蛎、柴胡-牡蛎3组共煎液的外观、丁达尔现象,测定各水煎液中混悬颗粒的平均粒径、分散性系数及Zeta电位,以扫描电镜(SEM)观察超分子结构微观形貌。②测定不同配伍系统pH、液体黏滞系数、液体表面张力、冻干粉得率等物理性质,结合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UV-Vis)检测不同配伍系统内的相互作用。③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测定不同配伍系统成分及含量的差异。结果 与单煎液相比,共煎液具更明显浑浊和丁达尔现象,共煎混悬液中的粒子变小,分布更均匀,且Zeta电位降低,体系更稳定,SEM下可见柴胡呈不规则层片状,柴胡-龙骨和柴胡-龙骨-牡蛎以球形纳米颗粒为主,柴胡-牡蛎则呈现不规则层片状和少量球形纳米颗粒混合的微观形貌特征;以单煎柴胡为基准,配伍共煎液的pH整体上升,黏度系数有所增加、液体表面张力有所降低,共煎液柴胡-龙骨冻干粉得率最高,其次为柴胡-牡蛎、柴胡-龙骨-牡蛎,而柴胡单煎液得率最低;FTIR主要变化为-OH的伸缩振动,共煎液明显向低频方向移动;UV-Vis显示,各组均在295.8 nm出现最大吸收,而吸光强度不同(柴胡-龙骨>柴胡-龙骨-牡蛎>柴胡-牡蛎>柴胡);以植物药柴胡的成分为指标,HPLC测定的甲醇提取成分的含量高于水煎提取,柴胡单煎液中主要为柴胡皂苷a(SSa)和柴胡皂苷c(SSc),共煎配伍后含量略高;UPLC-Q-TOF-MS在单煎液和共煎液中均可鉴定出37个化合物成分,种类没有变化。结论 龙骨、柴胡、牡蛎这组角药经共煎配伍后可形成粒径更小、更为均匀、稳定的纳米超分子体系,有助于柴胡主要成分的溶出,且含龙骨的配伍组在此过程中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35.
无偿献血者重复与初次献血血液检测结果及构成情况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98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为确保临床用血和提高血液质量提供了法律保障,若能在无偿献血群体中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献血者队伍,定期重复献血,无疑会更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输血风险[1~3].青岛市在1998年实现无偿献血的基础上,发动鼓励部分无偿献血者定期重复献血,初步建立了一支较稳定的重复献血者队伍,现将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构成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即刻修复保留髁状突的下颌骨及软组织的缺损。方法:对8例各种原因所致的下颌骨及周围软组织缺损(或不缺损)的患者,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皮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制备的皮瓣既用来修复软组织缺损,又可作为“皮岛”观察腓骨的血供与回流状态。所切取的腓骨平均长度8.5cm,皮瓣或“皮岛”平均大小为6.5cm×3.5cm,形态为梭形。其中3例采用预制重建钛板进行塑形和固定,其余5例采用小钛板和16孔长钛板分段塑形固定。结果:所有皮瓣或“皮岛”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患者咬合关系正常,下颌功能与外形良好,行走无障碍。采用预制成型钛板进行塑形和固定的方法在手术用时上明显长于采用小钛板和16孔长钛板分段塑形固定的方法。结论:腓骨游离瓣可截成2~3段。截骨部位选择在颏体交界处和下颌角处。无论是2段还是3段截骨,采用预制成型钛板进行塑形和固定的手术用时明显长于采用小钛板和16孔长钛板分段塑形固定的方法。固定的顺序是先固定与髁状突或乙状切迹的连接处,确定咬合关系后,再分别固定下颌角、腓颏连接处和颏孔区。  相似文献   
137.
目的调查了解安徽省贵池区血防站的人才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方法根据血防站最新存档资料的记录进行信息录入与整理,调查分析了2006年贵池区血防站所有人员的性别、年龄、职称和学历的构成情况,并结合血防现状对本单位目前的人才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贵池区血防站共有在职人员102名,其中基层血防组37人、站医院37人、站职能科室28人,平均年龄为41.56±9.14岁,总体年龄结构偏老,2029岁组人数不足1%;基层血防组和站职能科室的男性均多于女性,而站医院则女性多于男性;高级职称和高学历人员太少,分别为1名和2名。结论贵池区血防站人才结构不合理,整体人员素质偏低,为了更好的配合现阶段血防工作的开展应该进行合理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8.
潘新宇  周三权  郑钧  张志杰 《人民军医》2004,47(10):575-576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腹部创伤较常见,不仅病情危重、复杂,且病死率高、救治难度大。1998~2003年,我们共收治此类伤47例,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9.
本研究通过对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及50例正常人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及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变化及肛门直肠运动功能,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SHR随机分为3组: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mg组和10 mg组;6只Wistar-Kyoto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共10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脂含量。结果:用药前SHR各组SBP均显著高于WKY组(P<0.01);阿托伐他汀50 mg组在给药后第6、8、10周和阿托伐他汀10 mg组在给药后第10周,SBP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5或P<0.01)。SHR对照组血浆NO浓度明显低于WKY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10周后,用药2组血浆NO浓度明显高于SHR对照组(P<0.01或P<0.05)。SHR对照组血浆vWF浓度明显高于WKY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10周后,用药2组血浆vWF浓度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1)。同时,用药2组血脂水平低于SHR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压,并通过提高血浆NO浓度和降低vWF浓度等机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