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基于空间分析预测钉螺分布的气温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钉螺分布与气温的定量关系,为全球气候变暖与南水北调钉螺能否北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多年来的年平均最低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按1km网格匹配气温数据,在GIS支持下,将空间分布的气温数据与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分布图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比较不同气温与钉螺分布的吻合程度。结果钉螺分布区的累年平均最低气温的95%可信区间为(4.3~18.1℃)、累年1月平均最低气温的为(-4.6~9.2℃)、累年平均气温的为(9.4~21.1℃)、累年1月平均气温的为(0.9~12.4℃)、累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为(16.2~25.6℃),其中累年1月平均气温与钉螺的分布拟合最好。结论1月平均气温是预测钉螺分布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钉螺分布与年极端低气温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省61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以北纬34°为界,通过两者的统计分布来确定钉螺可疑分布区的温度范围,并研究有螺区与无螺区在该范围内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钉螺可疑分布区的温度范围为-7.6~1.5℃,无螺区有75%的气象站其年极端低气温低于-7.6℃,有螺区有19%的气象站其年极端低气温高于1.5℃;有螺区与无螺区在该范围内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53),但无螺区在相应区间内的时间均多于有螺区。结论钉螺在年极端低气温低于-7.6℃的地区不适宜生存,温度是阻止钉螺北移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新型肌肉硬度测试仪评估不同支撑平面对健康成年人竖脊肌的影响,并进行信度研究。方法 招募20名健康成年人。每位受试者先后坐在两种软硬不同的支撑平面(瑞士球和硬面椅)上由治疗师A完成竖脊肌硬度测量后,治疗师B按同样方法 对所有受试者再次进行测量。治疗师A于5 d后按同样方法对所有受试者再次进行测量。结果 同一治疗师与不同治疗师应用新型肌肉硬度测试仪在瑞士球和硬面椅上评估受试者竖脊肌硬度信度均为优秀。受试者坐于瑞士球上时竖脊肌硬度显著高于硬面椅。结论 应用新型肌肉硬度测试仪在不同支撑平面上评估受试者竖脊肌硬度切实可行,且信度较高,可用于临床康复训练及评估。瑞士球训练是有效激活成年人竖脊肌的一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肩关节旋转肌群在维持肩关节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肩关节内旋肌群主要包括胸大肌、肩胛下肌、大圆肌,外旋肌群包括冈下肌、小圆肌、三角后部纤维[2]。有文献报道肩关节内外旋肌群力量不足及不平衡是导致肩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3]。脊髓损伤患者长期依靠双上肢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例如推轮椅、转移、臀部减压等肩关节负重动作,同时坐在轮椅上生活工作常需要做上肢高举过肩的动作,易导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过度劳损产生疼痛,此外有研究报道86%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空间设施布局优化的角度探讨疫情下的医院服务区分布与基于服务区设置集中隔离点的方法。 方法 基于Huff模型描绘了上海市三级医院的服务区空间分布;以最大化覆盖率为目标,采用位置分配模型预测医院选址的优化布局,设置潜在的候选位置。 结果 在上海市可收治病例的三级医院中,中心地区医院密度高;城乡医院服务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郊区医院的服务区面积大;优化配置布局的结果显示,可在松江区中心新增1家医院,在浦东新区中间区域增加适量医院。 结论 结合医院服务区分布,隔离点可以设置于各街道中与所属医院相近的位置,明确出现病例时各个隔离点对应送往的医院。优化布局建议在松江区和浦东新区增加三级医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M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行常规用药,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超声检测肱动脉内径观察血管舒张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的ET-1和Hcy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通过改变MS患者血浆ET-1、Hcy、NO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超声辅助引导下利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来治疗骨不连的疗效。 方法将48例符合骨不连(BU)入组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即在肌肉骨骼超声的引导下,分别采用体外冲击波(SW),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冲击波联合富血小板血浆(SW-PRP)的方法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X射线图像,并分析3组在治愈率及患者治疗周期等方面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3组BU患者在治疗12个月时:SW组治愈所需时间为(24.8±1.7)周,治愈率81.25%;PRP治疗组治愈所需时间为(25.8±1.4)周,治愈率为75.0%;SW-PRP组治愈所需时间为(21.8±1.5)周,治愈率为93.8%。SW-PRP组的治愈时间短于PRP组(P=0.01)和SW组(P=0.03)。 结论体外SW联合PRP治疗BU,相比于单一治疗方法可缩短其治疗周期,但在治愈率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沉积型禹余粮对出血模型大鼠血液中相关止血指标及血清中金属离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华法林钠建立出血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粉末组、水煎液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等测定给药15 d各组大鼠全血中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血栓素B2(TXB2),花生四烯酸(AA),内皮素-1(ET-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PS),Ca2+的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各组大鼠给药0,5,10,15 d血清样品中Na,Mg,K,Ca,Fe,Al,Li,Be,Ti,V,Cr,Mn,Co,Ni,Cu,Zn,As,Sr,Cd,Sn,Sb,Ba,Pb 23种金属元素或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粉末组、水煎液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液中6-keto-PGF的含量(P<0.05),均能显著升高TXB2,AA,ET-1,PAF,PS,Ca2+的含量(P<0.01),具积极有益的调节作用。粉末组对大鼠血清Na,K,Ca,Fe,Li,Ti,V,Co,Cu,Zn 10种金属元素具有显著积极的调节作用(P<0.05,P<0.01);水煎液组对大鼠血清中Na,K,Ca,Fe,Li,V,Ni,Cu,Zn,Sr 10种金属元素有显著积极调节(P<0.05,P<0.01)。粉末组能显著降低Cr的含量(P<0.01),水煎液组能显著降低Cr(P<0.01),Pb(P<0.05)的含量。结论:沉积型禹余粮粉末、水煎液均对华法林出血模型大鼠具有明确、积极的干预作用,可通过增强血管收缩能力、促进刺激血小板活化,从而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黏稠度等作用起到凝血作用。Na,K,Ca,Fe,Li,Ti,V,Co,Cu,Zn,Ni,Sr等金属元素群可能是其发挥止血效应的物质基础。根据以上检测指标,综合来看,粉末组与水煎液组干预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洛铂腹腔热灌注对中晚期恶性结直肠癌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中晚期大肠癌并伴恶性腹水的患者共40例,按照入组条件,遵循抛硬币法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单药洛铂(50 mg),治疗组予洛铂(50 mg)加中药榄香烯乳(400 mg/m 2)行腹腔热灌注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4周的疗效进行比较。采用WHO腹水治疗疗效评估标准,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用Karnofsky(KPS)体能评分标准对病人的体能改善进行评价,并对病人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4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P<0.05)。化疗后4周,治疗组的KPS评分、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血红蛋白化疗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化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榄香烯联合洛铂腹腔热灌注可明显改善腹水病人的体力状况,减轻单用化疗药物热灌注的毒副作用,疗效优于单用洛铂,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中PPARα、CPTⅠ表达和心肌脂质代谢变化及心肌肥厚指标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SHR心肌肥厚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观察阿托伐他汀灌胃10周的SHR心肌肥厚指标、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及心肌PPARα、CPTⅠ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WKY(n=6)比较,SHR(n=6)心肌中PPARαmRNA(0.285±0.062比WKY:0.478±0.093,P<0.01)与CPTⅠmRNA(0.795±0.139比WKY:1.115±0.109,P<0.01)表达减少,血清及心肌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分别为[(798.2±38.0比WKY:354.7±27.7)nmol/L,P<0.01]和[(635.0±77.4比WKY:245.3±47.3)nmol/L,P<0.01],心室质量指数增加(VWI)[(3.16±0.08比WKY:2.99±0.10)g/kg,P<0.05],心肌细胞直径增加(TDM)[(21.3±1.3比WKY:18.18±0.75)μm,P<0.01];阿托伐他汀50mg/kg·d治疗10周后(n=6),心肌中PPARα、CPTⅠmRNA表达增加,心肌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VWI降低,TDM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增加心肌中PPARα、CPTⅠmRNA表达,降低心肌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改善心肌脂质代谢障碍,可能是其抑制心肌肥厚发生与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