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盆腔MRI检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盆腔MRI检查方法对正常盆腔结构和病灶显示及性质判断的作用,对170例盆腔MRI检查者,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Ⅱ型超导磁共振仪,磁场强度为0.5Tesla;线圈选用体部包裹线圈(BWA);脉冲序列为TSE(T1WI+T2WI);必要时行增强扫描和脂肪抑制序列。结果表明,TSE脉冲序列成像,减少了运动性伪影;T1WI图像显示盆腔结构较为清晰,而T2WI图像显示病灶较为敏感。脂肪抑制成像及增强扫描给病变的定位、定性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示合理的参数选择,是获得高质量盆腔MR图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比较呼吸导航三维平衡超快场同波(3D balanced turbo field echo,3D BTFE)与双反转快速自旋回波(TSE)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A)方面有无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28例分别利用呼吸导航3D BTFE和双反转TSE序列进行CMRA.在图像后处理[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后,对图像进行半定量评价(0~4级),并对评分≥2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标准的冠状动脉分段方式评价两种不同方法目标血管显示的成功率;对两种不同方法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质量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评分≥2者25例.(1)利用VCG触发和呼吸导航技术能较好地抑制心跳和呼吸运动伪影;(2)两种方法可以显示绝大部分目标节段,二者在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近中段、左回旋支(LCX)近中段显示率接近,RCA远段的显示率分别为75%和54%;(3)两种方法的RCA、LM、LAD和LCX的显示长度分别为97.38/89.14、15.34/14.19、52.50/35.41和50.92/49.16 mm;(4)两种方法SNR、CNR和质量评分分别为108.86/4.66、67.77/28.01和3.50/2.54;(5)两种方法的单次扫描时间分别为1 min 45 s和2 min 40 s.结论 (1)两种方法的冠状动脉主干的显示率较高(RCA和LCX远段相对较低);(2)两种方法对患者的配合要求不高,均可在自由呼吸的情况下得到冠状动脉影像;(3)双反转TSE序列在冠状动脉目标节段的显示率上与3D BTFE序列接近,但是,其图像质量较后者差,稳定性不佳,在成像时间上也没有优势;(4)3D BTFE序列在冠状动脉目标节段的显示率、图像质量以及成像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观察心理疏导对解除MR检查中幽闭恐怖者的影响,探讨干预后恐惧改变的程度,评价其效果及意义。方法将十二年中近四万人次MR检查中发生幽闭恐怖症的538例按不同处理方法的年时间段分成三组:早期组未作任何干预的作为参照组;中期组采用多数医院的安慰解释;后期组作简便的心理专业疏导。结果后二组经过解释和心理疏导后,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程度都有明显降低,使再次检查成功率达到81.2%、96.8%,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心理疏导组与安慰解释组对比效果也明显(P〈0.05)。结论对检查前有恐怖的患者进行心珲疏导,可以明显改善九成以上人员的临床症状,使原定的医疗检查计划从不可能转变为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4.
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MobiTrak技术,行下肢动脉3D CE-MRA扫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获得下肢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由两位有经验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MobiTrak 3D CE-MRA大腿动脉图像质量较好,而小腿动脉图像显示稍差。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其中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结论 MobiTrak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易行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5.
MRI它不是利用电离辐射,而是用核磁共振这一物理现象使人体内部解剖结构得以显示的影像检查方法。它是一种非创伤性成像方法,能多方位清楚显示关节的形态和信号,在显示肌肉、肌腱神经、血管方面,它比其它影像检查来的优越。如适当使用表面线圈,能获得很好的信噪比,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力和软组织对比度。因此,在四肢关节创伤性疾病的诊断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6.
47.
多系统萎缩和帕金森病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和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4例MSA、30例PD和30例健康人的MRI资料,观察指标包括:(1)T2WI信号改变:十字征(即脑桥基底部十字样高信号)、裂隙征(即壳核外侧缘裂隙样高信号);(2)脑室、脑池扩大:四脑室、桥池、延池;(3)脑实质萎缩:延髓、脑桥、小脑中脚、壳核萎缩.并测量中脑面积、脑桥面积和小脑中脚宽度.结果 MSA患者中均出现至少1项MRI异常指标,并表现一定的分型差异.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是:小脑中脚萎缩(79.2%)、脑桥萎缩(79.2%)和十字征(75.0%);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的指标是:十字征(均为100%)、裂隙征(均为100%)、小脑中脚萎缩(93.3%和90.1%)、脑桥萎缩(96.7%和95.0%).MSA组脑桥面积、中脑面积及小脑中脚宽度分别为(288.7±75.4)mm2、(127.8±25.8)mm2及(10.7±2.8)mm,与PD组[分别为(477.5±54.3)mm2、(145.9±21.6)mm2及(16.2±1.3)mm]、对照组[分别为(454.5±36.8)mm2、(146.4±17.4)mm2及(16.7±1.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有助于MSA的诊断及其与PD的鉴别诊断,对MSA的分型具有一定的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RI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 and Parkinson's disease (PD) for providing early evidenc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 The MRI features of 24 patients with MSA, 30 patients with PD and 30 healthy people as control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bnormal intensity in MRI included the hot-cross bun sign and the slitlike changes. The atrophies of brain included cerebellar,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s, medulla oblongata and pon. Cerebral ventricle dilatation included fourth ventricle and cisterna pontis. The midbrain area, pons area and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s width were measur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ith MSA had at least one of the features observed on MR images, and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subtypes of MSA. The high sensitive features were the atrophies of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s (79.2%), the atrophies of pons (79.2%) and the hot-cross bun sign (75.0%). The parameters with high specificity and high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hot-cross bun sign (both 100%), the slit-like sign (both 100%), the atrophies of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s (93.3% and 90.1%), and the atrophies of pons (96.7% and 95.0%). MSA group had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values of pons area, midbrain area and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s width [(288. 7±75. 4) mm2, (127.8±25.8) mm2 and (10. 7±2.8) mm,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PD group [(477. 5 ± 54. 3) mm2, (145.9±21.6) mm2 and (16.2±1.3) mm, respectively] and healthy group [(454. 5±36. 8) mm2 , (146.4±17.4) mm2 and (16.7±1.2) mm, respectively] (all P <0. 05). Conclusions The routine MRI is helpful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MSA and PD and has some values in diagnosing the subtypes of MSA.  相似文献   
48.
家兔超急性期放射性肝损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放射性肝损伤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评估MRI平扫及菲立磁增强扫描检出放射性肝损伤的时间效能。材料与方法  18只家兔随机分成 3组后均给予 4 0Gy单次X线半肝照射 ,第 1组于照射后第1d、第 2、3组分别于照射后第 2、3d行肝区MRITSE T2 WI及TSE T1WI两个序列的平扫及菲立磁增强扫描 ,同时取材做组织学检查。对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家兔T2 WI及T1WI平扫、T1WI菲立磁增强扫描肝组织信号强度均未发现变化。T2 WI菲立磁增强扫描对放射性肝损伤的检出时间为照射后第 3d(P <0 .0 1) ,表现为肝组织信号强度受照区与非受照区均较T2 WI平扫时降低 ,但受照区肝组织信号强度较非受照区高 ,两者间可见分界线。所有家兔受照区肝组织在光镜下未见明确组织水肿、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征象 ,但其单位视野面积内含有SPIO颗粒的Kupffer细胞数在照射后第 3d明显低于非受照区 (P <0 .0 1)。电镜下 ,照射后第 3d的受照区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内见线粒体明显肿胀伴局部空泡样变。结论 T2 WI菲立磁增强扫描在照射后短时间内 (照射后第 3d)即可检出超急性期放射性肝损伤 ,并能提供直观、精细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正常人脑白质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脑白质的ADC值的特点及规律,建立正常人脑不同部位白质的标准ADC值,为弥散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6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头颅常规MR检查及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获得各相同性弥散加权图。每个研究对象选16个感兴趣区,通过公式ADC=ln(S低/S高)/(b高-b低)计算每个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值。结果正常人脑白质总的平均ADCave值为0.76±0.03(0.65~0.83)×10^-3mm^2/s,白质的平均ADC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结论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脑白质的ADC值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时要考虑到该变化,以免误诊和漏诊;弥散定量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评价正常人脑随着年龄增长伴随微观水平的改变,弥散技术有可能在脑老化研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初步评价视放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临床可接受的视放射成像扫描计划和相应图像后处理方法。方法对10例正常自愿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28岁,以1.5T磁共振扫描仪行DTI扫描,弥散梯度磁场(MPG)选择6、14、323个方向,扫描时间5分钟左右。利用DTI Studio软件,采用多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视放射纤维束,比较三组图像信噪比(SNR)、视放射迈耶袢显示情况以及图像视放射纤维束平均长度与密度。结果三组图像比较,S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MPG与32MPG组间在迈耶袢显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三组资料间两两比较,平均纤维束长度与密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1.5T场强、32MPG下、约5分钟扫描时间内,采用多ROI后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临床较为满意的视放射纤维束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