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肝衰竭(LF)作为一种肝细胞严重损害及肝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高死亡率、高发病率与高医疗资源耗竭呈现出三重叠加,成为阻碍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重症。深入研究其疾病发生的核心因素及补充治疗手段以提高LF生存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LF发病机制复杂,线粒体是肝细胞内较敏感的细胞器之一,作为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中心环节,已有大量研究显示,在LF中,肝细胞内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改变,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在LF疾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线粒体呼吸链障碍、线粒体DNA损伤、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衡及线粒体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交织成网络,构成一个复杂而统一的整体,成为影响LF病程进展的关键节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着力于研究能够通过调节肝脏线粒体功能,防治LF的药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LF防治中不断有新的突破,诸多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可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来发挥防治LF的效用,其作用效果可概括为减轻肝细胞损伤、抑制肝细胞死亡及促进肝细胞再生3个方面,以有效代偿肝功能,促进肝实质质量与功能的恢复。该文对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LF与线粒体的关系及中医药领域干预线粒体功能防治LF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肾缺血/再灌注(I/R)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规律,及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肾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探索药物诱导机体产生HSP70的可行性.方法 普通级雌性SD大鼠108只,体重(200±20)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于手术前5~10 rain从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kg;活血化瘀中药组(C组)于手术前5~10 min从股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5 ml/kg,各组再分为再灌注0、6、12、24、36和48 h 6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于各时间点取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一侧肾组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70表达;另一侧肾组织用于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B组与C组SCr和BUN于再灌注6 h起均显著高于A组,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血必净注射液有对抗肾I/R损伤并保护肾功能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扫描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组HSP70表达在再灌注12 h较B组提前达到高峰,表明血必净注射液诱导HSP70表达提前达高峰,发挥保护作用.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通过刺激HSP70提前表达并显著升高,引发了内源性肾脏保护机制,为临床上早期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和寻找肾I/R损伤的药物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各种肺内外因素引起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引发肺内过度、失控的炎性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机体损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急性肺损伤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彧  刘棣  傅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5):2385-2386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在肿瘤病人中广泛应用,但临床上许多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脱管.本文主要针对外周静脉脱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李锐  张武臣  张彧 《山东医药》2010,50(25):53-55
目的了解血压高值和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HBP)、动态血压(ABP)及诊室血压(CBP)的特点,探讨HBP对血压高值者检出隐匿性高血压的可行性。方法将受试者分为血压高值组、高血压一级组、高血压二级组三组。分别测量并计算平均CBP、平均HBP、24 h平均ABP、夜间平均ABP、白天平均ABP;计算血压高值者隐匿性高血压的检出率。结果 HBP与24 h ABP之间的相关性均好于CBP;HBP和24 h ABP对隐匿性高血压的检出率分别为49.02%和52.94%(P=0.564)。结论血压高值者隐匿性高血压检出率高;HBP更接近真实血压水平,是临床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期血中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寻找早期、无创性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方法,并进行系统相关性研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例SIRS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浆TNF-α、ET和SOD的含量,并进行Spect肾动态显像和肾彩色在流显像。结果:核素、多普勒肾动态显像变化  相似文献   
18.
康健  张彧  姜红 《临床急诊杂志》2007,8(5):286-287
目的 探讨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2003年11月~2005年11月我院急诊ICU12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真菌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67.6%),其次是泌尿系感染(38.2%)、肠道感染(17.6%).真菌感染与应用广谱抗生素、各种侵入性操作,应用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肠外营养等有密切关系.结论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重在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少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ICU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42例MRS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MRSA感染患者治愈28例,显效5例,进步6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78.57%(33/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结论利奈唑胺是治疗ICU MRSA感染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