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从企业文化建设看高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无形的力量,是教育系统微观环境的核心,也是高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赢利型的组织,企业常常因为有完善的文化而财源滚滚、兴旺发达。高校作为非赢利组织,应该也可以因为有意识地去建设和完善自己的文化,从而形成健全而独特的文化,并从中获益,以至越来越繁荣。  相似文献   
113.
运动疗法加中药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骨质疏松症3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英  张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51-1951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术前Lauren分型的价值。方法通过研究293例术后确诊胃癌患者的术前三期增强扫描CT图像,比较三种Lauren分型的胃癌在发生位置、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肿瘤厚度、体积及各期CT值方面的差异。结果胃癌的Lauren分型在位置、淋巴结转移、肿瘤厚度及门脉期、延迟期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期增强扫描可较好的反映胃癌的Lauren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的临床和CT、MRI资料,总结其诊断要点。结果年龄范围:6-23岁,中位数:16岁;均单侧发生,呈类圆形或分叶状(12/3),边缘清晰,15例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以实性为主,5例呈均匀密度,8例病灶内见小条片状,2例见较大片状坏死;6例见点、条片状钙化。增强后,14例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其中,12例病灶内见卵巢动脉进入肿块内供血,且9例血管呈"间隔状"排列。1例动脉期较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延迟强化;4例同时行MRI检查,纤维间隔T1WI/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纤维血管间隔"及包膜明显强化;出现腹膜后及子宫直肠陷凹、盆腔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各1例,均未见远处脏器转移;6例伴血清β-HCG升高,2例伴LDH增高。结论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好发青少年女性,密度较均匀,血供丰富而实质强化却相对较轻,特别是MRI增强后病灶内出现"纤维血管间隔"、包膜明显强化,结合血清β-HCG、LDH明显升高,大部可明确诊断;CT增强后病灶内出现"血管间隔"对本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2011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2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获得随访的191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2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性150例,女性79例,女性发病年龄大于男性(P<0.05)。全部患者中,心功能NYHAⅠ级和Ⅱ级者占90.8%(n=208),NYHAⅢ级和Ⅳ级者占9.2%(n=21),有HCM家族史者13例(5.7%),有猝死家族史者3例(1.3%)。90.4%的患者有临床症状,心悸(44.5%)、前兆晕厥或晕厥(37.6%)、呼吸困难(31.0%)、胸痛(29.7%)为常见症状。最常见的并存疾病有高血压(n=67,29.3%)、冠心病(n=23,10.0%)和心律失常(n=40,17.5%);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房颤(8.7%),女性房颤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87.8%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ECG表现异常,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左心室肥厚或ST-T改变(37.1%)。超声心动图显示34.5%(n=79)的患者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后壁、室间隔、左房内径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年龄、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和并存疾病无明显差异。接受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者占90.4%(n=207),接受ICD置入治疗者4例,接受DDD起搏器置入治疗者9例,接受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者22例。院内死亡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获得随访的24例(88.9%)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存活,心功能NYHA分级较前无明显变化。全部随访患者中,57例心功能NYHA分级有改善,86例心功能NYHA分级较前无明显变化,48例心功能NYHA分级较前恶化;随访期间12例死亡,7例为心源性死亡,包括心源性猝死3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心力衰竭死亡1例、脑梗塞死亡2例,另有死于肿瘤相关的原因4例,不明死因1例。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住院转归及长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7.
整理历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麦冬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范围为6~756 g。其中经典名方为12.42~756 g,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及现代医家常用量为6~140 g,最常用量为10~30 g。2)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麦冬不同剂量及配伍:清肺润燥,治疗咳嗽、咳血、咽炎、肺痿、口腔黏膜白斑、慢性胃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为9~140 g,常配伍阿胶、桑叶、人参(党参)、天冬、半夏;益胃生津,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为10~30 g,常配伍沙参、生地黄、玉竹。  相似文献   
118.
张岳  蒋李园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606-160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加口服慢咽舒柠颗粒)和对照组(仅口服慢咽舒柠颗粒)各43例。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法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通过对螺旋断层治疗(简称Tomo)计划人为引入叶片打开时间误差进行测试,评估中心型及偏心型两种ArcCheck验证方式在Tomo治疗计划质量验证中对叶片打开时间误差的灵敏度。方法 选择 9例鼻咽癌患者,每个患者均分别生成靶区置于ArcCheck周围探测器上的偏心型验证计划、靶区置于ArcCheck中心位置的中心型验证计划。通过Matlab修改Sinogram矩阵文件人为引入2、4、6、8、10ms的延时打开时间误差。利用ArcCheck分别测试无误差计划及带误差计划,对验证结果进行γ分析(剂量距离误差标准分别为3%/3mm、3%/2mm、2%/2mm,阈值水平分别选择5%、10%、15%)。对误差灵敏度分别利用γ下降梯度和最小误差检测能力进行定量评估。对不同剂量距离误差标准及不同阈值水平分析结果的γ通过率进行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结果 中心型计划的γ下降梯度绝对值在不同γ分析标准下均大于偏心型计划(均 P<0.05)。中心型计划在所有γ分析标准下能检测出的最小叶片打开时间误差均为2ms,而偏心型计划的最小误差检测能力弱于偏心型计划。中心型验证计划3个剂量距离误差标准的γ通过率均为强相关(均R2>0.9),而偏心型计划仅3%/3mm、3%/2mm标准的相关性较强(R2>0.9)。偏心型及中心型验证计划不同阈值水平间的γ通过率相关性均为强相关(R2均接近1)。结论 ArcCheck应用于Tomo验证的中心型验证方式比偏心型验证方式对叶片打开时间误差灵敏度更高,对误差的检测能力中心型计划强于偏心型计划,且中心型验证计划在不同标准下的γ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均强于偏心型验证计划。建议Tomo临床计划验证采用ArcCheck中心型验证方式。  相似文献   
120.
背景:DNA损伤及损伤后的应答异常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基因组不稳定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衰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下降,对于端粒、端粒酶的研究以及对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和肿瘤有密切的联系。 目的:以氧化损伤为模型,探索DNA损伤应答异常是衰老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直接原因。 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鉴定。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检测细胞衰老情况,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建立体外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 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损伤情况。 结果与结论:人间充质干细胞经长期培养发生衰老,培养40代以后,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BrdU掺入能力显著下降,提示间充质干细胞长期培养后发生衰老。生存曲线结果显示H2O2作用下,年轻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活性氧及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H2O2处理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DNA损伤更严重,修复时间更长,说明衰老间充质干细胞比年轻间充质干细胞对H2O2损伤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