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ADBS尸体解剖检验资料数据库系统由PC286或386以上微机、VGA彩显、打印机及ADBSV2.0计算机软件组成。病理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9)方式输入,可升级为ICD-10,具有检索、统计、编辑、打印及系统维护五大功能。全部操作采用下拉菜单与窗口弹出处理,设有F3-F6功能键,可在系统运行中任意时刻查询有关代码或汉字名称;检索功能多,可以进行多种疾病诊断的“与”或者“或”关系的多指标检索;统计与作图功能强大,除可作按年龄组或时间方式的多指标统计外,还可以进行多达6组统计资料的分组对比,统计结果以数据表或彩色统计图(直方图,立体直方图或折线图)显示。信息可以打印或以磁盘文件的方式输出。该系统与dBASEⅡ数据库文件相容,数据交换容易。ADBSV2.0尸检资料数据库软件是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尸检资料管理系统软件。稍加修改也可用于外检和临床病例资料的计算机管理。  相似文献   
62.
对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2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行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其中12例手术,并与同期术前行全身静脉化疗的10例胃癌患者比较。结果动脉插管化疗组除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外,其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作者认为,胃癌患者术前采用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其近期抗癌效果好,毒副反应小,不仅可提高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率,对减少或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种植和术后复发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3.
为探索P16蛋白表达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关系,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LN)和6例脾脏标本中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RHLN和脾的淋巴小结周围和窦周围的淋巴细胞部分呈P16蛋白阳性表达,NHL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7.8%(17/45),其中低度恶性组为66.7%(10/15),中度恶性组为37.5%(6/16),高度恶性组为7.1%(1/14),NHL的低度与高度恶性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P16蛋白可能是NHL预后判定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4.
恶性脑膜瘤与浸润性脑膜瘤的组织学改变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为提高其诊断水平,作者对90例恶性脑膜瘤和18例浸润性脑膜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脑膜瘤组织变化的基础上出现肿瘤细胞丰富密集,异型性增大,瘤巨细胞,10个高倍视野下核分裂数在6个以上,甚至出现病理性核分裂,瘤组织灶性或点状坏死,囊性变和出血时可诊断为恶性脑膜瘤,如再出现浸润性生长、复发或转移,则更可诊断为恶性脑膜瘤。在良性脑膜瘤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浸润性生长则诊断为浸润性脑膜瘤。  相似文献   
65.
49例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6.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尸体解剖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 对2例IVLBCL的尸体解剖检查(简称尸检)病例进行了临床病理、免疫表型(SP法染色)及抗原受体基因(TCRγ、IgH)重排检测.结果 (1)一般情况:2例尸检分别于2005年和1979年进行,均为男性患者,年龄为70岁和50岁.2人均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双下肢麻木或无力)为首发表现,起病急,病程短(分别为30 d和20 d),病情进展迅速,并在短期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生存期分别为85 d和44 d.(2)尸检主要发现:除例1患者有多发性皮肤和左心外膜下结节(直径0.5~2.5 cm)外,全身均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但双肺、肾脏、脑、脾脏等脏器有不同程度地均匀肿大和重量增加.例1患者还有多浆膜腔积液.组织学观察见多脏器、组织(脑、垂体、脊髓和脊神经根、心、肺、肾、肝、脾、消化管、淋巴结、胰、肾上腺、甲状腺、睾丸等)的小血管内见数量不等的异形淋巴样细胞存在,且各处之肿瘤细胞形态相似.瘤细胞中等偏大,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丰富,核质比高.细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核膜较厚,核染色质呈斑块状散在分布,可见1~3个嗜碱性的小核仁.(3)免疫表型及抗原受体基因重排检测:肿瘤细胞均表达B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20和CD79a;部分瘤细胞表达bcl-2蛋白和CD5抗原;2例之肿瘤细胞均不表达T细胞及髓系分化抗原等[CD3、髓过氧化物酶(MPO)、bcl-6、CD30、CD10和PCK等];Ki-67阳性率均为80%.PCR检测均检出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克隆性重排,而TCRγ基因呈胚系构型.结论 2例IVLBCL均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首发表现,有相似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型,预后差.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 ,9岁。咽部疼痛 2 0d ,发现右侧颈部肿块 7d ,右侧咽后壁肿块 4d于 2 0 0 1年 3月 8日入院。体检 :右颈深上部有一 1 5cm× 2 0cm肿块 ,活动 ,质中 ,轻度压痛 ,右侧咽柱被推向前内 ,鼻咽部向右后方膨起 ,右侧扁桃体被推向前方。CT示鼻咽右后方见一软组织块影 ,约 10 0cm× 4 0cm× 2 0cm ,周围带有不均匀强化 ,中心为低密度影 ,肿块周围软组织肿胀 ,肌间隙不清 ,右侧颈血管鞘向外推移 ,咽腔变窄 ,邻近骨质无破坏。术中见肿块从鼻咽右后壁舌根平面的咽侧壁膨起 ,质硬 ,无波动感 ,切开见咽后右侧间隙中多个淋巴样组…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以肉芽组织和肉芽肿为特征的脑结核病的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例以肉芽组织和肉芽肿为特征的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者,12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肌肉疼痛和发热.MRI检查显示左侧额颞叶脑膜及顶枕叶、右侧顶叶呈低密度影,左侧小脑半球结节样低密度影.胸部及脊...  相似文献   
69.
背景与目的 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cellular retinoic acid-binding protein Ⅱ,CRABPⅡ)和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E-FABP)作为维甲酸(retinoic acid,RA)的转运蛋白,通过RA信号传导通路,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CRABPII和E-FABP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正常肺组织、287例NSCLC原发癌组织以及103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CRABPII和E-FABP的表达.结果 CRABPII在NSCLC原发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有无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E-FABP在NSCLC原发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正常肺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P<0.05).在NSCLC原发癌组织中,E-FABP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无转移有关(P<0.05).在NSCLC中,E-FABP的阳性表达较CRABPⅡ占优势(P<0.05),两种蛋白的差异性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有无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瘤体愈大,肿瘤发生转移,临床分期愈晚,E-FABP的表达愈占优势.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RABPⅡ的表达、CRABPⅡ与E-FABP的差异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 E-FABP在NSCLC中高表达,其表达的增强可能与NSCLC的发生和演进有关;CRABPⅡ可能在NSCLC的发展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CRABPⅡ阴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率更高,对NSCLC患者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70岁男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尸体解剖病例进行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描述,并对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及抗原受体分子(TCR-γ、IgH)基因进行重排检测。结果临床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升高;肌电图提示左侧股四头肌、双侧胫骨前肌呈神经源性损害;MRI扫描两侧脑室周围及两侧半卵圆孔中心呈片状长T1、长T2信号。患者于发病3个月内迅速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尸检结果显示,颈前及胸部皮下、心外膜下有数枚灰白色结节,两侧胸腔、心包腔和腹腔均有草绿色清亮液体(100-500ml)。显微镜观察全身多脏器组织小血管内有数量不等、中等偏大的异形性淋巴样细胞,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CD79a,部分肿瘤细胞对CD5、Bcl-2蛋白呈阳性表达,CD3、CD10、CD30、Bcl-6蛋白、髓过氧化物酶(MPO)、细胞角蛋白(CK)和EB病毒mRNA等均呈阴性表达,约80%的肿瘤细胞Ki-67抗原(Ki-67)呈阳性表达,并具有IgH基因重排,片段大小为90bp。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人,预后较差,患者多于发病2年内死亡。大多数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肿瘤细胞呈B细胞免疫表型并有IgH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