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构建心肌病大鼠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心肌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为后续的基因测序和信息学分析打下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7/2005—03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和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四室完成。实验材料:雌性Wistar大鼠54只,体质量(200+20)g,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扩增、纯化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用第三、四代的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用于移植实验。采用2.5mg/kg阿霉素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心肌病心力衰竭模型。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左心室前壁靠心尖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培养基。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1周后大鼠心肌组织的差减文库。结果:①对照组和实验组移植前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缩短分数相比无差异,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缩短分数在移植2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②以正向消减产物为模板,在第33个循环才出现明显的G3PGH条带,而在非消减的对照中,第18个循环就能看见明显的条带,二者相差约15个PCR循环,同样在反向消减中二者相差也是15个PCR循环。按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的要求,只要二者之间相差5个循环以上就表明消减效率很高,可以用于下一步文库构建和筛选。③筛选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表达增高的cDNA克隆123个;表达降低的cDNA克隆28个。结论:运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成功构建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肌病大鼠的cDNA文库,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2.
张小飞  邢传峰  果秋婷 《中草药》2015,46(2):194-200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 D)理念优化穿心莲内酯(And)固体脂质纳米粒(And-SLNs)。方法采用热熔乳化-高压均质法制备And-SLNs。以And-SLNs的包封率、粒径分布为评价指标,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对And-SLNs性质影响显著的处方和工艺变量,然后对筛选出的变量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And-SLNs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And-SLNs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And-SLNs的包封率为(91.4±3.7)%,粒径为(258.4±42.1)nm,Zeta电位为(-36.1±3.4)m V,透射电镜显示And-SLNs粒径均一,呈球状分布,48 h累积释放度为52.4%。结论在And-SLNs开发过程中应用Qb D理念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3.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毕业至今恍惚已过十载,感叹年华易逝似乎过于矫情,可这十年归去何处?与谁相携?----定是这"课题".从大学毕业前的毕业论文到从教后的大小课题,这便是我与课题相携之路.这路风雨兼程,披荆斩棘,收获过快乐,体验过痛苦,一路痛并快乐着,可谓不是知音不懂我心!此刻思绪万千,撷数片诉说与课题之"情愫".  相似文献   
194.
目的优化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透膜性能。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以红花提取物与磷脂形成的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方法进行表征。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评价红花提取物及不同药脂比的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膜性能。结果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甲醇为复合溶剂,红花提取物的质量浓度为5.0mg/m L,与磷脂质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55℃。透膜实验结果显示,红花提取物及药脂比分别为2、1、0.5的磷脂复合物24h累积渗透量(Q_(24))分别为(15.07±1.24)、(15.61±0.92)、(21.94±1.54)、(21.05±1.39)μg/cm~2。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能明显改善其透膜性能。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病人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018年 2—3月收治的 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病人的治疗过程,结合病人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多黏菌素 B(静脉滴注 +雾化吸入)联合替加环素治疗 10 d后,病人临床症状好转;替加环素用药 8d后,病人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高于正常值 5.73倍和 3.85倍。结论多黏菌素 B多途径给药模式联合替加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6.
张小飞  许建英 《当代医学》2011,17(12):64-65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稳定期进行家庭氧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5~2008.8.住院的、确诊为COPD患者18例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分为试验组(13例)、对照组(5例),试验组进行家庭氧疗,每日吸氧15h以上,氧流量1L/min~2L/min,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未做氧疗.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并且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气分析,统计调查期间患者住院情况.结果 试验组血气指标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血常规中Hb、HCT于治疗后有显著下降,对照组血气指标、血常规中Hb、HCT于治疗后无显著变化.试验组治疗后PaO2及S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Hb及HCT显著低于对照组.年平均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和住院费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死亡率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家庭氧疗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急性发作和肺性脑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减少医疗支出的较好办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构建Ⅰ型牛疱疹病毒(BHV-1)的TK-/gE-双缺失突变株,检测其生物学功能,为治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参考。方法构建了带有EGFP表达盒的BHV-1 TK-/gE-双缺失突变株。通过southern杂交、蛋白质斑点印迹、空斑试验、MDBK细胞增殖实验等技术方法,对重组基因所构成病毒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 Southern杂交及蛋白斑点印迹表明,课题组成功构建了带有EGFP表达盒的双缺失突变株;该突变株具有与野生株相当的繁殖力,但TK-/gE-成功缺失,毒力大幅减弱;BHV-1 TK-/gE-遗传稳定,不会返强。结论本项目组成功构建了Ⅰ型牛疱疹病毒(BHV-1)的TK-/gE-双缺失突变株,该缺失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该突变株进一步作为生物安全疫苗和多价病毒载体提供了依据,为预防和治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研究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全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全胸腔镜体外循环对照组(C组)和RIPC+全胸腔镜体外循环组(RIPC组).观察RIPC组处理前后动脉血酸碱度的变化情况;检测比较不同时段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及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两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RIPC后动脉血酸碱度较低(P<0.05);RIPC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在术后6h和24 h低于C组(P<0.05);SOD活力高于C组而MDA水平低于C组(P<0.05);术后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水平也不同程度高于C组(P<0.05).结论 RIPC可减轻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患者心肌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相应ATP酶有关.  相似文献   
199.
采用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获得了注射用米氮平冻干工艺一次干燥操作参数的设计空间.采用析因设计考察隔板温度和真空度对冻干过程中制品温度和一次干燥所需时间的影响.经Design Expert 8.0.6软件拟合得到了上述两个参数的设计空间.结果表明,在设计空间内任意选择冻干工艺参数能得到冻干效果相似的注射用米氮平.  相似文献   
200.
刘媛  臧振中  伍振峰  管咏梅  张小飞  杨明 《中草药》2018,49(24):5946-5951
中药挥发油的质量稳定是保证其发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前提。目前,中药挥发油的质量参差不齐,同种药材不同产地、同种药材不同厂家、同种药材不同批次的中药挥发油都存在较大质量差异。对中药挥发油质量控制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药材种植与品种规范化、加工过程规范化、投料部位标准化、提取工艺标准化、提取设备标准化等对策,同时简要分析了挥发油在中成药中的应用现状及质量控制,以期为有效控制中药挥发油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