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和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方法  将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除常规治疗方案外,同时接受胸腺肽α1及UTI免疫调理治疗。另选取2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并于治疗后1、3、7和14 d取血,检测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TGF-β1]和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水平。结果  在治疗3、7和14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液中IL-6、TNF-α、IL-10、TGF-β1水平升高,CD4+、CD8+、CD4+/CD8+水平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血液中IL-6、TNF-α水平降低,IL-10、TGF-β1水平升高;CD4+、CD8+和HLA-DR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CD4+/CD8+水平也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胸腺肽α1和UTI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隐匿性阴茎被误行包皮环切术后的有效矫正方法.方法 对16例隐匿性阴茎被误行包皮环切术后的患儿,采用改良Brisson术式矫正隐匿性阴茎,观察其疗效.结果 1 6例患儿阴茎外观获得完全或基本恢复,其中5例出现严重包皮水肿,3~6个月后恢复正常.随访1~2年无1例阴茎回缩或下屈.结论 隐匿性阴茎误行包皮环切术后,用改良Brisson术式治疗隐匿性阴茎是一种较好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为胸背神经移位与肱二头肌肌支吻接重建屈肘功能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 15具 ( 3 0侧 )成人尸体 ,对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和胸背神经及其伴行动脉进行解剖 ,观测其走行、可应用长度、横径及分支情况 ,并取神经标本经石蜡切片、HE染色 ,对有髓神经纤维进行计数。在 2具 ( 4侧 )新鲜尸体上模拟设计手术入路。结果 :( 1)定上肢外展 60°时胸锁关节与喙突间连线中外 1/3交界处锁骨下缘为测量点。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发出点距测量点距离平均为 13 .1cm ,强行分离长度平均为 5 .0cm。胸背神经 1~ 3肌支距测量点平均距离分别为 :9.2、11.1、12 .3cm。 ( 2 )肱二头肌肌支发出点与胸背神经各肌支发出点的横径、束数和有髓纤维数等数值相仿。 ( 3 )在新鲜尸体上设计上肢外展 60°锁骨中点下缘至上臂上段内侧正中切口与背阔肌前缘斜行切口 ,操作简易 ,创伤较小。结论 :应用带血供的胸背神经移位与肱二头肌肌支吻接重建屈肘功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术中不同肾静脉处理方法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后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术35例中,肾唇附近离断肾动脉(A组)16例,下腔静脉右侧壁旁离断肾动脉(B组)19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置引流管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置引流管时间方面均优于B组(P < 0.01)。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术中,肾唇附近离断右肾动脉,相比下腔静脉右侧壁旁离断右肾动脉手术操作便利,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此种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术中黏膜下注射羟基喜树碱对浅表性膀胱癌预后的疗效。方法:65例浅表性膀胱癌,33例为观察组,接受羟基喜树碱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术后喜树碱膀胱灌注。32例为对照组,单纯行术后常规膀胱内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结果:6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年。观察组在4年6个月时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0%;对照组在随访期间共有6例复发,复发率18.8%,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羟基喜树碱术中黏膜下注射能有效降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Xklp2靶蛋白(TPX2)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4例KIRC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PX2在KIR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TPX2 mRNA在KIRC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 验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使用UALCAN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TPX2 mRNA表达与KIRC患者临床分期、分子亚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获得TPX2相关蛋白, 将相关蛋白对应的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利用TIMER数据库对TPX2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癌组织中的TP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15%, 26/54)高于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0.37%, 11/54)(χ2=9.25, P=0.00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TPX2 mRNA表达水平在KIRC中显著上调[癌组织:1.89(1.49, 2...  相似文献   
107.
法洛四联症合并单侧肺动脉缺如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总结1977~1999年我院小儿ICU收治的2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单侧肺动脉缺如、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经验,并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2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经肺动脉造影确诊为单侧肺动脉缺如,根治术后发生ARDS,临床表现为血痰,肺毛细血管楔压<18mmHg(1kPa=7.5mmHg),氧和指数PaO2/FiO2<200mmHg,胸部X线片示单侧为主的肺渗出。术后处理容量控制,特定的体位疗法,相应呼吸机治疗,抗感染和全身支持治疗。结果患者平均带管时间7±3天,二次插管5例,肺部及全身感染10例,死亡5例。结论法洛四联症伴单侧肺动脉缺如术后易出现以单侧肺渗出为主的ARDS,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二次插管率高,感染及死亡率高,应采用针对性治疗(1)及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早期给予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控制容量;(2)特定体位体疗,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及相应呼吸机治疗;(3)营养和支持治疗;(4)对部分患者采用选择性姑息手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8.
完全腹腔镜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12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在我院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肾盂癌8例,输尿管癌4例,其中2例输尿管癌突入膀胱内。术中采用70°健侧卧位,建立人工气腹,置5枚套管,首先在肾周筋膜外行患侧肾切除,再游离输尿管至膀胱,其中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未侵入膀胱病例切开部分逼尿肌,将输尿管开口及部分膀胱黏膜拉出膀胱壁外,Hem-o-lock夹毕切断;输尿管癌侵入膀胱病例术前膀胱内保留灌注100 mL稀释后的50 mg羟基喜树碱,切开膀胱前将灌注液自导尿管放出,沿输尿管膀胱入口处周围2 cm环形切除膀胱壁及输尿管开口处肿瘤,2-0可吸收线缝合膀胱。结果该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0~200 min,平均170 min;术中出血80~150 mL,平均95 mL;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9 d,平均7 d,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8例患者术后辅以4次GC方案全身化疗。术后随访2~30个月,1例术后7个月因膀胱内肿瘤复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满意,同时具有创伤小、不需要术中更换体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重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情况。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2015年间采用ESWL治疗肾结石、输尿管结石2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结石12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80例,结石直径介于0.6~2.5 cm之间。于碎石治疗2周后,给予肾脏、输尿管、膀胱平片(plain film of kidney-ureter-bladder,KUB)及彩超复查,对碎石效果差的病例及时进行重复ESWL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促进结石的排出。同时观察患者重复碎石后并发症情况并总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结果 重复ESWL对首次碎石失败的病例具有良好的疗效:肾结石组104例(81.2%)成功排石;输尿管结石组58例(72.5%)成功排石。重复ESWL同样存在感染、严重血尿、肾绞痛、输尿管石街形成等并发症风险。根据个体化情况选择诸如特殊体位排石、钙离子拮抗剂、α-1受体阻滞剂、抗感染、调解尿液p H值、双J管置入术等治疗和干预方法,能够应对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首次ESWL后2周复诊,对碎石效果差的患者进行重复ESWL,可以提高第1个排石期的结石排出率。对重复ESWL,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配合个性化的辅助措施,减少重复ESWL次数,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加快结石排出,减少肾功能损害。重复ESWL可以提高结石排出率,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均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并记录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①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24h尿总蛋白、高血压病史及脑梗死史,以及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P<0.05。②多因素分析提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841(95%CI:1.117,3.033)和2.409(95%CI:1.659,3.497)。结论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密切相关,其预测冠心病能力较传统危险因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