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因间断胸闷、心悸20年,乏力2个月于2011- 01-17入院.患者20年前出现胸闷、心悸,无胸腹痛,在当地医院测血压230/90 mmHg(1 mmHg=0.133 kPa)间断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佳.近2个月全身乏力、夜间出汗,在当地医院行血管彩色超声提示全身动脉多发狭窄、闭塞.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102例PD病人接受STN-DBS手术,手术前后分别进行非运动症状(NMS)量表评估,随访时间6个月至6年.结果 PD患者术前有NMS症状3~18项,平均7.1项.NMS评分与患者的Hoehn-Yahr分级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0.49,P<0.01).手术后频数明显下降的NMS症状是: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结论 所有PD患者都具有NMS症状,出现在PD病程的各个时期.随疾病严重程度的进展,PD患者平均NMS评分明显提高.DBS手术不能改善PD患者的所有NMS症状,但可以减少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等症状.  相似文献   
83.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病27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276例运动障碍病(MD)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 276例MD患者接受421侧DBS植入手术治疗.其中含帕金森病(PD)232例,原发性震颤(ET)7例,肌张力障碍(DT)2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TS)5例,Meige综合征等其他病例7例.结果 PD患者UPDRS运动功能评分(关状态)平均改善率45.6%.手术后非运动症状(NMS)出现频数明显下降的是: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ET患者双上肢震颤完全停止(单侧DBS手术者除外).DT患者BFM改善率22.0%~95.8%,个体间差异较大.TS患者YGTSS综合评分改善率43.2%.强迫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DBS是有肯定疗效的MD治疗手段,但许多问题值得探讨.DBS可以使PD患者一部分NMS症状和TS患者强迫症状得到改善,对于情感障碍的治疗有借鉴意义.DBS对于原发性DT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继发性和不同分布特点的DT,缺乏预实验确定手术适应证,也没有对照研究确定最佳DBS靶点.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缓激肽β2受体基因启动子区-58T/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G894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①选择2000-09/2001-09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的1-2级无血缘关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5例,男216例,女145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安慰剂治疗2周后,血压符合入选标准者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咪达普利5-10mg/d或贝那普利10-20mg/d,治疗6周。②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缓激肽B。受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疗效的关系。③不同基因型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遗传平衡检验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结果:进行缓激肽B2受体基因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分析成功361和365例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汉族3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00%,61.50%,26.50%,等位基因C,T的频率分别为0.59和0.4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4.65%,29.53%,5.82%,等位基因G,T的频率分别为0.79和0.21。经检验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达到了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②缓激肽β2受体基因TT,TC和CC基因型患者治疗前血压基础值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TT,TC基因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0.0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G,GT,TT基因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值差异不明显。③在男性患者中,缓激肽B:受体基因(TC+T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G及缓激肽β2受体基因C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T+TT)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低于缓激肽β2受体基因(TC+T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T+TT)(P〈0.05)。 结论: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效果好。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单一基因多态性对降压疗效影响很小,也可能与降压疗效无关。③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与缓激肽β2受体基因对收缩压的下降幅度有交互作用,且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18~45岁人群的原发性高血压(EH)与G蛋白岛亚单位(GNB3)基因825C/T、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例,正常人281名。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BseDⅠ或HindⅢ)方法检测2种基因的多态性特征。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间GNB3825C/T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染色体HindⅢ多态性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EH病人HindⅢ(-)基因型增多。结论 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87.
继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和核团毁损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兼有锥体系统损害的继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手术疗效。方法1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2例,单纯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b组6例,采用核团毁损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随访3个月,观察并对比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单纯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核团毁损手术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使病人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提高。结论联合采用核团毁损手术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兼有锥体系统损害的继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病人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8.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基底节结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患者可能存在的基底节结构改变.方法对10例右利手男性TS患者和10例匹配正常健康人进行头颅MRI检查,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分别对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和全脑体积进行测量,比较两组之间的基底节体积差异,分析左右侧结构体积的对称性.结果对照组左侧基底节体积大于右侧(P<0.05);TS组双侧基底节各结构体积均明显减小,左侧更显著,左右侧体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基底节各结构体积与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关.结论正常右利手人群中存在着基底节结构体积不对称性,左侧偏大;双侧基底节体积减小、丧失正常的不对称性,是TS患者的特征性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及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为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盲终点评估的研究.50~79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组(A组,n=5805)或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B组,n=5805),主要终点是心血管病复合事件,治疗随访 4 年. 结果 2007 年 10 月至 2008 年 10 月间 180 家合作单位共随机 13 134 例患者,其中 11 610 例数据初步分析:基线平均血压水平 157/93 mmHg,随机治疗后第 8 周 A 组与 B 组血压分别降至 133.0/80.9 mm Hg 和 132.9/80.3 mm Hg.治疗第 8周 A 组血压控制率达 71.5%;B 组血压控制率达 72.0%.结论 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达到了良好的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转换酶抑制剂咪达普利(商品名达爽)、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压、中心动脉压及大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交叉对照法,3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接受达爽-洛汀新顺序治疗或洛汀新-达爽顺序治疗.应用Sphygmocor动脉平面测压仪测定主动脉反射波增压指数及颈-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于治疗前后测定外周动脉压及脉搏波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反射波增压指数和颈-股动脉PWV明显增高.经达爽和洛汀新治疗10周后外周动脉压、中心动脉压明显降低,主动脉反射波增压指数及颈-股动脉PWV明显降低.结论长效ACEI达爽和洛汀新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降低脉搏波传导速度和波反射,增加大动脉的顺应性,改善大动脉的缓冲功能.这种血管保护作用可能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