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 探讨Cage植入椎弓根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Cage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0例,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应用JOA评分,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4年.对其术前、术后即时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比较,前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后两者无统学意义;根据JOA评分,术前术后有明显改善.无感染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行Cage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携带弥漫大B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LBL)相关抗原特异性的TCR Vα和TCR Vβ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TCR Vα-pIRES2.EGFP和TCR Vβ-plRES2-EGFP,将其共同转染Raji和Jurkat细胞.方法 前期研究从1例DLBL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发现克隆性增殖T细胞受体(TCR)Vα6和Vβ13亚家族T细胞,在此基础上利用RT-PCR扩增TCR Va6和TCR Vβ13基因全长序列后,分别将其定向克隆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酶切和核酸序列测定分析方法鉴定重组质粒TCR Vα6-pIRKS2-EGFP和TCR Vβ13-pIRES2-EGFP的正确性;利用核转染技术(nueleofector)将其分别或共同转染Raji细胞和Jurkat细胞,24 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GFP的瞬时表达情况,48h后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CR Vα6和TCR Vβ13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GF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获得来自DLBL患者的TCR Vα6和TCR Vβ13基因全长序列,酶切分析和核酸序列测定证实TCR Vα6-pIRES2-EGFP和TCR Vβ13-pIRES2-EGFP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转染24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GFP的表达,40%以上细胞发出绿色荧光,单独转染和共转染组荧光产生情况相似;实时定量PCR在单独转染和共转染组均町检测到TCR Vα6和TCR Vβ13基因的表达,共转染组2基因的表达水平稍低于单独转染组;Western blot检测在单独转染和共转染组均显示EGFP蛋白的表达,2组的蛋白杂交带强度相似.结论 成功构建了DLBL特异性的TCR Vα6-pIRES2-EGFP和TCR Vβ13-pIRES2-EGFP真核表达质粒,两者可同时转染到细胞中,并实现了体外共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腰椎不同部位对稳定性所起作用及3种不同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5具成尸脊柱(L1-S1),模拟3种不同术式,在5个部位,以6种状态,进行测试。结果:椎间盘是一个椎节的主要负重结构。全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结论:全椎板切除术极大破坏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巢式PCR扩增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4例分选的外周血CD3^ 细胞和7例心胸外科手术的非免疫性疾病和非肿瘤病人的正常胸腺细胞DNA的TCR Vα40基因与Jδ1,Dδ3和ψJα重排的情况,从对不同含量DNA的PCR分析,了解其重排分布频率。结果显示,TCR Vα40分别与Jδ1,Dδ3和ψJα重排均可见于多6数外周血T细胞和胸腺细胞中,对不同含量DNA的PCR分析显示TCR Vα40重排的分布频率在外周血和胸腺细胞有所不同。研究结果提示,TCR Vα40-ψJα的重排最常见于成熟和未成熟T细胞中,而TCR Vα40-Dδ3则在未成熟T细胞中发生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选择哪种方法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后再手术、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1,2年死亡率。方法:计算机检索2013年5月前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数据库。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软件系统评价,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再手术、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 结果与结论:6个随机对照试验(9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496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固定组术后2年内和2年以上再手术率均高于髋关节置换组(P〈0.00001)。与髋关节置换相比,内固定显著增加了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OR=8.79,95%CI(6.50-11.88),P〈0.00001]。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术后1年内、2年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0.85,95%CI(0.66-1.11),P=0.23;OR=0.88,95%CI(0.70-1.10), P=0.27]。提示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远期再手术率、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两种治疗方法术后1年、2年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临床推荐采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和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0月应用ICU谵妄诊断的意识状态评估法观察1 835例脊柱外科术后患者。对于发生术后谵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治疗组于谵妄诊断明确时即静脉注射氟哌利多5mg。结果术后3d,136例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7.41%。筛选出术后谵妄的可能高危因素包括高龄、术前合并高血压、术前合并糖尿病、术中出血量〉600mL、手术时间〉4h、术中应用激素、术后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术后疼痛。发生谵妄的患者中,治疗组(68例)住院时间短于未治疗组(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中出血量〉600mL,手术时间〉4h,术中应用激素,术后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及疼痛是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主要高危因素。氟哌利多治疗术后谵妄有效。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47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治疗的47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结、直肠肿瘤21例,肠粘连12例,腹内、外疝嵌顿7例,肠扭转、粪石嵌顿各2例,肠套叠、憩室炎、坏死性降结肠炎各1例。术后并发症10例,发生率21.28%;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4.26%。结论对无手术史且排除疝嵌顿的肠梗阻首先考虑肿瘤可能。完善病史和仔细体检、腹部立卧位摄片和腹部CT检查是提高诊断水平的常规措施。老年急性肠梗阻病情复杂,伴发疾病多,体质差,应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β-连环蛋白(β-catenin)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β-catenin基因敲除小鼠(实验组,6只)和野生型小鼠(对照组,6只)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两组小鼠肝组织细胞凋亡;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两组小鼠再灌注后0、6h时的肝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 mRN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0h时,实验组肝细胞凋亡数、TNF-α mRNA、IL-6 mRNA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缺血再灌注6h时,实验组凋亡细胞数为(56±15)个/高倍视野,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7±8)个/高倍视野(P<0.05);实验组TNF-α mRNA、IL-6 mRNA分别为2.5±0.3、7.8±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0.1、4.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β-catenin可通过抗凋亡和抗炎作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自我管理教育对煤工尘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煤工尘肺患者共有52例,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包括对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分析管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肺功能情况。结果:干预后所有患者的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肺功能获得了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对煤工尘肺患者给予自我管理教育干预措施,便于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肺功能,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