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院1997-2003年间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分为椎间孔内型与椎间孔外型,分别采用经椎板间入路与经椎板外缘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于L3~4、L4~5间隙的椎间孔内型及L5S1间隙的椎间孔外型病例采用经单侧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28例(2例为再手术),对于L3~4及L4~5间隙的椎间孔外型突出采用经椎板侧方入路摘除髓核6例(1例为再手术)。结果:本组共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8年。临床症状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应针对不同的突出类型分别采用经椎板间入路与经椎板外缘入路,便于操作且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22.
经皮医用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比较经皮椎间盘臭氧治疗与硬膜外腔给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采用医用三氧椎间盘内注射(188例)与硬膜外腔注药(188例)治疗病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13个月,医用三氧(PCOI)组平均7.18±3.27月,硬膜外腔注药(PEMI)组7.00±3.26月;两组手术临床效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用三氧椎间盘内注射及硬膜外腔注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好的疗效,但医用三氧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腔组。  相似文献   
23.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700例远期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700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在X线监视下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结果:对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37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顺延随访术后2~8年7个年度,其远期优良率从93.61%至91.31%,随访各年度优良率间无明显差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头孢唑林对人体椎间盘的渗透性,为椎间盘炎的抗生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分别给予头孢唑林2g静脉滴注,给药完毕40~60min,用经皮椎间盘术取出髓核,同时抽取静脉血送检,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测定标本的抗生素浓度。结果:头孢唑林在髓核内可达到有效抑菌浓度。结论:头孢唑林可用于治疗椎间盘炎及术前的椎间盘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早期临床效果、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25个椎体以及5例椎体肿瘤7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27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4、5mL,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病例经平均12.3个月随访,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高度无继续丢失。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强度和脊柱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全脊柱内镜及微创通道治疗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差异及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自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脱出患者65例,A组33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均在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松解术,B组32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均在腰椎微创通道下行腰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松解术。收集65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通过统计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患者的X线、MRI或CT,分析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生理曲度及水平位移程度,探讨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6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A组平均随访36.7个月,B组平均随访35.2个月;随访中未发现有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A、B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患者JOA评分、VAS评分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生理曲度及水平位移术前资料与术后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脱出的患者全脊柱内镜及微创通道下行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松解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未发现腰椎失稳。脊柱内镜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早期功能恢复等优点,微创通道具有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7.
在针灸配合火罐治疗的前提下,加用穴位注射曲安舒松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并与应用针灸与火罐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加用穴位注射类固醇对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28.
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及其预防办法。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4例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结果:14例中内固定选择不当致治疗失败3例,术中克氏针处理不当致内固定失败或功能恢复不佳7例,术后没有指导功能锻炼或石膏固定过久导致关节僵硬4例。结论:尺骨鹰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治疗应根据病人具体受伤机制、骨折特点选择不同的张力带固定,术中应轻柔操作,忌反复穿针,牢固固定骨折、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7月1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后前路一期手术治疗,先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进行评定,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4.83分,术后12个月时JOA平均评分11.08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采用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可达到充分的减压、即刻可靠的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应根据患者具体的损伤机制和MRI等影像学特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cervicaldiscectomy,PCD)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PCD治疗的84例患者,根据手术间隙分为两组:单间隙组(singlecervicaldischerniationgroup,SCDHG)和多间隙组(multiplecervicaldischerniationgroup,MCDHG),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颈椎稳定性。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54个月,SCDHG平均(32.06±9.72)个月,MCDHG平均(33.93±3.83)个月。两组手术均成功;手术临床效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两组手术临床效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后均无颈椎不稳病例发生,颈椎稳定性手术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颈椎稳定性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PCD手术临床疗效优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