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术后骨水泥(poly methyl meth acrylate,PMMA)在椎体中的位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单椎体)98例患者.根据术后骨水泥在椎体中的位置分为两组:侧方组(骨水泥偏于椎体一侧,未过中线)42例,中位组(骨水泥偏于椎体中央,越过中线)56例.测量并比较两组以下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SI(椎体矢状面指数,sagittal index,SI=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两组VAS、ODI评分、SI及Cobb角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间相比,VAS、ODI评分、SI及Cobb角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均未见患椎侧方再压缩.[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位置对疗效没有显著影响,骨水泥偏一侧者不会增加椎体再次侧方压缩的风险.  相似文献   
92.
卡介菌多糖核酸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和抗过敏能力,在皮肤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银屑病、玫瑰糠疹、斑秃、白癜风等。本文对其应用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直肠癌手术中应用腹腔镜手术(LS)与开腹手术(OS)后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9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OS与LS疗效研究,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75例直肠癌患者,OS)与B组(75例直肠癌患者,LS),研究应用效果.结果 B组直肠癌患者术...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全身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揭阳市慈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9月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应用麻醉后临床镇痛有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效果等。结果 研究组镇痛效果(100.00%)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3,P<0.05)。研究组患者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运动神经阻滞与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麻醉后,研究组患者躁动、呕吐恶心、眩晕、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2,P<0.05)。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提升麻醉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者机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5.
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锁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l~2002年我科共收治锁骨骨折25例,采用克氏针叮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1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同时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2000年4月至2009年8月,应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腕掌尺侧皮肤并神经缺损5例.足拇趾胫侧趾底固有神经修复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桡神经浅支修复尺神经及其深浅支缺损2例,修复尺神经浅支、第4指掌侧总神经及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尺神经手背支修复尺神经浅支、第4指掌侧总神经及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足底内侧血管与尺血管吻合.供区取同侧大腿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成活.5例获得6个月至4年的随访,皮瓣质地好、外观满意,无手内肌萎缩和爪形手畸形,皮瓣和手指感觉恢复达S3~S3+,皮瓣两点辨距觉为7~10 mm.尺神经深浅支缺损病例术后综合评价均为优.结论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GL)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LI模型组和GL干预组,每组8只.ALI模型组、GL干预组分别给予内毒素(LPS)5 mg/kg尾静脉注射;IPS注射前1 h,GL干预组给予GL 20 mg/kg静脉注射.观察4 h后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测定肺湿干比(W/D)、PaO_2,并采用逆转录-PCR反应检测肺组织NF-κB mRNA,G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Nf-κB及GR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0质量浓度.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1)ALI模型组TNF-α为(153.68±20.42)ng/L,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43.96±7.57)ng/L(P<0.01)和GL干预组(87.23±7.52)ng/L(P<0.01).ALI模型组IL-10为(42.48±6.81)ug/L,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24.72±8.03)ng/L(P<0.01),但低于GL干预组水平(58.33±9.62)ug/L(P<0.05).(2)ALI模型组NF-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414±0.521),(254.7±16.4)]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0.432±0.085),(45.6±7.3)](P<0.01),而GR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152±0.025),(11.5±2.3)]则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0.434±0.013),(54.6±6.5)](P<0.01);GL干预组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94±0.272),(133.5±11.7)]明显低于ALI模型组(P<0.01),G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308±0.033),(28.2±5.6)]则明显高于ALI模型组(P<0.05,P<0.01).(3)ALI模型组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GL干预组肺部炎症较ALI模型组减轻.结论 甘草酸二铵可能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同时提高GR的表达,进而调节炎症因子TNF-α及抗炎介质IL-10的表达,从而起到减轻ALI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寻求用聚乙二醇对甲氨蝶呤进行化学修饰的新方法,探讨甲氨蝶呤-聚乙二醇偶联物的体外缓释特征.方法 用微波催化结合化学催化合成方法,研究甲氨蝶呤-聚乙二醇偶联物的合成反应条件并考察其溶解性能,用累积释放百分比测定偶联物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体外缓释特征.结果 采用“微波催化+化学催化“的合成方法,偶联物中甲氨蝶呤的相对标准含量可达到99%以上,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128倍,水溶性和脂溶性均有明显增加.体外缓释实验表明,未经偶联的甲氨蝶呤4 h后即可基本释放完全,而偶联物在经过72 h以后,仍只有11%被释放出来.结论 微波催化与常规化学催化相结合,是合成甲氨蝶呤-聚乙二醇偶联物的新途径,可极大地改善甲氨蝶呤的溶解性能,达到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浙江省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省之一,经过几十年的防治,迄今已连续14年未发现本地新感染、急性感染病人(畜)和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可喜。但全省尚存在150-200hm^2有螺面积,输人性病人呈上升趋势回,极有可能造成血吸虫病重新流行。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通知》文件要求,  相似文献   
100.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和建设,其跨多学科专业的特点,需要急诊医生及时准确作出诊治并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所以急诊各级医生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交流医疗经验,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用更可信、确切的临床证据指导急诊医疗和教学应该作为发展急诊医学的指导思想,而循证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均承担培养众多进修医生的任务,其中急诊科每年接收的进修医生达10~18人,如何加强进修医生的培养,为市县一级中心医院培养更多更好的急诊医疗骨干,是我们急诊医学教研室每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作为带教单位,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提高急诊科进修医生的教学水平及效果,在注重基础知识系统化的同时,发展循证医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循证医学以及给急诊科学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概念的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其基本含义是系统地搜寻、评价和应用当前研究成果的医学方法,并以此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1]。循证医学来自于传统医学,但它要求对当前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搜寻、评价和应用,从而帮助正确进行临床决策。急诊科的特点是一个“急”字,病人急、病情急、病人家属急、医生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