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联合自控镇痛(PCA)对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的效果。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通许县中医院165例预期采用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82)与研究组(n=83)。对照组采用PCA镇痛方法联合传统固定平卧体位进行经阴道自然分娩,研究组采用PCA联合无固定自由体位进行经阴道自然分娩。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持续时间、分娩过程的疼痛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阴道自然分娩率(91.57%vs. 69.51%)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分娩率(7.23%vs. 20.73%)低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1.20%vs. 9.76%)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产程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Apgar高于对照组,研究组PCA镇痛后1 h、2 h、宫口全开时、分娩时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A联合自由体位分娩有助于缩短初产妇产程时间,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减轻分娩疼痛,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清热调血汤加减辅治CPID湿热瘀结证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甲硝唑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调血汤加减方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症候积分、总症候积分、VAS评分、炎症包块大小、盆腔积液大小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调血汤加减方辅治CPID湿热瘀结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在不同溶媒中及与不同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40 mg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分别溶于100 m L的0.9%氯化钠、木糖醇注射液、10%葡萄糖、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果糖注射液,分别于0、0.5、1、2、3、4、6、8、12 h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埃索美拉唑钠浓度,同时观察溶液外观变化,测定p H值。筛选配伍后稳定性最佳的溶媒,配置埃索美拉唑钠溶液,将100 m L埃索美拉唑钠溶液分别与10 m L维生素C、乳酸左氧氟沙星、复方氨基酸、维生素B6、盐酸甲氧氯普胺、盐酸昂丹司琼、葡萄糖酸钙、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进行配伍,观察配伍后0、0.5、1、2、3、4、6、8、12 h溶液颜色变化。结果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溶于0.9%氯化钠溶液及木糖醇注射液后,溶液p H值及药物浓度在12 h内均处于稳定状态;溶于其他溶溶媒12 h内PH值及药物浓度均有降低。选取0.9%氯化钠溶液作为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的溶媒。埃索美拉唑钠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8 h后溶液颜色改变,与乳酸左氧氟沙星、复方氨基酸、维生素B6、盐酸甲氧氯普胺、盐酸昂丹司琼、葡萄糖酸配伍后6 h溶液颜色改变,与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配伍后4 h溶液颜色改变,与甘露醇注射液配伍后1 h溶液颜色即发生变化。结论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以0.9%氯化钠为溶媒溶液p H值和药物浓度相对稳定;该药与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配伍后短时内溶液颜色易出现变化,临床用药中需注意。  相似文献   
24.
观察栀子苷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从游离脂肪酸探讨栀子苷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血脂康组,每组大鼠10只,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大鼠饲料喂养,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以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造模时间为8周,从第5周起至第8周末,栀子苷组和血脂康组分别灌服相应的药物。记录大鼠体重、肝湿重、脂肪质量;用相应方法检测肝组织TG,FFA,FAS,AMPK,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血清CHO,LDL-C的含量,血清AST,ALT的活性;观察肝脏组织肉眼及病理变化(HE染色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肝湿重;脂肪重;血清CHO,LDL-C,ALT,AST;肝组织TG,FFA,FAS,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皆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AMPK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肉眼外观及病理切片脂肪变性明显,并出现炎症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栀子苷组大鼠体重、脂肪质量、肝组织FFA含量、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肝湿重,肝组织TG,FAS,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AMPK活性明显增多(P0.05),肝脏肉眼外观及病理学表现均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血脂康组大鼠的肝湿重、脂肪质量、肝组织TG,FFA和血清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血脂康组相比,栀子苷组大鼠的体重、脂肪质量、肝组织F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栀子苷具有显著的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理效应;其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游离脂肪酸代谢是通过调节"AMPK-ACCase-Malonyl-Co A-FFA"轴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5.
应用失效模式预防可避免性压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有效地预防可避免性压疮。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率分析法针对压疮组成团队,分析诊疗流程并制作出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事先风险指数(RPN)值。结果:制定与实施预防压疮改进措施,实施前后事先风险指数(RPN)值对比,压疮风险下降;形成压疮防治指南。结论:FMEA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预防可避免性压疮,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左氧氟沙星为氟喹诺酮类新一代抗菌药 ,系氧氟沙星的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 ,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本文对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研制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临床效果进行考察 ,并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实验方法 ,江苏扬子药业研制的左氧氟沙星试验组为 5 4例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 2 9例 ,泌尿道感染 2 5例。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照组 35例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 2 0例 ,泌尿道感染 1 5例。均排除有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试验组男…  相似文献   
27.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感染,防止院内感染的原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护土在防止感染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如下。1实施者的作用护士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各项无菌操作前应衣帽整洁、洗手擦干并戴好口罩,以免将细菌传播给病人或污染无菌区及无菌物品。护士须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做好病室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用紫外线和乳酸消毒,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控制探视,减少空气污染机会。治疗室制订严格的消毒隔离制…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不孕症1号方治疗不孕症患者疗效。方法我院14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予以不孕症1号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9%,对照组为55.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7%,对照组为27.1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1号方治疗不孕症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优于西药,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工作中常规引入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存传统以体格检查为主的儿童保健模式基础上引入神经心理行为评估及早期干预,于36月龄做体格及发育商测评,并设对照组.结果:新型保健服务依从率大幅上升,家长对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儿童体格及发育商增加,常见病及行为问题减少.结论:新型儿童保健模式效益良好,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30.
乳腺癌术后靶向治疗及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但与绝经前后体重指数、乳腺疾病、家族肿瘤史、生活方式、职业习惯等相关因素有关。临床已经证实,乳腺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长期随访研究提出的乳腺癌生物学理论,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容易经血液系统全身转移的疾病,乳腺癌细胞转移无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