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索动静脉内瘘术的新方法,提高细小血管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方法针对32例头静脉主干直径小于2 mm者,常规游离出桡动脉和头静脉及其分支,分别结扎头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远端,横断桡动脉,将桡动脉远、近端分别与头静脉主干及分支用7-0丝线行端端间断缝合。结果手术成功26例,失败6例,原因为术后血栓形成4例,术后瘘口狭窄1例,头静脉延迟成熟1例;成功26例术后2~3个月使用内瘘透析,血流量达到200 ml/min以上;所有患者远端手部未发生缺血和窃血综合征,未发生心衰和心衰加重。结论动静脉双吻合术式适合于头静脉细小、掌弓血管通畅的拟造瘘患者,此法可以加大头静脉的血流量,增加细小静脉血管扩张成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经液压扩张小口径头静脉后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尿毒症的患者140例,分为实验组78例(头静脉Φ1.5~2.0 mm),对照组62例(头静脉Φ2.0~2.5 mm).实验组先用液压扩张头静脉后,再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内瘘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内瘘吻合手术.比较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3.
感染可能是外科植入体如人工假体、髓内针、钢板的严重并发症。尽管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抗生素,但仍有相当数量患者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感染的结果导致过度使用抗生素、假体移除、再手术和可能的截肢。当前,PJI通常很难预测、诊断和治疗,二期翻修术是治疗PJI的合理选择。本文仅对髋关节临时占位器(spacer)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对瑞芬太尼所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90例,患者全部使用气管内全身麻醉.完成插管后,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DZ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Z组患者以右美托咪定0.3 μg/(kg·h)持续静脉泵注30 min并在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D组患者以右美托咪定0.3μg/(kg·h)持续静脉泵注30 min;C组患者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泵注30 min.所有患者于术后1、3、6、12、24 h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AS);24 h累计按压患者自控镇痛(PCA)按钮次数;第1次按压PCA按钮时间和解救镇痛药物给予剂量;镇痛过程中患者心率低于50次/min或无创动脉平均血压低于术前80%的例次.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C组>D组>DZ组;24 h累计按压PCA按钮次数和解救镇痛药物给予剂量C组>D组>DZ组;第1次按压PCA按钮时间C组相似文献   
105.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绝对数越来越多。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退行性膝关节炎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为提高手术质量,不少术者尝试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3D打印导板技术运用于TKA,因其自动、快速、直接、个性化的特点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综述其方法原理、优势、不足及发展近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6.
骨痹临证举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痹 ,俗称“骨刺” ,好发于 4 5岁以上中、老年人。现代医学称之为退行性病变 ,临床常见颈、胸、腰椎及足跟骨质增生。其发病多与肝肾亏虚、髓海不足、督脉失养、风寒湿邪乘虚侵袭 ,流注经络 ,气血不畅而致病变局部酸、痛、重、麻和活动受限。笔者从根本不同角度 ,仅举 2例骨痹患者的治疗 ,以飧读者。1 标证突出 ,重在祛邪例 李某 ,男 ,4 5岁 ,2 0 0 0年 5月 10日初诊。自述颈部活动受限 ,患臂抬举困难 ,抱臂而行 ,剧痛难忍 ,夜不能卧已半年余 ,舌苔薄腻 ,脉弦滑。X线摄片C5~ 6呈退行性病变。本病是由风、寒、湿、痰痹阻骨脉、经络瘀滞…  相似文献   
107.
三峡水利工程(以下简称"三峡工程")对中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围绕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两湖地区(洞庭湖和鄱阳湖)学界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就研究内容来说,大多集中在大坝运行所引起的水位泥沙(环境生态)、人畜行为、滩地开发等方面的改变及其对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预测成果显示,工程运行后三峡库区将存在一定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钉螺和血吸虫病控制将有利有弊。而实际监测和相关研究提示,当前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处在较低水平,对长江中下游的钉螺和血吸虫病控制工作起到了较为有利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工程运行前后的预测成果和实证成果进行总结和对比,以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三峡工程对中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影响,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8.
背景:高能量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常合并软组织损伤,若在内固定过程中复位方法不当可造成软组织的二次损伤;寻找一种既能达到稳定的内固定,又尽量避免加重软组织损伤的方法是骨科医生研究的目标。 目的:观察应用临时外固定支架辅助复位结合微创钢板置入修复复杂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8-02/2010-03收治的复杂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39例,在行微创内固定的同时采用临时外固定支架术中辅助复位,内固定安放牢固后拆除临时外固定。 结果与结论:3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平均时间75 min,其中36例患者内固定后患肢肿胀程度轻,手术切口一期甲级愈合,2例患者伤口边缘水肿,结痂后瘢痕愈合,1例内固定后3个月出现急性骨髓炎,经保守抗炎治疗后恢复。未出现钉道感染、螺钉松动及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露骨露腱病例,依据AOFAS踝关节评分法,钢板置入半年后踝关节恢复情况:优29例,良8例,一般2例。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0° 29例,20°~30° 8例,20°以下2例。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背景:大面积皮肤缺损其创面难以修复,深部死腔常合并坏死感染,修复难度大,治疗时间长,费用昂贵。目前临床已开始广泛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各种创面。 目的:评价生物材料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合并潜行死腔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外科2007-01/2008-12收治的合并潜行死腔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全部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术修复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负压引流材料为高分子泡沫材料制成,负压值维持在20~60 kPa,一次负压密封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7~14 d。观察死腔闭合时间、伤口感染消除时间、新鲜肉芽生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经平均2周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22例死腔自行封闭,经植皮基本成活。6例合并深层死腔的病例,再次施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后死腔完全封闭。4例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至骨外露并感染的患者多次清创,行临近肌瓣转位修复术修复创面。除1例患者小腿植皮边缘再次感染渗液外,未见骨髓炎发生,创面修复良好;无其他合并症发生,治疗后创面修复率为96.8%,人体与材料之间无组织不相容现象。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生物材料;皮肤软组织缺损;大面积;潜行死腔;修复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34.040  相似文献   
110.
心肌致密不全是一种罕见的心肌病,是由于胚胎生长过程中心内膜心肌发育缺陷所造成的,在1990年首次被报道[1] .心室致密不全患者的心电图改变非常复杂,本文报道一个心室致密不全合并预激综合征家系的心电图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