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5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3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20篇 |
预防医学 | 31篇 |
药学 | 4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了解产妇对产后盆底康复的认知情况及相关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2017年7月~1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后6~8周的产妇1064名,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产妇的一般资料、产后盆底康复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产妇产后盆底康复健康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产妇年龄16~43岁,平均年龄(30.56±4.13)岁,产后BMI主要集中在18.5~23.9 kg/m2,文化程度以大专、本科为主,家庭月收入主要为5000~10000元,初产妇与经产妇、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人数基本均衡;②产妇对产后盆底康复认知得分0分者占33.37%,1~5分者占57.42%,6~10分者仅占9.21%;54.04%的产妇对产后盆底康复健康教育有需求;③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盆底康复认知度是产妇健康教育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认知度较低,但对相关健康教育有一定的需求,需加大投入力度,重视文化程度较低、剖宫产产妇人群,多渠道、多元化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认知及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62.
产后尿潴留是一种膀胱排空功能障碍的表现,膀胱功能受盆神经支配,在孕妇分娩过程中盆神经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神经损伤严重,则可能影响排尿功能[1]。本文对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间产妇膀胱残余尿量值≥400ml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质γ-氨基丁酸A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s,GABAAR)在脑缺血不同时段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探讨其在急性脑缺血中变化的意义。方法:6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6 h组、12 h组、24 h组3、d组、7 d组1、4 d组(均为手术组),假手术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至规定时间点取大脑组织,行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损伤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判断神经元阳性表达的强弱;用形态分析系统检测各组GABAAR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各手术组GABAAR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缺血6 h其表达既有降低,至12 h降至最低。而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缺血可引起GABAAR表达下调,致使其对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抑制作用减弱,这种下调和减弱程度与脑缺血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提示GABAAR在缺血性脑损伤中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减缓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程,同时GABAAR作为脑内最主要的一种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受体,除通过其配体门控性Cl-通道介导的效应对抗"兴奋毒性"作用外,G... 相似文献
65.
66.
67.
目的 研究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和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槿枝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谷甾醇(2)、香草醛(3)、syriacusin A(4)、hibiscolactone(5)、莨菪亭(6)、臭矢菜素C(7)、反式丁烯二酸(8)、山柰酚(9)、槲皮素(10)、胡萝卜苷(11)、壬二酸(12)、丁二酸(13)、芦丁(14)。结论 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8、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8.
目的:筛选高良姜抗胃溃疡有效部位,探讨抗溃疡作用机理。方法:将高良姜提取分离为不同部位,观察各部位对无水乙醇、阿司匹林诱导的小鼠胃溃疡模型溃疡指数、胃组织病理切片、血浆胃泌素(GAS)、白介素1(IL-1)、环氧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高良姜水提物、80%乙醇洗脱物可以显著减少胃溃疡模型小鼠的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血浆GAS、IL-1、TNF-α浓度,显著升高血浆COX-2、PGE2浓度,30%乙醇洗脱物、95%乙醇洗脱物对溃疡指数无显著影响,但可调节血浆GAS、IL-1、PGE2浓度。结论:高良姜各提取分离部位中水提物、80%乙醇洗脱物具有较好的抗胃溃疡效果,抗溃疡作用可能通过减少血浆GAS、IL-1、TNF-α浓度,提高血浆COX-2、PGE2浓度产生。 相似文献
69.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多用超声评价,但超声检查对设备、人员、经费要求较高。皮肤自发荧光(SAF)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等,操作简便、迅速、无创,因此探讨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对于颈动脉病变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目的 探讨在我国社区人群中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9-12月对北京某社区年龄>40岁的6 055例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受访者进行SAF检测、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测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B超结果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因变量,以标准化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传统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及SAF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 6 055例调查对象B超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 953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 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为77.2(70.8,85.1) AU,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73.4(68.0,80.1)AU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F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0,1.012),P=0.043〕。以SAF值的第25、50、75百分位值69.2、75.1、82.4 AU为界,分为SAF低、中、高、明显升高4组,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200倍〔OR=1.200,95%CI(1.012,1.423),P=0.036〕。亚组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年龄<60岁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751倍〔OR=1.751,95%CI(1.270,2.415),P=0.001〕;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903倍〔OR=1.903,95%CI(1.297,2.792),P=0.001〕。结论 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独立相关,在<60岁人群及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者相比SAF低值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皮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1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以上,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β-石竹烯(44.721%)、α-石竹烯(23.236%)、α-葎草烯(6.050%)、石竹烯氧化物(5.511%)、橙花叔醇(3.635%)等。结论: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及其氧化物,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与其他产地黄皮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