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5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3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20篇 |
预防医学 | 31篇 |
药学 | 4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格列美脲对单纯饮食或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治疗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多中心、开放性、非对照性临床研究,入选患者给予格列美脲1~4 mg,每日早餐前顿服,疗程16周。试验前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129例患者人选,122例患者完成试验,格列美脲治疗16周空腹和餐后2h血糖平均分别下降1.3和1.8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8%。治疗后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无变化,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患者体重指数平均增加0.3 kg·m~(-2)。与格列美脲治疗有关的主要不良事件为低血糖反应和消化道症状,16例次与药物有关的低血糖反应均为轻度,进食后可自行缓解。对血脂和血压无不良影响。结论 格列美脲可以进一步降低单纯饮食控制或应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且不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副作用小,耐受性好,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22.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要素文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常见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1978年1月~2010年1月的全部期刊进行高级检索,从符合研究标准的30篇文献中提取证候要素,对证候要素进行归类合并,总结证候类型。结果 143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共有证候要素9个,主要为气虚659例(45.80%),阴虚652例(45.31%),热(火)毒邪403例(28.01%);共有证候类型28种,主要为气阴两虚453例(31.48%)和邪毒侵心195例(13.55%)。全部病例中虚证774例(53.79%),虚实夹杂证170例(11.81%),实证495例(34.40%)。气虚、阴虚是主要的虚性证候要素;热(火)毒邪、瘀血、痰(湿)浊是主要的实性证候要素。结论气虚、阴虚、热(火)毒邪、瘀血、痰(湿)浊是病毒性心肌炎中较为重要的证候要素。邪(风、热)毒侵心、挟瘀挟痰伴气阴亏虚和气阴两虚、挟瘀挟痰伴阳亏血虚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两大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23.
目的:优化裸花紫珠茎叶水提取的工艺及初步考察水提取物的外用止血作用。方法:以浸膏得率和毛蕊花糖苷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浸泡时间、加水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水提取工艺。采用家兔耳缘静脉出血模型,外用0.5、1.0、2.0 g·mL~(-1)(按生药量计)三种浓度的水提取物,以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为指标,评价裸花紫珠的外用止血效果。结果:裸花紫珠最佳水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加水倍量为12、10、10,每次提取时间为1 h;与空白组相比,裸花紫珠低、中、高剂量组出血量均显著减少(P0.01),并且高剂量组相较空白组出血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优选出的水提取工艺简单可行,且裸花紫珠水提取物有一定的外用止血作用,有进一步开发为外用止血贴的潜力。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海南益智茎叶中有机酸类化学成分。方法:海南益智茎叶用95%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石油醚萃取部位和三氯甲烷萃取部位采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南益智茎叶中分离得到了10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桂皮酸(1),香草酸(2),原儿茶酸(3),对羟基苯甲酸(4),肉豆蔻酸(5),棕榈酸(6),β-谷甾醇棕榈酸酯(7),花生酸(8),二十二烷酸(9)和二十八烷酸(10)。结论:化合物 1~10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茎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5.
26.
病友故事
我是2型糖尿病患者,前段时间胃炎复发。去医院化验酮体是+ -0.5,我在家测血糖并不高。请问血糖不高为何会出现酮体?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非手术疗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 例纳入观察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 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中医辨证后予以自拟中药方内服外熨,对照组口服钙尔奇、肌注鲑鱼降钙素,均治疗2月后对比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当,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但治疗组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非手术疗法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有较好疗效,但辨证使用中医药内服外熨能更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预防伤后便秘、腹胀等. 相似文献
2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后第1,3,7,14天连续检测IL-6,TGF-β1浓度。结果:脑梗死组在病程1,3,7d3个时间点上血清IL-6水平[(55.91&;#177;23.74),(10.33&;#177;1.61),(9.29&;#177;1.68)ng/L]升高,与正常对照组(2.86&;#177;0.86)n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3,P&;lt;0.05)。TGF-β1水平减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6,P&;lt;0.05)。至14d.血清IL-6(4.39&;#177;1.49)ng/L,TGF-β1(40.83&;#177;8.90)μg/L则均接近正常水平。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lt;0.05),而血清TGF-β1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无关(P&;gt;0.05)。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P&;lt;0.05)。而与TGF-β1水平无关(P&;gt;0.05)。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9,P&;gt;0.05)。结论:IL-6,TGF-β1与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9.
测定脑出血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的浓度 ,探讨其在脑出血发病过程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本院住院患者 30例 ,其中男 14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1.37±12 .17)岁 ;均符合 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 CT证实。全部患者均无免疫系统疾病 ,入院前后有感染者除外。根据 1995年全国第 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2〕,将脑出血分为 :重型 (31~ 4 5分 ) 5例 ,中型 (16~ 30分 ) 14例 ,轻型 (0~ 15分 )11例。根据头部 CT病灶大小 ,依据多田…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6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的胰岛素瘤10例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患者均表现有晨起或饥饿时发作性出冷汗、心慌等交感神经兴奋及头晕、乏力症状,其中9例进食或喝糖水后可缓解。9例有晕厥、昏迷等意识障碍,6例有惊厥、抽搐或癫痫发作,5例进食多且体重增加超过10kg。(2)8例血糖〈2.8mmol/L,7例胰岛素血糖比值〉0.4,9例胰岛素修正释放指数〉100。(3)B超、CT和术中探查阳性率分别为30%、60%和100%。结论 典型低血糖症状、Whipple三联症和胰岛素血糖比值、胰岛素修正释放指数是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主要依据,术中B超结合术中探查和脾门静脉分段取血是最有效的肿瘤定位手段。临床表现典型而影像学检查阴性病例应考虑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