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医用硅橡胶对骨桥蛋白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医用硅橡胶对成骨细胞的骨桥蛋白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生物材料的分子生物相容性研究方法的初探.将医用硅橡胶的浸提液与原代成骨细胞共同培养,用骨桥蛋白探针与细胞进行原位杂交.镜下观察细胞内有无特殊的染色颗粒.结果表明:无细胞毒性的整形外科用植入性硅橡胶材料组显示出该基因表达的蓝黑色颗粒;有细胞毒性的口腔印模硅橡胶则无明显表达现象.原位杂交法观察医用硅橡胶对成骨细胞骨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作为评价生物材料的分子生物相容性的参考,将可用于对骨植入材料和组织工程材料的分子生物相容性研究.  相似文献   
52.
脑胶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胶质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立体定向活检和标本采集误差往往会使肿瘤分级不确切,影响对肿瘤的完整评价、治疗和预后。肿瘤的准确分级和完整评价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影像学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MRI和核素(SPECT,PET)技术发展迅速,研究结果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为胶质细胞瘤的术前评价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较好的依据。本文对脑胶质细胞瘤近几年的MRI及PET影像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脑胶质细胞瘤影像学评价的组织学基础胶质细胞瘤分为I、II、III…  相似文献   
53.
本文综述了近期有关延髓梗塞MRI特征,临床表现,以及两者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并对延髓梗塞的病因学,血管病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正常成人眶内段视神经的MRI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正常成人视神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的 MRI表现 ;通过测量视神经直径和蛛网膜下腔外径 ,建立正常标准。方法 :正常成人志愿受试者 42例 ,按性别和年龄 (18~ 40岁 ,41~ 6 0岁 ,6 0岁以上 )分组 ;采用 1.0 T MRI成像仪 ,环形激化圆形头颅线圈作眶内段视神经 MRI检查 ,应用 fs TSE- T2 加权序列 ,以斜矢状位为基准 ,垂直于视神经作斜冠状位扫描 ,扫描点位于球后 4mm、8mm和眶尖部。结果 :眶内段视神经不等粗 ,由前至后逐渐变细 ,前、后段直径分别为 2 .94± 0 .2 2 mm至 2 .2 4± 0 .2 4mm ,蛛网膜下腔外径不等宽 ,由前至后逐渐变窄 ,前、后段外径分别为 5 .2 5± 0 .2 4mm和 3.5 6± 0 .32 mm,蛛网膜下腔面积也逐渐变小 ,两径线比率则逐渐变大 ;性别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视神经和蛛网膜下腔 ,测量结果与解剖学研究有良好的相关性 ,为视神经及蛛网膜下腔的评价提供了客观的定量指标 ,是视神经及相关病变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未接受动脉溶栓或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灌注成像(CTPI)资料,根据脑梗死发病2周内CT或MR检查显示是否发生HT将其分为HT组(n=20)和对照组(n=23)。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HT组患侧与对侧间、HT组患侧与对照组患侧间CTPI参数[PS、脑血容量(CBV)及脑血流量(CBF)]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PS值预测自发性HT的效能。结果与对侧比较,HT组患侧PS值(Z=-5.410,P0.001)及CBV值(Z=-3.517,P0.001)均明显升高,CBF值明显降低(Z=-2.245,P=0.024)。与对照组患侧比较,HT组患侧PS值(Z=-5.065,P0.001)及CBV值(Z=-3.458,P=0.001)均明显升高,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29,P=0.084)。ROC曲线分析显示,以PS值0.032 4 ml/(100 ml·min)为临界值,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HT的AUC为0.952,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0.00%、82.60%及86.05%。结论 PS值可用于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HT,有助于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6.
病例资料 患,男,12岁,右小腿上段后部包块伴疼痛,局部软组织肿胀2年,半个月前发展至整个右小腿疼痛。触诊包块质硬不活动,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红热,血管扩张及窦道。  相似文献   
57.
周刚  张伟国  王毅 《放射学实践》2005,20(4):304-304
病例资料 患者,女,32 岁。自诉 1 年前于盆腔左侧触及包块并逐渐增大,近月来感下腹部及盆腔区疼痛而就诊。触诊发现一盆腔巨大包块,质地略硬,无移动感,无压痛。无排便、排尿困难、下肢乏力和麻木等症状。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左侧有一不均匀低回声肿块(图1)。CT检查发现盆腔腹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分析病理数码断层图像(pathologicaldigitizedsectionalimage,PDSI)与CT扫描在猪肺挫伤诊断中的差异。方法采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制作小香猪肺挫伤模型,并于伤后6小时行CT断层摄影(层厚5mm),吸气末结扎气管后,行肺动脉冲洗及灌注。截取猪胸部并冰冻后,在-25℃低温实验室中用TK26350型数控铣床(铣切精度为1mm)逐层铣切,并逐层摄取猪胸部的连续断层图像数据,运用3Ddoctor软件分割数码断层图像并与对应层面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扫描25层,采集PDSI167幅,对应的PDSI层面与CT图像基本吻合。PDSI上出血呈褐色改变。CT第14~18层提示肺中叶局限性挫伤出血,大小约为2.5cm×1.8cm×2.0cm,PDSI上相应部位出血区大小约为2.0cm×0.7cm×1.9cm。CT提示右肺中叶及下叶后外侧基底段为可疑的损伤区域,而在PDSI上,该区域呈形状不规则的大片深褐色出血改变,范围从第52层至114层。结论首次获得猪肺挫伤的数码断层图像集,CT表现与实际肺损伤之间存在差异,实际伤情较CT提示的重。PDSI的采集和研究对促进CT诊断水平有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4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有完整硬化环,环壁厚薄较均匀,无骨膜反应。2例为多发病变,病变累及双侧股骨及髂骨;2例MRI检查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1例CR及CT检查提示病灶内有骨性分隔和软组织密度影。结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特异性,认识其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探讨其在颅脑创伤的伤情判断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61例临床典型颅脑减速伤患者的颅脑CT影像资料,结合致伤病史及临床资料,总结归纳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结果颅脑减速伤损伤的主要特点为:撞击部位头皮损伤、颅盖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颅底骨折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以撞击部位多见,硬膜下血肿以对冲部位多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位于脑底部及脑挫裂伤区;额、颞叶严重对冲伤是常见颅脑减速伤的重要特征。结论根据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结合致伤病史或颅脑CT表现,可为临床颅脑减速伤伤情的快速判断与救治、CT扫描及诊断、创伤事故原因的评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