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59篇
内科学   13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431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77篇
  8篇
中国医学   27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结合文献和临床实践经验,探讨ACS的病因病机和辩证论治方法。方法:通过中医对ACS病因病机的研究和辨证论治现状作一归纳阐述。找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和正确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及时诊断,并予以积极治疗,可改善病人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大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CCl 4、乙醇、高脂、高胆固醇和低胆碱)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以不同剂量(20 mg/kg和40 mg/kg)大黄素进行治疗。4周后,测定肝指数,检测血清内毒素、同型半胱氨酸、反映肝功能的指标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Ⅲ型前胶原蛋白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测定肺指数,光镜下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含量。结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模型组大鼠肺指数明显增加,肺脏发生水肿、炎症反应,肺匀浆TNF-α、MDA、NO和ONOO-含量明显增加;大黄素治疗组肺指数较模型组下降,肺组织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TNF-α、MDA、NO和ONO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大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肝硬化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引发心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51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4周组、6周组、8周组和同期正常对照组。于第8周检测大鼠心功能;检测各组心肌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水平;甲苯胺蓝染色和van Giesan染色分别观察心肌细胞数量的变化和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GRP78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随肝硬化病程进展:(1)肝硬化8周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LV dp/dtmax)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2)心肌组织中TNF-α、MDA、CVF、GRP78蛋白和HIF-1α蛋白水平均逐渐升高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甲苯胺蓝染色显示模型各组心肌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4)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分别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同型半胱氨酸(Hcy)、TNF-α、GRP78和MDA呈显著正相关(P<0.05);(5)GRP78蛋白分别与HIF-1α、Hcy、MDA、ALT和CVF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肝硬化大鼠伴发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内质网应激和GRP78表达增加,后者可能是引起心肌重构、导致心脏功能变化的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实习护生在实习不同阶段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方法]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将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5级本科护理专业、在天津市内医院实习护生纳入研究,应用压力源量表和简易应对问卷,在实习不同时期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选取8名护生进行焦点团体访谈。[结果]实习前压力水平最高,随着实习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递减的趋势,但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压力源排序前3位的为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监督与评价、教学安排;实习护生积极与消极应对随实习变化趋势不对应,出现较大波动。[结论]实习护生压力随实习时间延长而减低,但面对众多压力源;且应对方式并未随实习时间延长而呈现积极应对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2010年临床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手工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2010年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真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中以假单胞菌耐药性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呈下降趋势,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耐药率也随之增长.结论 临床科室应注意微生物实验室所提供的细菌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6.
患者女,78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12年,近半年明显增大入院。专科检查:左侧乳腺内侧可触及一拳头大小肿物,质硬,触之无压痛,边界欠清晰,活动性差,与周围组织似有粘连,肿物表面可见一处直径约1cm的皮肤破溃,左侧乳头偏向内侧;右侧乳腺未扪及肿块,双侧腋窝及锁骨上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超声:左侧乳腺内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认同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对6所军队医院1 65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认同属中等水平,护士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呈负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压力源中管理及人际因子、工作倦怠中低个人成就感因子纳入回归方程,对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认同影响较大。[结论]军队护理管理者应采取多途径、多方法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减轻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带给护士职业生涯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各组间差异及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入院时均查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血小板聚集率(分别由AA或ADP诱导的),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按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PCI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10d后重复检查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及治疗后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程度.结果:入院时冠心病各组的PAC-1、CD62p阳性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AMI组最为显著.治疗10d后各组CHD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除SAP组患者CD62p对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组CD62p及各组PAC-1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1、CD62p、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观察病情变化、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以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6例,其中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6例,急性脑梗死40例。对照组为21例健康体检者。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经头CT血管造影(CTA)检查或颈部血管超声证实存在不稳定斑块,且发病机制考虑与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IL‐6和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MMP‐9、IL‐10水平分别为(137.10±69.38)ng/mL和(39.16±32.82)pg/mL,TIA组患者血清中MMP‐9、IL‐10水平分别为(119.79±65.54)ng/mL和(33.00±21.36)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2±36.81)ng/mL和(19.83±12.16)pg/mL〕;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及IL‐10水平均高于TIA组(均P<0.05)。各组间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MP‐9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以及脑梗死灶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0.
腰椎间盘“真空征”的CT分析(附26例报告)陈彦芬,祝玉芳,张丽丽关节"真空征"的X线平片表现早已被认识,但其CT特征,文献报道甚少[1~4]。本文通过对26例腰椎间盘"真空征"的CT分析,旨在说明认识此征象的意义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我们自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