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7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69篇 |
内科学 | 81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6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70篇 |
综合类 | 388篇 |
预防医学 | 171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225篇 |
中国医学 | 187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肠造口早期益处发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肠造口且造口时间≤4周的2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调查对象,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癌症患者疾病获益感量表(BFS-A)评价患者肠造口的益处发现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肠造口早期益处发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90.9%)。200例肠造口者QLQ-C30量表之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49.26±13.68)分、(51.26±15.28)分、(55.82±13.73)分、(46.28±11.39)分、(58.83±15.22)分,肠造口益处发现水平总分平均(61.55±8.39)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肠造口益处发现水平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肠造口早期益处发现水平与生活质量均处于中低水平,且益处发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临床护理过程中,可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益处发现水平,从而提...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探讨胃代膀胱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1年5月至2003年10月30例胃代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膀胱肿瘤28例,结核性膀胱挛缩2例。结果 随访8~13年,平均10年。30例全身健康情况良好,日间排尿满意,3例偶有夜间尿失禁。1例术后19个月发生代膀胱穿孔,经抗酸和手术治疗痊愈。30例肾功能正常,无电解质紊乱;24例排尿前后胃泌素及尿液pH检查正常;4例有无症状菌尿。13例代膀胱黏膜活检为慢性炎症,壁细胞减少;9例免疫组化检查G细胞较正常减少。尿动力学检查代膀胱容量及顺应性正常,排尿期贮尿囊压力低于正常。10例行排尿期膀胱造影无输尿管返流,5例B超示肾集合系统轻度扩张。1例低压胃膀胱成形术,1例胃与后尿道逆蠕动吻合,剩余尿分别为150ml和250ml。1例出现血尿尿痛综合征,经抗酸及碱化尿液治疗后缓解。结论 胃代膀胱术远期疗效满意,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升陷乌梅汤对激素干预哮喘大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激素组、布地奈德组、升陷乌梅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卵蛋白致敏、雾化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并予各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干预,在此基础上予升陷乌梅汤组大鼠灌胃、布地奈德组大鼠雾化吸入。观察各组大鼠肺功能及支气管病理改变,并采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法检测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胶原蛋白表达、WAi/Pbm、WAm/Pbm及WAe/Pbm升高(P<0.05),信号通路因子TGF-β1、Smad2、Smad3的蛋白和mRNA表达及p-Smad2、p-Smad3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而肺功能中FEV0.1、FEV0.1/FVC、FEF50%及FEF75%均降低(P<0.05),肺组织中Ai/Pbm以及通路因子Smad6、Smad7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5)。②与哮喘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减少肺组织中WAi/Pbm、WAm/Pbm和WAe/Pbm(P<0.05),降低TGF-β1、Smad2、Smad3的mRNA表达及TGF-β1、Smad2、p-Smad2、p-Smad3的蛋白表达(P<0.05),并升高FEV0.1、FEV0.1/FVC、FEF50%和FEF75%(P<0.05),增加Smad6、Smad7的mRNA表达(P<0.05);且升陷乌梅汤组较激素组可进一步减少WAi/Pbm、WAm/Pbm、WAe/Pbm,降低TGF-β1、Smad2、Smad3的蛋白和mRNA表达及p-Smad2、p-Smad3的蛋白表达(P<0.05),并升高FEV0.1、FEV0.1/FVC、FEF75%,增加Smad6的蛋白和mRNA表达以及Smad7的mRNA表达(P<0.05)。结论升陷乌梅汤可在激素干预基础上进一步阻止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抑制气道重塑发展,延缓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5.
《黄帝内经》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是对卫气独行理论的概括,也是对人体寐寤节律内在机制的说明。然"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至今阐而未明。针对"太阴"之阴指营气,"太阳"之阳指卫气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帝内经》中言明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的是卫气,营气在人体的运行未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节段性。关于太阴、太阳指代为何,笔者经过统计认为,太阴多指代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仅有三处明确肾为"阴中之太阴";太阳指代足太阳膀胱经占半数以上,而肾在《黄帝内经》中的指代呈现多样化,且与少阴对应最多。关于为何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笔者认为,太阴主内是由肾主蛰、为封藏之本决定的;太阳主外是由足太阳膀胱经的气化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36.
37.
耳部烧伤并发耳软骨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5例59只耳部烧伤患者并发耳软骨炎的治疗及16例22只耳部烧伤患者采用爱疗素、10%磺安嘧啶银糊剂及氯霉素粉剂预防耳软骨炎发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局部采用10%磺胺嘧啶银糊剂,爱疗素软膏及氯霉素粉进行治疗,对耳部创面有明显的抗感染、收敛,及时有效清除坏死组织的功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和分析脊髓损伤引起骨质疏松患者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结构与骨转换)参数特征,进一步探明发生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截瘫患者30(男19,女11)例;颈脊髓伤16例,胸脊髓损伤14例.伤后24 h内取髂骨标本设为对照组,伤后1,6,12 mo取髂骨标本设为实验组.每位患者均采用自制微创活检器于同一部位获取2 cm长的髂骨组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髂骨结构参数中骨小梁密度(Tb.N),骨小梁厚度(Tb.Th),结点末端比(NTR)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骨小梁间距(Tb.Sp)则高于对照组(P<0.05);骨转换参数中平均类骨质宽度(Os.Th),类骨质体积(OV/BV),平均骨壁厚度(W.Th)均较对照组低,其中两组间比较骨壁厚度(W.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表面(ES/BS)则高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患者由于神经功能缺失和废用因素,引起骨转换出现特异性改变,呈高转换率状态,骨形成与骨吸收严重失衡,导致髂骨代谢显微结构发生明显退变,骨组织力学性能下降,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在龈<牙合>向二维平面,分析不同尺寸和材质摇椅形弓丝的力学性能. 方法 选用0.016",0.018",0.016"×0.02"、0.018"×0.025"尺寸的超弹性镍钛与不锈钢两种正畸弓丝,弯制成2 mm深度标准摇椅形弓型,使用INSTRON-5544型材料性能试验机检测摇椅最低点龈<牙合>向的初始应力值. 结果 同一材质大尺寸弓丝比小尺寸弓丝的初始应力值大(P<0.05),与弓丝尺寸存在正相关关系(r<,ss>=0.812,r<,NiTi>=0.922,P<0.01);不锈钢材质正畸弓丝的应力值均大于同一尺寸的镍钛超弹性丝(P<0.05). 结论 摇椅形弓丝的力学性能与弓丝的材质和尺寸有关,临床应有选择地使用. 相似文献
40.
脂肪肝与高脂血症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饮食,实验组采用高脂饮食(基础饮食基础上加1%胆固醇,5%猪油,10%玉米油),分别饲喂Wistar大鼠三个月后,取血、肝标本,进行生化检测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①血脂和肝内脂质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TG、Tch、LDL和肝内TG的含量均明显升高。②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组大鼠的肝脂肪变性明显。结论:高脂饮食造成的脂肪肝与高脂血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