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CHD不同临床类型血清Hcy水平,探讨Hcy与CHD的关系;研究CHD患者的年龄、血糖、血脂及心肌酶与Hcy的关系,探讨Hcy与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循环酶法测定CHD患者(55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Hcy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血糖、血脂及心肌酶含量.结果 ①CHD患者的血清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不稳定心绞痛组、稳定心绞痛组与急性心梗组间Hcy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吸烟与不吸烟组间CHD患者Hcy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心功能Ⅰ级、Ⅱ级及Ⅲ级CHD患者Hcy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Hcy与APOA1、Mb及APOB均具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0.418和0.299;⑥以Hcy为应变量,依次进入方程的变量为Hcy和年龄.OR值分别为21.2和10.8,P<0.05.结论 Hcy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测血清Hcy对预防和诊治CH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2.
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探讨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126株淋球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E-test法定量检测其中63株淋球菌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对淋球菌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编码基因gyrA和parC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淋球菌对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0.6%、81.7%、72.2%和82.5%.环丙沙星MIC为0.004~12.0μg/mL,耐药率65.1%.对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gyrA和parC基因均未发生突变,而中介或耐药菌株均出现gyrA突变或同时伴有parC 突变,且所有parC突变均发生在gyrA突变基础上.突变位点包括gyrA上Set91→Tyr,Set91→Phe,Asp95→Gly,Asp95→Ala,Asp95→Ash以及parC上Gly85→Cys、Asp86→Asn、Set87→,Arg、Ser87→Ile、Ser87→Asn、Ser88→Pro、Glu91→Lvs、Glu91→Gly.其中以gyrA Ser91→Phe频率最高.结论 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已十分严重.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密切相关;GyrA Ser91→Phe是形成该耐药性的关键突变.多位点突变具有协同作用,可使耐药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DR、MicroScan及Vitek 2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K-B法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以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 51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5%)、大肠埃希菌(16.1%)、肺炎克雷伯菌(12.4%)、鲍曼不动杆菌(10.0%)和阴沟肠杆菌(8.5%);流感嗜血杆菌(5.9%)和副流感嗜血杆菌(5.0%)的分离率仅次于以上五种细菌的分离率。不同来源标本病原菌分布不同;呼吸道标本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余标本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对美洛西林、头孢曲松、头孢派酮、头孢噻肟等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达47.9%~84.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洛培南耐药率低于16.7%。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超过50%,对头孢派酮/舒巴坦及美洛培南敏感性高,耐药率低于6.8%;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呋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唑肟在内的头孢菌素敏感率最高,达86.8%~99.4%,而对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低于3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是临床分离的主要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且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