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总结TRUS对直肠癌浸润深度诊断准确性,分析探讨TRUS在早期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163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TRUS检查,参考国际抗癌联盟有关直肠癌分期标准进行浸润深度分期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63例直肠癌中经病理检查证实16例为早期癌.研究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结果 TRUS对早期直肠癌(pT1)诊断灵敏性为87.5%(14/16),特异性达98.6%(145/147),阳性预测值为87.5%(14/16).对早期癌浸润深度进一步分析,TRUS对黏膜癌及黏膜下层癌诊断灵敏性分别为85.7%(6/7)、66.7%(6/9).16例早期癌(pT1)经肛门注水充盈直肠后再次行TRUS检查,病变均显示清晰.14例正确诊断为pT1期;未充盈直肠的情况下,仅6例病变显示清晰,仅3例诊断正确.早期癌声像图表现分为二型:隆起型、溃疡型,以隆起型多见,占81.6%(13/16).结论 TRUS在早期直肠癌的诊断中是一项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经肛门注水充盈直肠后,明显提高了早期癌病变显示率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腹部食管段超声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性能可变聚焦超声仪,经腹显示腹部食管段,探讨了正常食管的显示方法和周围解剖;还讨论了食管病变的声象图表现.103例正常志愿者清晰显示率达85.4%;壁厚均值为2.80±0.61mm,可显示长度为3.00±0.73cm.观察797例其它疾病患者食管,发现食管病变11例.结果证实超声可显示胸段食管下段及腹段食管,发现管壁增厚,并能发现早期癌,可成为高发区普查及日常常规检查筛选食管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超声医学在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超声教学过程中,对于非影像专业的学生,应明确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超声医学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新进展及超声的局限性,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够合理地应用超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晚期肿瘤病人心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84例晚期肿瘤病人进行心功能状态分级,将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分为治疗组(抗心衰和对症治疗)和对照组(单纯对症治疗)。结果示晚期肿瘤病人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是57.1%,特别是伴有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的病人,100%有心功能(LVEF)提高,抗心力衰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体表超声对胃良恶性溃疡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体表超声对胃良恶性溃疡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以超声检出的177例为研究对象,恶性溃疡124例,良性溃疡53例;35例采用彩超观察。结果:恶性溃疡组73%壁厚>1.2cm,83%增厚范围>4cm,86%溃疡大小>1cm,82%溃疡深度>0.3cm;良性溃疡组40%壁厚>1.2cm,55%增厚范围>4cm,49%溃疡大小>1cm,64%溃疡深度>0.3cm。分别以壁厚>1.2cm、范围>4cm、溃疡大小>1cm、溃疡深度>0.3cm为诊断恶性溃疡标准,灵敏性73%~86%,特异性36%~60%;粘膜中断、凹陷回声增强及壁层次结构破坏模糊为良恶性溃疡共有征象。彩超观察:恶性组29例中23例在增厚的胃壁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仅3例未显示明显血流;6例良性溃疡中5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二维图像良恶性溃疡鉴别困难,彩色多普勒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还需积累病例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6.
经直肠超声对直肠癌肠周淋巴结检出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术前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对直肠癌肠周淋巴结检出率,分析影响检出率的因素、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直肠癌术前行TRUS.记录超声检出的淋巴结数目及大小.对手术切除标本再行术后超声检查,研究痛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结果:病理检查其检出肠周淋巴结698个,与病理结果比较,术前TRUS对肠周淋巴结总检出率为22.5%.其中最大径(L)〈5mm的淋巴结检出率为12.6%,5mm≤L〈10mm为42.4%,L≥10mm为67.9%。当肿瘤位于直肠上段或导致肠腔明显狭窄时.TRUS对肠周淋巴结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12.1%、10.3%。病理结果显示,L〈5mm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3.2%,5~10mm达30.7%,≥10mm达64.3%。结论:TRUS检出的肠周淋巴结数目明显少于病理检查.淋巴结太小、肠腔狭窄,肿瘤位于直肠上段、声像图不典型为影响淋巴结检出率的主要因素.TRUS漏检淋巴结降低了TRUS对肠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射频治疗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182例HC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肿瘤平均大小(3.9±1.2)cm(范围1.2~8.0cm)。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分别为97、76和9例。根据TNM分期,Ⅰ-Ⅱ期,Ⅲ期,Ⅳ期肝癌分别为53、70和59例。筛选22项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并分层,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in-Meier模型,多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82例HCC治疗后平均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分别为(45.5±2.3)和(24.9±2.1)个月。生存期的影响因素为:①总生存期:卫星灶,Child-Pugh分级和TNM分期。②无瘤生存期:肿瘤数目,卫星灶,Child-Pugh分级,按规范化方案治疗,联合TACE。其中,肝功能在两种生存率分析中均为危险度最高的影响因素。结论生存分析结果提示,保护肝功能,治疗前全面影像学检查,重视规范化治疗和辅助治疗将有助于改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术前经直肠超声(TRUS)对未经放化疗及放化疗后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分析放化疗后TRUS在直肠癌分期中应用价值. 方法 病例分为2组:术前未经放化疗组179例,术前放化疗组14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TRUS检查,并经手术切除.按直肠癌TNM分期标准进行浸润深度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未经放化疗组直肠癌TRUS的准确性为78.2% (140/179),TRUS对pT1~pT4各期直肠癌灵敏性分别为83.3%(15/18)、50.0% (21/42)、88.0% (95/108)、81.8 (9/11).术前放化疗组直肠癌TRUS准确性为62.2% (92/148),对pT0~pT4各期灵敏性分别为0、12.5% (1/8)、42.9% (21/49)、87.3% (62/71)、88.9% (8/9).TRUS对未经放化疗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放化疗组(P<0.01),pTI期直肠癌未经放化疗组TRUS灵敏性明显高于放化疗组(P<0.01),而对pT2~T4各期直肠癌TRUS灵敏性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放化疗后TRUS对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尤其对放化疗后pT0期及pT1直肠癌准确判断困难.TRUS对pT3及pT4期直肠癌判断的灵敏性较高,放化疗组与未经放化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正常人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血流动力学生理变化并建立CRA血流参数正常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100例正常人CRA血流,测定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S/D((vmax/(vmin)。结果;得到不同年龄正常人CRA血流参数,显示CRA血流速度(vmax、vmin及vean)随年龄增加而降低(P<0.01、P<0.01及P<0.01),CRA平均血流速度(vmen)右眼大于左眼(P<0.01),男性CRA血流PI、RI及S/D大于女性(均为P<0.05)。结论:正常人CRA血流参数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两眼间均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联合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 (TACE)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2 1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 (综合组 ) ,与 2 2例单纯TACE治疗及 19例单纯RFA治疗组进行对照分析。肿瘤最大径 5 .0~ 8.1cm ,平均 ( 5 .9± 0 .7)cm ,计 10 6个肿瘤 ,多发病灶者选其中最大径肿瘤为观察目标。 3组病例的平均年龄、病灶大小以及肝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综合组的肿瘤坏死率达 80 .9% ,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及单纯RFA组 (分别为 2 7.2 %、47.4% ,P <0 .0 5 )。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2 3 .8%、45 .5 %和 3 6.8% ,三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综合组的平均生存期为 2 5 .6月 ,高于TACE组 ( 14 .9月 ,P <0 .0 5 ) ,与单纯RFA组 ( 2 0 .1月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RFA联合TACE治疗大肝癌与单纯TACE和单纯RFA组治疗结果相比 ,可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