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75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178例甲状腺癌诊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3年期间收治的178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其中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50例(28.1%),B超检查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告值为78.1%。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162例,诊断甲状腺癌144例,阳性率为88.9%。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为34.3%(61/178),甲状腺癌局部或患侧叶切除术后行二次以上手术者30例,残癌率为43.3%(13/30)。结论声音嘶哑及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亦可作为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指征之一。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法。患叶+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2.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以下简称胰腺学组)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4~26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举行.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350余篇,参会代表1000余人. 相似文献
23.
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为肿瘤治疗开创了新的时代。利用基因测序技术精准地找到患者基因突变靶标,采取针对性的化疗药物治疗,对癌细胞完成"精确打击"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然而,由于癌细胞基因的不稳定性,仅仅采用基因测序这种间接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足以给出最合理的用药方案。而精准医疗不仅仅是基因测序,还包括了多层面医疗技术的使用。利用病人自体肿瘤细胞体外模型对候选药物或药物组合进行精确的药理分析和药效检测,是一种更为直接、更为准确的肿瘤诊治模式。将基因筛选与体外肿瘤模型分析相结合,可以更大程度上的筛选出对病人个体有效的化疗药物,从而最终实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用药的目的。本文对基于病人自体肿瘤细胞体外模型指导个性化用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4.
25.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明确,但仍然存在一些难点。主要包括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手术策略和外科手术与内镜治疗的选择两个方面。前者需要规范诊治流程、力争获得病理诊断、甚至组织专家会诊以资鉴别。后者则需注重手术与内镜的协作、严格掌握操作适应证。总之,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应当以缓解患者症状、纠正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注意外科手术与内镜治疗的配合互补,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6.
27.
28.
29.
恶性梗阻性黄疸容易引发胆管炎,发生率在8%~19%,其中壶腹癌的发生率最高。研究发现,肿瘤破坏了壶腹部的结构和功能,使肠道中的细菌通过壶腹反流引发胆管炎。恶性梗阻性黄疸使胆道压力增高,影响肝脏细胞的分泌,容易产生不含胆红素和胆盐的无色胆汁。出现白胆汁的病人预后更差,死亡率明显增高。恶性疾病引发的胆道梗阻往往是完全性梗阻,胆道内导管压力明显增高,增加了胆血反流和内毒素血症,同时增加了彻底、有效胆道引流难度,比良性胆道梗阻更严重,甚至采取手术引流后也难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大鼠胰岛移植物再血管化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二步进行,首先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VEGF165,用其按病毒/细胞的感染倍数(MOI)分别为10、100、500的比例在体外转染新鲜分离、纯化的近交系Lewis大鼠胰岛,检测体外培养的胰岛表达hVEGF165基因的情况;然后按MOI为10的比例在体外用AdhVEGF165转染Lweis大鼠胰岛,再经门静脉注射至近交系Lewis大鼠的肝脏内(VEGF组),并设不含hVEGF165基因的空载体转染对照组(GFP组)和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对照组(PBS液组),术后测定受鼠的血糖变化,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并观察受鼠肝脏中移植胰岛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体外转染hVEGF165基因的大鼠胰岛分泌至细胞外的hVEGF165的浓度显著高于未转染者(P〈0.01)。糖尿病大鼠移植转染hVEGF165基因的胰岛后,静脉注射葡萄糖后40、60、120min时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GFP组和PBS液组(P〈0.05);40min时体循环中胰岛素的浓度,VEGF组显著高于GFP组和PBS液组(P〈0.05);VEGF组移植胰岛内CD34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的强度均高于GFP组和PBS液组。结论转染hVEGF165基因对胰岛移植物的再血管化和生物学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