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伴随着出血转化及预后不良风险 的增加。本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测模型进行综述,对不同预 后预测模型的特点及预测能力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帮助临床神经科医师在接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时对于是否行静脉溶栓进行快速评判并指导决策。  相似文献   
62.
1文献检索根据研究检索策略,共筛选了8个关于社区教育项目在急性卒中的应用研究,包括1个临床对照试验,6个前后对照研究,还有1个试验设计不明确的研究。其中7个研究因证据级别不足被剔除。只有1  相似文献   
63.
糖尿病性神经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神经病为发生率很高的糖尿病并发症。微血管病变与长期高血糖所致的异常代谢产物可引起神经结构和功能受损 ,免疫机制、神经营养因子及轴突转运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电生理检测对糖尿病性神经病的诊断及动态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都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性神经病一旦出现症状 ,疗效欠佳 ,应以预防和早期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64.
扩大溶栓时间窗的神经影像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阶段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惟一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结局的是超早期(3 h内)采取标准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治疗,但对最佳溶栓治疗策略来说仍有许多困难。利用影像学筛选3 h后静脉/动脉溶栓的急性卒中患者,是改善风险/效益比率、增加溶栓治疗获益的患者数量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5.
1文献检索为了证实缺血性卒中(IS)患者血糖水平正常时对卒中预后的影响,根据研究检索策略共筛选两个分别发表于2004年和1999年的平行随机对照试验(RCF,见表1)。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卒中后高血糖与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侣还不清楚这是否只是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动态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获得的脑组织局部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参数图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其在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
方法 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3~8h内的入组患者分别在基线和静脉溶栓治疗后接受“一站式”CT检查。使用Patlak模型分析CTP图像并得到PS参数图,分别测量基线和溶栓后的患侧和健侧脑组织的微血管PS值,分别记为:患侧基线PS(PSischemia-pre)、健侧基线PS(PScontrol-pre)、患侧溶栓后PS(PSischemia-post)和健侧溶栓后PS(PScontrol-post)。
结果 22例患者基线时接受“一站式”CT检查以及静脉溶栓治疗,17例患者完成(24±6)h随访的CTP成像评价。患者的基线PS值患侧较对侧升高[6.20ml・min-1・(100ml)-1 vs 0.65ml・min-1・(100ml)-1,P<0.01];溶栓治疗后PS值患侧仍较健侧为高[3.39ml・min-1・(100ml)-1 vs 0.39ml・min-1・(100ml)-1,P<0.01]。基线以及溶栓后患侧和健侧PS定量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7例基线和随访CTP均可评估的数据中,13例(76%)患者溶栓治疗后PS值降低,但患侧基线和溶栓治疗后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22例患者中1例发生出血转化,其PSischemia-pre为6.74ml・min-1・(100ml)-1。
结论 动态CTP成像获得的PS参数图可以用来反映急性缺血性脑组织缺血区域的通透性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建立一种基于临床和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预后评估系统。方法 选择发病9小时内完成多模式MRI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按照改良的Ranking量表(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0~1分)和预后不良组(2~6分)。评价两组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基线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体积、基线灌注加权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体积以及由基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图像分析方法获得的预测梗死核心体积、预测可挽救脑组织体积等临床/影像信息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多因素分析筛查出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预后评估系统的组成部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获得各变量的阈值评分,整合后获得临床/ADC评分,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各评分模式判断预后的效能。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年龄、基线NIHSS、预测梗死核心体积、预测可挽救脑组织体积、预测最终梗死体积、实际最终梗死体积和基线DWI异常区域体积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预测梗死核心体积、预测最终梗死体积和基线NI HSS能作为判断预后的风险因素,构成临床/ADC预后评分系统的四个因素。应用ROC分析获得以上四个变量判断预后不良的阈值分别为>58岁、>5.84 ml 、>10.6 ml 和>12分。该评分系统的AUC最大(AUC=0.878,P<0.01),其判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预后的效能最高,其次是实际最终梗死体积(AUC=0.802,P =0.001)、预测最终梗死体积(AUC=0.797,P =0.001)、预测梗死核心体积(AUC=0.739,P =0.01)、基线NIHSS(AUC=0.759,P =0.005)、预测可挽救脑组织体积(AUC=0.719,P =0.018)和基线DWI异常区域体积(AUC=0.693,P =0.037)。其中,临床/ADC预后评分系统与预测梗死核心体积、预测可挽救脑组织体积、基线DWI异常区域体积AUC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3,0.035和0.01)。结论 临床/ADC预后评分系统比基线NIHSS评分和各影像参数判断90 d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效能高;制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方案时,应结合患者临床和影像信息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8.
2012年2月1~3日,由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主办的2012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大会强调了卒中病理生理学、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旨在促进更有效的卒中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对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人群进行比较,探讨对于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标准 剂量与低剂量阿替普酶是否具有一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的入选患者来自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监测登记研究,从中选取发病4.5 h内且阿 替普酶使用剂量约为0.6 mg/kg(0.5~0.7 mg/kg)及0.9 mg/kg(0.85~0.95 mg/kg)的静脉溶栓患 者,对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死亡率及90 d随访结局等进 行比较。 结果 共入选753例患者,0.5~0.7 mg/kg组75例,0.85~0.95 mg/kg组678例,两组剂量中位数分别 为0.64 mg/kg及0.90 mg/kg,发病-给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92 h及2.79 h。在校正了基线变量差异 后,两组的死亡率(5.41% vs 7.36%,P =0.603)及SICH(0% vs 1.62%,P =0.972)均无显著差异,而 0.5~0.7 mg/kg 组90 d随访获得良好预后的比例显著低于0.85~0.95 mg/kg组[41.89% vs 53.83%, 比值比(odds ratio,OR)=0.58,P =0.031)]。 结论 本研究提示,在中国人群中,标准剂量(0.9 mg/kg)较低剂量(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 栓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且不会显著增加SICH风险。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中国七城市脑卒中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压控制状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现况调查)方法,在2006年7月1日~8月15日期间,以中国七城市19家2、3级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连续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2283例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脑卒中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占25.4%(577/2283);接受降血糖药物治疗者占85.8%(495/577),服用双胍类、黄脲类、α-糖苷酶类及胰岛素的比例分别为38.4%、34.7%、28.3%和23.6%。获得空腹血糖数据的患者占65.0%(375/577),血糖控制良好(4.4~6.1mmol/L)、一般(≤7.0mmol/L)和不良(>7.0mmol/L)的比例分别为26.1%、25.6%和48.3%。获得血压数据的患者占96.5%(557/577),血压达标[<130/80mmHg(1mmHg=0.133kPa)]的患者比例为11.1%,未达标比例为88.9%。结论脑卒中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压控制达标率低,临床医师应当依照临床指南加强对这些患者血糖、血压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