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4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369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603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376篇
内科学   813篇
皮肤病学   215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2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16篇
综合类   2747篇
预防医学   810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923篇
  22篇
中国医学   926篇
肿瘤学   211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腋臭外科治疗的临床与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目的:探讨既可达到治疗彻底、疗效持久、局部美观,又无功能影响,为大家公认的腋臭外科手术术式.方法:对临床588例病例回顾总结及30例病理组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四种主要手术方法(术式)中传统的腋臭根治性切除术272例(其中一半行Z成形术)治疗彻底,只有3例(1.1%)有残留气味,但切口瘢痕长,要求修复瘢痕者有36例(包括外院手术后).吸刮抽吸术46例中治疗不够彻底近期发现残留气味者就有5例.超声抽吸者共43例,经过病理学检查30例中有22例有顶泌汗腺残留,说明单靠超声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腋窝皱襞横形小切口分二层修剪掏出术共227例,有3例有残留气味,但从2007年后进一步改进修剪技术后从病理学观察证实可以达到无顶泌汗腺残留.结论:改良后的腋窝皱襞1~2个横切口(2.5~3cm),翻转皮瓣分二层剥离修剪(简称小切口分层修剪术)可以达到清除大小汗腺,使治疗彻底、并发症少、疗效持久、外形美观、无功能影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46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十年来收治的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中按改良的Bismuth—Corlette法分型:Ⅰ型13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Ⅳ型7例。实验室检查中总胆红素平均为352.3μmol/L;直接胆红素平均为211.6μmol/L;1-谷氨酰转移酶平均为217.1U/L。治疗方法:根治性骨骼化切除术12例,联合左半肝切除术3例.联合右半肝切除术2例,肝移植术1例,胆肠吻合内引流术5例,胆道置管外引流术3例.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6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14例。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参考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及综合使用影像学检查。在治疗上对于能切除者可行根治性骨骼化切除、扩大切除或行肝移植术: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者可行胆道内或外引流,以防治梗阻性胆管炎、维持胆道通畅及减轻肝功能损害、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  相似文献   
93.
烧伤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大鼠血清TNFα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烧伤早期(伤后1d)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血清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烧伤后早期用药组和烧伤后未用药组。在大鼠背部造成深Ⅱ度25%-30%TBSA的烧伤创面,伤后1d起大鼠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6U/kg,并在伤后3、6、10d应用ELISA法检测用药组和非用药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结果 伤后3d用药组大鼠血清TNFα较未用药组显著降低。烧伤后6d和10d用药组大鼠血清TNFα较未用药组显著增高。结论 烧伤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有可能降低最初的全身反应。但它对单核细胞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在烧伤创面和有创面感染因素存在时,可能会导致机体反应过于强烈。  相似文献   
94.
目的:检测突出和非突出椎间盘中是否有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其组织抑制剂-1(TIMP)的表达,了解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0例突出椎间盘标本(分为凸出型,脱出型,游离型)和16例非突出椎间盘标本内MMP3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突出椎间盘中的MMP3比非突出椎间盘的多,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脱出型及游型内的MMP3比突出型的多,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脱出突型及游离型内的MMP3无显著性差异,非突出椎间盘和凸出型椎间盘内TIMP1为阴性,脱出型和游离内TIMP1为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MP3和TIMP1的不平衡表达也许是椎间盘退变的因素,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可能是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补肾益骨方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妇产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明确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6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病例48人,对照组每天予以钙尔奇D及骨化三醇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补肾益骨方;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疼痛评估、骨密度检测、雌激素水平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观察其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总疼痛缓解率比对照组高,但两者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χ2=1.745,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疼痛缓解率进一步提高,差异有显著性(χ2=4.3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治疗后3月各部位BMD均较治疗前略有增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后BMD继续较前增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3、6月各部位BMD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对照组治疗后E2逐渐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2较前升高,3个月时升高不显(P0.05),6个月时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3、6月BALP上升、TRACP-5b较前下降,对照组治疗后3、6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观察组差异更显著(P0.01,P0.001)。结论在基础补充钙剂及骨化三醇胶囊的基础上联用补肾益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其抗骨质疏松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性激素或者通过细胞因子水平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而降低骨转化和抑制骨吸收起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检测IL-1β对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miR-455-3p表达的影响,探索miR-455-3p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诱导ATDC5细胞成软骨分化后,予10 ng/ml的IL-1β刺激,在刺激4、12、24、48 h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55-3p、C/EBPβ和软骨特征性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抑制剂IKK-NBD阻断NF-κB通路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作用下miR-455-3p的表达水平。结果在IL-1β作用下的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中miR-455-3p、C/EBPβ和软骨退变标记物( MMP13、ADAMTS5)均上调,而软骨基质合成标记物( ACAN、COL2A1、SOX9)则下调,且后期更为明显;而IKK-NBD可抑制IL-1β诱导的miR-455-3p表达。结论 IL-1β可上调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miR-455-3p的表达水平,且受NF-κB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抑制COL6A1基因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靶向COL6A1基因的siRNA,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试剂瞬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T24,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NA干扰后COL6A1基因的沉默效果,评价siRNA设计的合理性及RNA干扰抑制COL6A1表达的有效性,分别在RNA干扰后第1、2、3天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并绘制生长曲线,应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膀胱癌侵袭能力。结果:靶向COL6A1的siRNA成功抑制了膀胱癌细胞株T24中COL6A1 mRNA及蛋白表达,COL6A1-siRNA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阴性对照组的14.1%,mRNA相对表达量为空白对照组的20.5%;MTT比色法显示COL6A1-siRNA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P0.05),在第1、2、3天后重复检测,分别达到了空白对照组的75.6%、58.2%和49.4%;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显示COL6A1-siRNA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穿膜细胞数为空白对照组的45.3%。结论:利用siRNA技术能有效降低COL6A1基因的表达,同时有效抑制T24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4款不同储雾罐对吸入气雾剂的体外沉积率和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的影响。方法以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万托林)为模型药物,采用新一代药物撞击器(NGI)和呼吸模拟器对4种储雾罐进行体外沉积性质测试。结果和不加储雾罐的气雾剂气溶胶相比,加装储雾罐后的气溶胶质量平均空气动力学粒径(MMAD)和咽喉沉积率显著下降。不同储雾罐产生的MMAD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不同的微细粒子分数(FPF)和可吸入药物总量。其中成人吸入模式下,舒倍适储雾罐的递送总量(26.27±1.07)μg/揿显著优于其他三款储雾灌的16.97-21.36μg/揿。结论加装储雾罐可显著降低药物咽喉沉积量,但不同的储雾罐导致了不同递送总量和MMAD的气溶胶,以及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胰腺炎继发胰腺假性囊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至2018年收治的50例胰腺炎继发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手术,在手术之后妥善固定引流管,使引流能够通畅,密切关注引流液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要对患者进行接触隔离。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在术后的持续引流时间为(25.4±10.4)d,在此过程中发现引流管堵塞、扭曲、移位等,发现之后及时的进行了处理,没有导致不良后果,全部患者均达到预期的引流效果。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之后,全面的护理及观察能够保证有效引流,也是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