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93篇 |
免费 | 437篇 |
国内免费 | 3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3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488篇 |
口腔科学 | 35篇 |
临床医学 | 1119篇 |
内科学 | 637篇 |
皮肤病学 | 174篇 |
神经病学 | 111篇 |
特种医学 | 19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55篇 |
综合类 | 2230篇 |
预防医学 | 644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735篇 |
18篇 | |
中国医学 | 752篇 |
肿瘤学 | 1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169篇 |
2022年 | 184篇 |
2021年 | 277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166篇 |
2018年 | 144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191篇 |
2014年 | 324篇 |
2013年 | 349篇 |
2012年 | 436篇 |
2011年 | 449篇 |
2010年 | 437篇 |
2009年 | 426篇 |
2008年 | 407篇 |
2007年 | 377篇 |
2006年 | 390篇 |
2005年 | 413篇 |
2004年 | 322篇 |
2003年 | 319篇 |
2002年 | 235篇 |
2001年 | 244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116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8篇 |
1976年 | 3篇 |
1965年 | 5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rhGH预治疗对烧伤后并发脓毒症大鼠早期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预治疗对烧伤后并发脓毒症大鼠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4只SD大鼠根据烧伤和(或)脓毒症模型建立及预治疗情况进行随机分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致炎因子(IL-1、IL-6、TNF-α)和抑炎因子(IL-4、IL-10)水平;制备大鼠脾脏组织标本,HE染色计数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细胞HLA-DR的表达.结果 与烧伤并发脓毒症未预治疗组比较,相应rhGH预治疗组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0.0064±0.0022 us 0.0139±0.0018、0.0058 4±0.0010 us 0.0128±0.0014、0.0055±0.0030 us 0.0145±0.0020)(P<0.05),而血清IL-4和IL-10水平则明显上升(0.0178±0.0045 us 0.0082 4±0.0026、0.0251 4±0.0104 us 0.0143 4±0.0029)(P<0.05);脾脏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0.38 4±0.52 us 1.73±1.49)(P<0.05),淋巴细胞HLA-DR表达下降(0.0280 4±0.0167 us 0.0594 4±0.0336),仍明显高于烧伤对照组(P<0.05).rhGH预治疗对未烧伤脓毒症大鼠的炎性细胞浸润和HLA-DR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有创伤因素存在时,rhGH在降低致炎因子表达同时提高抑炎因子表达;在烧伤或烧伤并发脓毒症时,rhGH不但可以显著降低炎症反应,还可显著减少炎症细胞在外周的浸润,有效调控外周淋巴细胞HLA-D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有效治疗途径.[方法]晚期胃癌49例,对照组23例采用选择常用的FLO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组24例采用选择常用的FLO方案联合化疗同时加用磨积散颗粒冲剂.[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54.17%;对照组好转率47.83%.arnofsky评分比较,治疗组Karnofsky评分好转率62.50%,对照组为52.17%(P<0.05).体力、体重、食欲和癌痛变化变化情况,治疗组好转率、稳定率、进展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血细胞学主要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细胞学主要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WBC、Hb下降明显,尤其在治疗后3月后,单纯化疗的患者各项指标的下降更为显著,两组积分比较(P<0.05).[结论]磨积散颗粒剂能够提高化疗疗效,降低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诊断颈部包块发生于颈前区7例、颈外侧区13例、其他部位及不能明确者6例。低密度者8例,等密度、高密度者各2例,混杂密度14例;炎症性包块13例,先天性包块11例;甲状腺炎性包块1例;口咽部纤维、脂肪组织瘤样增生1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小儿颈部包块的较佳方法,结合病史及体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抗单核细胞抗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以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C)为靶抗原,用微量间接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35例冠心病(CHD)患者,27例献血员血清中抗单核细胞抗体(AMA)。结果冠心病组和献血员组血清中抗单核细胞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3%、14.8%,平均滴度分别为1∶6.05、1∶2.63。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率和平均滴度都明显增加(P<0.01),CHD患者血清稀释4倍AMA阳性率为48.6%,其四种临床类型AMA阳性率有差异,但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抗单核细胞抗体与冠心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流行性出血热病情复杂多变 ,在整个病程中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中肾破裂虽很少见 ,但一旦出现将加重病情 ,其占流行性出血热病死率的 1%~ 10 % [1] 。目前对该病多趋向于内科保守治疗[2 ] ,但笔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2例流行性出血热并肾破裂患者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病历介绍例 1:女 ,2 2岁 ,因发热、腰部胀痛伴少尿、眼睑水肿 4d入院。门诊拟“流行性出血热”收住院。查体 :T 38℃ ,P 92次 /min ,BP 14 .3/ 10 .7kPa ,醉酒貌 ,颜面潮红 ,眼睑轻度水肿 ,球结膜出血 ,心肺无异常 ,腹部稍胀 ,双肾区叩击痛 (± )。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7.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伴腹腔转移一例胡树红廖谦和患者53岁。绝经已4年,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0余天伴右下腹痛7天,于1989年10月15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近2年来阴道时常流脓臭液,曾经抗炎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8℃,发育营养尚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股骨上段骨肿瘤误诊的原因,评价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8例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38例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中,23例原发性肿瘤,15例转移性肿瘤。首诊获得确诊的30例行股骨上段人工假体置换,其中15例系原发性肿瘤,平均生存40.36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恢复85.78%。原发瘤中8例误诊为良性疾病而行瘤内刮除,误诊率为34.8%(8/23),7例再次手术行髋关节离断术,1例放化疗2年后行全股骨置换术,平均生存23.62个月;另15例系转移性肿瘤,平均生存23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恢复78.81%。结论 股骨上段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容易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延误治疗,降低了生存期,粗针多点穿刺、抓住诊断线索举行临床、病理和影像学三结合讨论是减少误诊的关键环节。股骨上段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和单发性转移瘤或并发病理性骨折,在新辅助化疗的配合下,应积极进行瘤段切除+股骨上段假体置换手术,思肢功能满意;部分原发性肿瘤获得长期生存;转移瘤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创造了进一步辅助治疗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不同产地赤芍乙醇提取物对于红细胞聚集的影响 ,本文采用扫描仪对此进行了评价。用葡聚糖 5 0 0诱导大鼠红细胞在体外悬浮液中的聚集 ,观察终浓度 138mg/ml的赤芍提取物对此的影响。实验表明 ,细胞悬浮液扫描图象的灰度与红细胞悬浮液的细胞聚集程度有显著相关。实验结果表明 ,六个产地中的四个赤芍提取物对于红细胞聚集有明显抑制 ,其中内蒙古多伦出产的赤芍效果最明显 (P <0 0 0 1)。结果可说明药材的道地性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根据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1 998年修订的哮喘诊断标准 ,婴幼儿哮喘已作为单独疾病存在。婴幼儿哮喘发病率高 ,国外报道为1 8%~ 40 % ,首发年龄多在 1岁以内 ,发病原因与气道口径狭小 ,粘液腺组织发达 ,呼吸肌疲劳致通气不良 ,免疫功能差 ,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只能维持半年 ,自身的特异性屏障功能不完善 ,易受感染和过敏。故变应性炎症造成的气道粘膜水肿 ,气道内渗出增加和粘液栓形成 ,气道的阻塞 ,通气功能的障碍尤显。临床表现喘息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