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61篇 |
药学 | 36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患有复杂胆囊结石(complex gallstone,CGS)患者451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225例为常规组,226例为逆行组。常规组行使腹腔镜顺行胆囊切除术,逆行组行经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手术指标及术后康复效果。逆行组226例,行使LRC治疗后分为两组,其中存在并发症组18例,不存在并发症组208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GS患者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retrograde cholecystectomy,LRC)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逆行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中补液量均低于常规组(P <0.05)。两组的术后1 d、术后2 d、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有无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有无胆囊颈部结石、有无与周围脏器粘连、有无卡洛氏三角粘连、胆囊壁厚度以及手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部分生化指标、T2DM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的89例T2DM(T2DM组)患者和97例非T2DM(对照组,一般资料与T2DM组比较无差异)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C肽等生化指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检测铁(Fe)、锌(Zn)、硒(Se)3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微量元素与生化指标及T2DM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血清Zn、Se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HbAlc<7.0%者比较,T2DM组中HbAlc≥7.0%者血清Fe、Zn、Se含量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Fe与Zn之间和Fe与Se之间分别呈正相关,Zn与Se之间亦呈正相关(r=0.668、0.725、0.754;P<0.05);Fe、Zn、Se与HbAlc、FBG、2hPG、FINS及C肽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Zn、Se是T2DM患者的保护因素(β=?1.302,?1.578;P<0.05)。结论 T2DM患者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且与糖代谢密切相关,维持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对防止或延缓T2DM发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辅助性 T 细胞(Th)1/Th2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γ 干扰素(IFN–γ)、IL–4、IL–10]在肺癌患者早期感染预测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肿瘤科住院部收治的 152 例肺癌患者,将其纳入肺癌组,另选取同期 76 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检者外周血 Th1/Th2 亚群细胞因子谱(IL–2、IFN–γ、IL–4、IL–10)水平,肺癌组根据是否并发感染性疾病分为 2 个亚组,即肺癌感染组(82 例)和肺癌非感染组(70 例),观察并比较肺癌组与对照组、肺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 Th1/Th2 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IL–2、IFN–γ 水平更低,IL–4、IL–10水平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肺癌非感染组患者相比,肺癌感染组患者血清 IL–2、IFN–γ 水平均更低,IL–4 和 IL–10 水平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肺癌患者存在 Th1/Th2 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状态紊乱,表现为血清 IL–2、IFN–γ 水平下降,IL–4、IL–10 水平上升,并发感染性疾病时,IL–2 和 IFN–γ 水平下降更明显,IL–4、IL–10 水平升高明显,证明 Th1/Th2 细胞因子在肺癌早期感染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MDRAB感染,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1年4月-2012年9月某院鲍曼不动杆菌(AB)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B和MDRAB科室分布、标本来源情况进行分类,了解MDRAB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结果236株AB 中,共检出MDRAB 74株,检出率为31.36%。重症监护室(ICU)和神经外科MDRAB检出率高达60.00%(27/45)和58.06%(18/31);MDRAB感染部位以创口(45.45%)、呼吸道(34.27%)和泌尿道(17.65%)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住ICU天数、血清清蛋白、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昏迷天数、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留置切口引流管、留置导尿管、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OR95%CI:1.152~7.187)和使用呼吸机(OR95%CI:1.263~7.664)是M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气管切开和呼吸机使用在MDRAB的产生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加强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对减少MDRAB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医院车载式医用X射线机诊疗工作场所进行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以便发现问题,改进放射防护设施和措施。方法通过现场放射防护和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将检测数据、调查资料与国家标准比较,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院车载式医用X射线机应用质量性能合格,工作场所周围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该院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属放射性危害一般类;放射防护设施与布局能满足放射卫生学要求;部分防护措施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共纳入ARTI患者5 874例。病毒检出阳性共1 150例,检出率为19.58%。2015—2017年各年份检出率依次分别为11.48%、21.71%、21.54%。单一病毒感染患者1 131例,占阳性患者的98.35%;混合感染患者19例,占阳性患者的1.65%。检测的7种常见病毒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率最高,为11.29%。不同年龄段ARTI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组呼吸道病毒检出率最高(26.37%),占阳性患者的39.83%。不同季节ARTI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5.01%,其次为秋季(23.23%)。不同临床诊断ARTI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支气管肺炎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28.60%)。结论该院近3年ARTI病例中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逐年增高,7种呼吸道病毒感染中,以RSV感染最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且以1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相似文献
9.
HPLC测定头孢呋辛钠注射剂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呋辛钠注射剂中头孢呋辛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Hypersil-ODS(5μm,4.0×250mm);流动相:乙腈-pH3.4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10);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9%~99.6%,RSD为0.97%~1.23%。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样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受照水平,为加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1年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并统计分析;对超过调查水平受照剂量者,分析具体原因。结果 2008—2011年全省设区市实测集体剂量当量为478.72mSv/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82mSv/a。个人年剂量〈5mSv占监测总数的97.8%。超过调查水平剂量调查率84.2%(32/38),其中实际受照占50.0%。结论福建省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年均有效剂量处于低剂量水平,应科学安排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加强用药后病人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以减少辐射受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