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者女性, 43岁。因反复血栓形成2年余, 血小板(PLT)减低1年余就诊。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少见部位血栓及抗凝治疗中新发血栓, 伴有进行性加重的血小板减少。外院及我院多次筛查抗核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磷脂抗体谱均为阴性。病程中糖皮质激素冲击及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曾使血小板升至正常, 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支持免疫性血小板减低。入院后筛查易栓症的病因, 同时予肝素静脉泵入抗凝, 利妥昔单抗600 mg 1次;IVIG 20 g/d×3 d;口服艾曲波帕50 mg/d治疗。以上治疗3周后, 血小板减少无明显改善, 期间仍有新发血栓。后易栓症基因筛查回报PROS1基因杂合突变, MTHFR基因型为TT型, 发现少量IgGκ型M蛋白, 但仍不足以解释如此顽固的血栓倾向。在排除肿瘤、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之后最终诊断血清阴性抗磷脂综合征可能性大。后续加用地塞米松20 mg/d×4 d, 联合口服西罗莫司2 mg/d加强免疫抑制, 抗凝方案过渡为低分子肝素后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 患者颅内静脉窦血栓所致的头痛症状好转, PLT升至(20~30)×109/L, 无新...  相似文献   
42.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deposit disease,MIDD)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疾病,特点为非淀粉样单克隆轻链,极少数情况为重链或轻链重链同时在各个脏器沉积,主要累及肾脏,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1]。MIDD在致病性方面与免疫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性相似,但轻链或重链片段并不会形成原纤维,因此沉积物刚果红染色阴性。约10%~30%的MIDD继发于其他恶性浆细胞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MM),或其他淋巴增殖性疾病;无法诊断恶性疾病的属于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with renal significance,MGRS),因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碎片(即轻链或重链)通常会沉积在肾脏,而肾外表现少见[2]。MIDD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病,发病率没有确切统计,在浆细胞病中比例<5%,肾活检标本中MIDD诊断率<1%[3]。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65岁。因“心慌1月余,恶心、腹胀10余天”,于2006年6月19日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心律齐,心率最快达120次/min,未诊治。10余天前出现腹部不适,进食后早饱,伴恶心、腹胀,我院门诊查ECG:窦性心动过速,血总蛋白(TP)137g/L、白蛋白(ALB)32g/L、血肌酐(Cr)546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胸部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评价中的价值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胸部CT和相应范围X线片检查、临床分期[包括Durie-Salmon (DS)分期和国际分期系统(ISS)]及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染色体异常).结果 (1)CT和X线片对骨髓瘤骨病骨折的诊断阳性率相近,分别为41.3% (19/46)和30.4%(1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 CT较X线片对5 ~10 mm和>10 mm溶骨性病变病例的检出率均显著提高[60.9% (28/46)比13.0%(6/46);50.0%(23/46)比10.9%(5/46);P均<0.001].(3)各病例中CT检出的溶骨性病变数目显著多于X线片[5 ~ 10 mm病变:5(0 ~21)处比0(0 ~4)处;>10 mm病变:2(0 ~14)处比0(0 ~2)处;P均<0.001].(4)CT诊断溶骨性病变阳性的患者较阴性患者的RB1基因缺失、D13s319基因缺失和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发生率更高[46.7%(14/30)和18.8% (3/16);43.3%(13/30)和18.8%(3/16);50.0%(15/30)和25.0%(4/16);P均<0.001].结论 胸部CT对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溶骨病变较X线片敏感,且溶骨性病变与DS分期和RB1基因缺失、D13s319基因缺失及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相关,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唑唻磷酸(ZOL)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是否通过抑制GTPase异戊二烯化途径实现。方法体外培养小鼠5TGMl骨髓瘤细胞系,用不同浓度ZOL作用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分子GTPaseRaplA的异戊二烯化水平。用碘化丙锭(PI)掺入法测定细胞周期。将5TGMl细胞接种于C57 BL/6 KaLwR-ij/Hsd小鼠皮下建立浆细胞瘤模型。ZOL100μg/kg皮下注射,每周2次(n=8)。测定肿瘤组和ZOL治疗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处死动物后测定瘤细胞Rap1A异戊二烯化是否受到抑制以及细胞周期比例。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应用10μmoL/L ZOL即可抑制Rap1A异戊二烯化,50μmol/L ZOL可造成S期阻滞并显著抑制5TGM1细胞体外增生,G_0/G_1细胞比例为(42.3±8.7)%,与对照组(59.2±10.3)%相比显著下降(P0.01);S期比例为(56.7±10.7)%,与对照组(37.2±8.9)%相比显著升高(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ZOL单药治疗2周即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ZOL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重量分别为(98±48)g和(383±85)g(P0.01)。但体内实验组肿瘤细胞ZOL治疗组并未出现Rap1A异戊二烯化受抑。细胞周期各阶段比例与对照组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ZOL具有抑制5TGMl体外增生、抑制RaplA异戊二烯化和抑制体内浆细胞瘤生长的作用,但并非通过GTPase异戊二烯化机制。  相似文献   
46.
患者男,56岁,因头痛复视5d,左睑下垂伴呕吐3d,意识障碍7h于2003年3月14日入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病房(ICU)。  相似文献   
47.
白细胞疾病     
一、白细胞(WBC)升高未必是感染,感染时WBC未必升高 血液中的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各类WBC的生理功能有所区别,不同疾病可引起不同类型的WBC数量发生变化。临床常用血WBC总数升高(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升高)来判断感染存在,但二者关系并不绝对。  相似文献   
48.
患者,女,25岁,因“乏力、发热1月半,多发骨痛3天,加重1天”入院。1病历摘要1.1病史患者1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伴明显乏力,疼痛为肌肉痛,并逐渐影响到日常活动。后无诱因出现每日发热,体温高峰以午后和夜间明显,最高达38℃,次日晨可降至正常。无咳嗽、咳痰,无腹痛、  相似文献   
49.
国产免疫磁珠分离细胞的方法学研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以国产免疫磁珠进行细胞分离的方法,并评价直接包被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其在脐血和骨髓C^+34细胞分离的应用,方法直接包被法、SPA法、生物素-亲和素法。结果直接包被法、SPA法和生物素-亲合素法均可有效地分离细胞,但以直接包被法最具优势,并证明其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