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41.
目的 观察心脏移植患者冠状动脉增殖性病变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5例长期存活的心脏移植受者进行了观察。患者在心脏移植后使用祛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酯类药,观察心电图ST-T改变、临床症状(如胸痛等)、血压、血糖、血脂,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5例患者术后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3次,均出现心电图我个导联T波倒置及ST段轻度下移,1年后ST-T改变恢复正常,1例患者血糖长期升高,1例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242.
采用夹日法和粉迹法对溴敌隆灭鼠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夹日法灭鼠前后鼠密度为17.53%和1.89%,X~2=33.64,P<0.01 ;粉迹法灭鼠前后鼠密度为42.96%和10.2%,X~2=32.79,P<0.01。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明灭鼠后鼠密度比灭鼠前显著减少。本次实验未发生人、畜误食中毒事件,说明溴敌隆是灭鼠效力、适口性、安全性较好的灭鼠剂。  相似文献   
243.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 ,了解Cpn感染在冠心病发病及其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技术 ,检测 5 5例冠心病患者和 35例同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pn特异性抗体IgG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pn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5 1 %∶2 0 % ,P <0 .0 5 ) ,且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pnIgG抗体阳性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分别为 80 %∶2 0 % ;6 0 %∶2 0 % ,P均 <0 .0 5 )。结论 Cpn感染是冠心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成为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4.
目的观察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病小鼠心肌线粒体基因表达变化情况,探讨线粒体基因表达变化在病毒性心肌病中的发病作用。方法用柯萨奇病毒B3m反复增量感染Balb/c小鼠,建立心肌病动物模型,用包容35 852条基因的cDNA微矩阵芯片分析心脏组织特异的mRNA表达,筛选出明显差异表达的线粒体相关基因。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共有31个心肌病小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及相关调节基因明显差异表达。心肌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t=8.85,P<0.01)。结论心肌线粒体功能受损伴有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是病毒性心肌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45.
除皱术中防止眶上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除皱术中防止眶上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防腐固定标本和5例新鲜标本,解剖观察眶上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分析其分布特点及预防损伤的手术方法。结果:①按分布区域和解剖层次,眶上神经可分为外侧支(深支)、内侧支(浅支);②外侧支包含眶上神经主干和多数分支,以2-3支从眶上孔发出,或以单一束支从眶上孔发出,在走行过程中逐渐发出2-3支。67.7%的内侧支为细小分支,22.3%为单一束支;③眶上神经外侧支的外侧边界可走行在上颞线上,外侧支主干分布在上颞线及其内侧(1.6±0.2)cm范围内。结论:(1)眶上神经位于眶上孔与同侧额结节、上颞线连线间的区域内;(2)在额部除皱术中,合理设计切口,避免在上述区域内的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分离可预防眶上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46.
目的:探讨宫颈癌、卵巢癌致上尿路梗阻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3例宫颈癌、卵巢癌所致上尿路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癌19例(82.6%),FIGO分期:Ⅲ期8例,Ⅳ期11例,卵巢癌4例(17.4%),FIGO分期:Ⅲ期1例,Ⅳ期3例,主要有腰痛、血尿、少尿、下肢水肿,肾功能视梗阻情况而定。影像检查多有肾盂、上段输尿管扩张、肿瘤和腹膜后纤维化证据。经综合治疗后,13例(56.5%)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宫颈癌、卵巢癌致上尿路梗阻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隐蔽,预后差,治疗主要以解除梗阻为原则,以放化疗辅以手术等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47.
浅谈人体系统解剖学分段考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昌  李光昭  崔林  金东洙 《解剖学杂志》2007,30(5):554-554,623
传统的人体系统解剖学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形式固定呆板。期末考试常常一锤定音,考试成绩不能更好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围绕考试环节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248.
目的 探讨特异性溶骨性骨代谢指标-血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羧基末端肽(serum type 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sICTP)、尿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urinary nitrogen-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uNTx)和尿吡啶酚(urinary pyridinoline crosslinks,uPYD)诊断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2例乳腺癌患者的sICTP、uNTx和uPYD水平,并计算此三项指标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以核素全身骨扫描为标准,并以CT、X线、MRI等影像学方法确诊,将72例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浓度的差别,并根据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分为亚组比较其在不同组间浓度差别.结果 骨转移组患者sICTP、uNTx和uPYD浓度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三项指标之间显著相关(r>0.5,P<0.05).sICTP、uNTx和uPYD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0.56%、72.00%与80.56%(P<0.05),特异度为97.22%、83.33%和80.56%(P<0.05);各项指标水平在不同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浓度水平升高和发生骨转移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溶骨性骨代谢指标sICTP、uNTx和uPYD浓度的测定对于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与骨转移临床表现的关系对肿瘤骨转移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