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VEGF-C、Flt-4和Survivin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对32例结肠癌组织中VEGF-C、Flt-4和Survivin的表达及淋巴管的生成进行研究。结果:VEGF-C和Flt-4表达密切相关(P<0.01);VEGF-C阳性淋巴管数较其阴性淋巴管数明显增多(27.16±6.56,19.12±6.34),P<0.01;Flt-4阳性淋巴管数较Flt-4阴性淋巴管数明显增多(27.46±7.32,20.13±7.64),两者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淋巴管计数与其阴性淋巴管计数(22.16±6.32,21.97±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Survivin影响VEGF-C的活性,VEGF-C可以激活间质中的Flt-4从而刺激淋巴管增生,为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22.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本文立足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角度,从中医理论的起源、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疾病诊疗思想,以及现代中医临床片面强调辨证,忽视辨病的不良倾向,梳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发展趋势,分析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期为临床疾病诊疗寻找行之有效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423.
目的 研究靶向多药耐药(MDR)1及MDR3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在逆转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真核质粒介导的针对MDR1及MDR3基因的shRNA转染细胞,空载体转染作为对照.Annexin-Ⅴ和PI双标法、流式细胞术、四甲基偶氮唑蓝(MT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内阿霉素蓄积、细胞增殖活性及对阿霉素的IC50、MDR1及MDR3 mRNA及P-糖蛋白(P-gp)表达.结果 转染后,MDR1组及MDR3组MCF-7/Adr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21%±1.65%和22.07%±2.17%,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F-7/Adr细胞内的阿霉素积聚浓度显著增加;MCF-7/Adr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IC50显著降低;相对于空载体转染组,MCF-7/Adr细胞中MDR1和MDR3 mRNA最高分别下降89.5%±0.8%和85.1%±1.2%,mRNA下降水平与孵育时间有关;P-gp表达明显降低,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RNA可特异性地沉默MDR1及MDR3基因的表达,逆转P-gp介导的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而MDR1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24.
目的 调查分析驻京某部军队干部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变化规律及控制状况,为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国际标准化的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某部机关及所属干休所35岁以上干部进行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结合本年度干部体检结果,对干部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与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吸烟、过度饮酒、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或肥胖、心脏病史等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1-33%、26.94%、42.61%、31.08%、44.98%、27.19%、54.39%、42.98%、43.48%,多个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的聚集现象非常突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过量饮酒的控制率分别为67.97%、50.23%、67.28%、36.00%、44.19%。结论 军队干部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控制率高于全国成人平均水平。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基础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25.
目的:探讨1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和23倒癌旁组织(precancerous tissue,PT)中RBP2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测定2009—01—12—2012—03-2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集的NG、PTC和PT组织中RBP2分布的位置、表达及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PTC、NG和PT组织中RBP2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01,P〈0.001。在PTC组织中RBP2的阳性表达率为52.7%,弱阳性表达率为36.2%;在NG组织中RBP2阳性表达率为30.0%,其中83.3%为弱阳性表达;与PT组织相比,RBP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1,P=0.024。NG组织中RBP2的表达在年龄(U=-0.481,P=0.630)和性别(x2=-0.825,P=0.409)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T组织RBP2弱阳性表达率为4.3%(1/23),RBP2的表达在年龄(U=-0.877,P=0.380)、性别(U=-0.594,P=0.552)、临床分期(U=-1.369,P=0.171)和淋巴结转移(U=-0.802,p=0.4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TC组织与PT组织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149,P〈O.001;与NG组织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85,P=0.037。PTC组织中无淋巴结转移组RBP2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432,P=0.152;RBP2的表达在性别(U=-0.777,P=0.437)、临床分期(U=-1.726,P=0.084)和年龄(U=-L236,P=0.21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BP2是甲状腺肿瘤发生早期及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其表达的增加可以视作是判断甲状腺肿瘤发生的重要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26.
崔文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1):1020-1022
早产儿由于体重低,各重要脏器未成熟,成活率低,并且生命质量指数低,易遗留智商低下等后遗症。为观察重症监护下的早产儿与母婴同室早产儿的护理效果,我们进行了临床对比,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6年5月我院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简称NICU)以来,共收治早产儿69例,其中男39例、女3  相似文献   
427.
还魂汤首载于《金匮要略》,其后在《小品方》《备急千金要方》等著作中均有其“救卒死,客忤死”的记载,但后世医家对其功效多持怀疑态度.通过考据麻黄的用药史和功效,认为“还魂”之名的由来既有原始崇拜的历史因素,也因其具有无处不到、交通心肾、开通玄府的药用价值.将麻黄应用于厥证、心悸、痴呆等心系疾病的治疗,古今有之,其机理与还...  相似文献   
428.
目的 探讨P5 3突变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LSAB免疫组化法对已明确诊断的 4 8例脑胶质瘤进行P5 3基因突变以及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4 8例胶质瘤中 2 0例P5 3蛋白呈阳性表达 (4 1.7% )。在高级别的肿瘤 (Ⅲ、Ⅳ级 )中P5 3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 (Ⅰ、Ⅱ级 )的肿瘤 (分别是 6 3.2 %、2 7.6 % ) (P <0 .0 5 )。PCR -SSCP检测发现 17例 (35 .4 % )呈现P5 3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改变 ,均位于 5 - 8外显子 ,突变例数依次为 7(4 1.2 % )、1(5 .9% )、4 (2 3.5 % )、5 (2 9.4 % )。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 89.6 % (4 3/4 8)。在单因素分析中P5 3突变与预后相关 ,而在多因素分析中P5 3突变与预后无关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预后相关性显著。该基因的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性别无关 ,但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性显著。结论 胶质瘤中P5 3突变多发于第 5、7、8外显子 ,该基因的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及恶性进展相关 ,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