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资料,分析临床及MRI特点。结果 21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45~82岁,平均59岁,50岁以上17例(80.9%)。有吸烟史16例(76.0%)。21例患者24侧腮腺发病,共30个病灶。单侧单发16例,单侧多发2例,双侧多发3例,大多数(22个病灶占73.3%)肿瘤位于腮腺浅叶后下部。病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6个(86.7%)病灶边界清楚。病灶多呈T1WI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或稍高混杂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中老年吸烟男性患者,腮腺浅叶后下部病灶,边界清楚,轻中度强化,尤其是多发或双侧发病者,应当首先考虑腺淋巴瘤。  相似文献   
32.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治疗骨缺损的传统治疗模式。由于骨组织是可再生组织,医学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组织工程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总结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工程修复手段,探索再生医学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医用前景。方法:从组织工程医学关注的几个前沿领域,包括"干细胞、组织构建与生物力学、骨科生物材料、人工假体置换、植骨移植"等出发,检索与这些组织工程技术手段修复股骨头坏死相关研究的文献,时间限定为2000-01/2011-12,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对3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随着再生医学的进步,组织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包括: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炎症因子与股骨头坏死分析、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各种高分子生物骨支架材料修复股骨头坏死、人工骨植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等。但目前组织工程在股骨头坏死治疗过程中仍处在动物实验和经验性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3.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首次CT平扫征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与CT征象出现率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 通过对临床追踪证实的6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扫描时间按照发病后2h之内、2~4h、4~6h分组,分别观察CT征象的变化及出现率。结果 发病后6h内不同时间段首次CT检查时间与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出现率密切相关。统计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从发病时间到首次CT检查时间越长,CT征像越明显,出现率越高。结论 脑梗死发病早期CT征象不明确时,在短时间内(发病后6h内)复查CT,可以明显提高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阳性率,仍可以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在临床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NCS患者的MSCTA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16例的MSCTA均能清晰、直观显示和测量SMA与AA的夹角、LRV的形态及立体走向。病变处SMA与AA的夹角狭小,LRV近肾端明显扩张,而夹角处变窄。结论 MSCTA是诊断NCS无创性检查一种新的方法,在治疗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一站式多模态平扫MR动态成像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及对缺血半暗带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影像资料。对比患者正常区域及病变区域的脑组织血流量(CBF)、造影剂平均峰值时间等参数。结果:弥散加权成像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信号梗死灶,其中28例成像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闭塞。在评价缺血半暗带方面,26例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与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结果高度一致。8例患者两种检测结果不一致,ASL显示高灌注,而DSC显示正常灌注,DSC与ASL显示缺血半暗带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区域各灌注成像参数相比,半暗带及梗死区域的中枢血容量(CBV)及CBF水平更低(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更高(P<0.05);与半暗带区域相比,梗死区域的CBF及CBV水平更低(P<0.05),MTT水平更高(P<0.05)。结论:一站式平扫MR可快速准确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创伤性动脉瘤为创伤所致的动脉瘤,其瘤壁为非完整的动脉壁,仅为动脉内膜或周围纤维组织构成,故又称假性动脉瘤,可见于四肢各动脉,以股、腘动脉多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一般诊断并无困难。但起源于下肢细小动脉的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少见,且由于体征不明显,易认为是单纯的血肿,造  相似文献   
37.
38.
髓外硬膜下神经鞘膜瘤与脊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惠勤  陈翰高 《广西医学》1998,20(3):362-364
目的:探讨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及脊膜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一附院1995 ̄1997年间经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24例及脊膜瘤7例共31例的MRI及临床表现。结果:MRI对髓外膜内肿瘤的定位准确率达100%,T1WI低信号,尤其是T2WI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强化明显而不均匀,肿瘤沿扩大的椎间孔突出到椎旁呈哑铃状是神经鞘膜瘤的特征,而脊膜瘤的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1例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位于中颅窝和鞍旁,MRI呈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_1、长T_2信号,增强扫描一般见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分析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及病理意义。方法分析术前行MRI检查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28例、30个瘤灶,观察肿瘤增强前后的信号改变、瘤体形态及邻近脊膜改变,并进行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脊膜瘤HRI特征性表现主要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低信号。瘤体内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瘤灶呈均质中等强化,形态多为短棒状,可见“脊膜尾征”,病理切片对照显示“尾”实际上其内层是肿瘤组织的延续,外层是异常增厚的脊膜,两层之间无明显分界。结论脊膜瘤的MRI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诊断价值极高,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93.3%,“脊膜尾征”的“尾”有肿瘤组织成分,且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血管型脊膜瘤易误诊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