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70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尿沉淀细胞中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的方法检测55例膀胱癌组织及尿沉淀细胞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频率。分析其甲基化程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尿沉淀细胞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7.3%(15/55)和21.8%(12/55);癌组织及尿沉淀细胞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和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尿沉淀细胞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甲基化在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性别间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是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浸润性发展相关。尿沉淀细胞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态可作为无创性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并且判断其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武汉火神山医院一线医务人员战疫时期身心健康状态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7 29日期间以部队医院支援武汉火神山医院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务人员共计52名为火神山一线医务组,另选取同期非武汉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重症病房工作的60名部队医务人员为非火神山一线医务组,对两组医务人员的疲劳情况、心理弹性及焦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医务人员疲劳情况中综合性疲劳、体力疲劳和活动减少以及心理弹性中坚韧性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武汉支援时间不同、赶赴武汉支援前态度不同的火神山一线医务人员疲劳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和护士之间、不同职称及自觉身体状况不同的火神山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业时间长短不同以及不同性别的火神山一线医务人员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火神山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直接负向影响其焦虑状态(β=0.24,P<0.05),自觉疲劳情况直接正向影响其身体负荷(β=0.65,P<0.05).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心理弹性作为一个保护性变量,可通过激发个体自身内在潜力的作用,同时配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缓解医务人员焦虑和身体负荷,以达到保护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第3代微创Chevron截骨术治疗轻中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轻中度■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3D打印辅助第3代微创Chevron截骨术根据治疗的25例(31足)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采用第3代微创Chevron截骨术治疗的25例(29足)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VA、IMA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VA、IMA角均得到明显改善(角度减小),并且观察组患者的HVA、IMA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AOFA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第3...  相似文献   
44.
1 病例报告患者,女,13岁。因皮肤瘙痒半月伴腹痛4天,于1998—02—24人院。查体:发育营养差,身材如6~7岁儿童。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膨隆,肝大右肋下5cm,质硬。上腹可触到下至右髂窝、左侧至锁骨中线的巨大囊性肿物。B超、CT报告:肝外形正常,肝内胆道轻度扩张,  相似文献   
45.
2009年宁波市两区医院伤害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世界卫生组织将伤害与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负担[1]。2008年宁波市伤害死亡率为54.47/10万,伤害死亡居宁波市全死因的第4顺位。伤害的常见、多发,给家庭与社会造成了  相似文献   
46.
肝癌是宁波市居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2位,是应重点预防控制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卫生防病意识的提高,饮食饮水条件的改善,乙肝发病的控制,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意识的增强,宁波市居民肝癌死亡率逐渐下降.为了探讨宁波市居民肝癌的流行规律,我们应用灰色理论模型GM(1,1)预测肝癌死亡率的趋势,为肝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2006—2010年宁波市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率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波市女性居民乳腺癌发病、死亡率及其发展趋势,为开展乳腺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宁波市2006—2010年监测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报告资料,统计分析各年份粗发病、死亡率和标化发病、死亡率,分析各年龄组发病、死亡率等。结果:2006—2010年宁波市监测区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为34.76/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19.24/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22.05/10万;粗死亡率为7.52/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4.02/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4.66/10万。2006—2010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O.05),死亡率未呈上升趋势(P〉O.05)。发病、死亡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在50~54岁和80~84岁组呈双峰。结论:宁波市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率在国内处于中上水平,发病率在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乳腺癌对宁波市女性居民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应在女性居民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并做好重点人群的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子宫颈癌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参照Arbyn等介绍的方法对宁波市2002-2011年上报的子宫颈癌死亡率进行校正,计算子宫颈癌粗死亡率。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方法和加权χ2方法分析子宫颈癌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和城乡妇女子宫颈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2002-2011年宁波市妇女子宫颈癌校正前粗死亡率为2.78/10万,中标率为2.18/10万,世标率为2.26/10万,校正后粗死亡率为5.19/10万,中标率为4.07/10万,世标率为4.21/10万。校正前后子宫颈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校正前χ2趋势=818.261,P=0.000;校正后χ2趋势=1 563.041,P=0.000)。2002-2011年宁波市妇女校正后子宫颈癌粗死亡率波动在4.41/10万~5.99/10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PC:0.60%,95%CI:-0.30%,1.51%);中标率波动在3.52/10万~4.60/10万之间,有下降趋势(EAPC:-2.08%,95%CI:-3.63%,-0.40%);世标率波动在3.51/10万~4.85/10万之间,有下降趋势(EAPC:-1.09%,95%CI:-1.88%,-0.20%)。农村妇女子宫颈癌死亡率高于城市妇女子宫颈癌死亡率(加权χ2=34.892,P=0.000)。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宁波市妇女子宫颈癌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农村妇女子宫颈癌死亡率高于城市妇女子宫颈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9.
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1995年6月~2005年6月10年间收治的314例因颌面部感染住院病例中,36例为糖尿病患者,占总感染例数的11.46%。本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感染源、感染类型和病原菌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0.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8-烷氧基-6-苯基-[1,2,4]三唑并[4,3-b]哒嗪类化合物(3a3h)和8-苯氧基-6-苯基-[1,2,4]三唑并[4,3-b]哒嗪类化合物(5a3h)和8-苯氧基-6-苯基-[1,2,4]三唑并[4,3-b]哒嗪类化合物(5a5j),并评价其抗惊厥活性.[方法]以4-氨基-[1,2,4]-三唑为起始原料,在160℃条件下与苯甲酰乙酸乙酯熔融环合,而后经过氯代、烷基化等反应合成一系列三唑并[4,3-b]哒嗪类衍生物.应用最大电惊厥实验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惊厥活性.[结果]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均经IR,1 H-NMR和MS方法确证.部分所合成化合物在100mg/kg时表现出一定的抗惊厥活性,其中化合物3c(8-正丁氧基-6-苯基-[1,2,4]三唑并[4,3-b]哒嗪)的抗惊厥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