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8篇
  2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了解东莞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状况,为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抗-HBc,对HBsAg阳性者再进行HBeAg和抗-HBe的检测。结果全市共调查2 833人,HBsAg阳性率为6.42%(182/2 833),抗-HBs阳性率为75.96%(2 152/2 833),抗-HBc阳性率为15.57%(441/2 833),HBV感染率为15.71%(445/2 833)。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15~59岁年龄组高于1~14岁年龄组(P<0.01),不同职业人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Bs阳性率: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4岁年龄组最高,不同职业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学生和散居、托幼儿童最高。结论东莞市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而抗-HBs阳性率明显升高,人群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有所提高,免疫屏障已经建立。  相似文献   
182.
目的分析东莞市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11—12月在东莞市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个居委会/行政村的1~4岁和5~14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共调查1—14岁儿童1273人,男709人,女564人。1~1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5.52%(1216/1273)、92.77%(1181/1273)、82.17%(1046/1273);本地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8.06%(454/463),合格接种率为96.33%(446/463),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6.18%(399/463),均高于外地儿童的94.07%(762/810)、90.74%(735/810)、79.88%(647/810)(均P〈0.01);在家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9.01%(64/81)、67.90%(55/81)、56.79%(46/81),均低于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出生的96.79%(392/405)、93.83%(380/405)、84.69%(343/405)和在乡镇级卫生院出生的96.57%(760/787)、94.79%(746/787)、83.48%(657/787)(均P〈0.01)。结论东莞市1—1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较高,但首针及时接种率较低;外地儿童接种率比本地儿童低;在家出生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远低于乡镇级及以上卫生院/医院,建议加强外地人口的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住院分娩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建立近交系BALB/c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模型。方法 采用自体移植法将小鼠自体子宫组织块移植到腹膜,复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术后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雌激素+缩宫素组、手术+雌激素组、手术+缩宫素组、手术组,并设假手术组和雌激素+缩宫素组,术后1~12 d采用不同方案诱发小鼠扭体反应,记录扭体潜伏期及扭体次数,并取异位灶行HE染色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筛选建立内异症痛经模型的最佳方案。结果 除假手术组、雌激素+缩宫素组外,各组小鼠移植物均生长良好,镜下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证实内异症造模成功,与手术+缩宫素组、手术组相比,手术+雌激素+缩宫素组、手术+雌激素组移植物体积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雌激素+缩宫素组扭体发生率100%,雌激素+缩宫素组扭体发生率80%,手术+缩宫素组扭体发生率50%,其余组未出现扭体反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手术+缩宫素组、雌激素+缩宫素组相比,手术+雌激素+缩宫素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P<0.05),扭体次数明显增多(P<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手术+雌激素+缩宫素组为建立内异症痛经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内异症痛经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84.
[目的]对如何更好地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进行理论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治病救人,一方面要提高师资力量、丰富课程体系、健全考核机制、优化办学资源,另一方面要提高其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良好的医学专业素养。[结果]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提升实践能力两方面着手来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理论]只有通过以上诸法,才能构建适合研究生发展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进而切实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85.
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医院作为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来源是各级政府定额或定项补助,人们已经习惯和适应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依赖思想,造成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监督松驰、资金流向不合理、卫生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目前,国家财力紧缺,国家补偿水平受到限制,医院资金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困绕着我们。  相似文献   
186.
187.
目的 评价目前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ubMed,检索词为针刺、针刺治疗、针刺法、针灸、急性腰扭伤、腰扭伤,共检索到文献2299篇.经初步筛选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共24篇.结果 分析发现,单纯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暂未发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 文献整体质量较差,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单纯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8.
目的:研究艾灸对大鼠创伤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和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背部皮肤创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又将每组分为1天、3天、7天共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4只大鼠。治疗组进行艾灸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以HE染色法检测1天、3天、7天3个时间点修复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以免疫组化法检测1天、3天、7天等3个时间点修复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创面愈合指数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大鼠皮肤创面成纤维细胞数,7天治疗组皮肤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高于模型组(P〈0.05);3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创面KGF表达情况,3天模型组KGF表达呈弱阳性,治疗组表达呈阳性;7天模型组KGF表达呈阳性,治疗组表达呈强阳性。结论:艾灸能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时间内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数和K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9.
随机对照试验是循证医学研究中的一级证据,在针灸疗效评价的对照试验中,合理的对照方法是得到可靠研究结果的方法学保证。国外针刺随机对照研究中,多采用针刺临近非穴安慰对照法,一些试验得出了"安慰针刺与治疗针刺疗效无差异"的结论。分别从腧穴为应天气而动的立体结构、腧穴为脏腑经络病变的反应点、腧穴在体表有征可循及腧穴的体表面积动态可变4个方面对腧穴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临近非穴对照法并非恰当的安慰针刺对照法。  相似文献   
190.
目的探讨1ml注射器加输血器用于血液透析中静脉壶堵塞紧急回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台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因为肾功能严重衰竭而进行血液透析患者34例,采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和一次性输血器创建的新的回血通路应用于静脉壶完全堵塞时34例患者进行回血。结果成功收集到静脉壶以上段血液者有31例,剩下静脉壶以下部分的血液废弃;3例患者堵塞静脉壶侧路而将通路改至动脉壶侧路,将动脉壶以下段的血液废弃。结论 1 ml注射器加输血器应用于血液透析中静脉壶堵塞紧急回血法能使大部分血液回入患者体内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最大程度减少了患者血液的损失,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