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80篇 |
临床医学 | 36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70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20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本文报道1例由于下颔第三磨牙阻生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外吸收的病例。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丝影像学检查,发现易被诊断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导致的牙髓根尖周病实为牙根外吸收.拔除患牙后证实了诊断的正确性。临床工作中为了避免误诊或漏诊.应建立正确识别阻生智牙造成邻牙牙根吸收的意识.注意借助各种临床及辅助手段仔细检查。本病例提示应早期拔除异常萌出的智牙,以保护第二磨牙,维持牙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52.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症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53例采用知柏地黄汤剂联合复方新诺明片口服;对照组53例采用知柏地黄汤剂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液白细胞含量、精液液化状况。结果:两种疗法均可降低精液白细胞含量、改善精液液化状况,但观察组精液白细胞含量及精液液化状况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精液中白细胞含量与精液液化状况密切相关;选择有效抗生素联合知柏地黄汤治疗精液不液化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53.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对上颌切牙慢性根尖周炎的骨质破坏进行三维结构分析,以期揭示上颌切牙慢性根尖周炎骨质破坏的立体形貌.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的33颗上颌切牙进行锥形束CT扫描,从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测量根尖周骨质缺损切龈向、近远中向和唇腭向的最大径,同时观察骨皮质是否有破坏.结果 33颗上颌切牙根尖周骨病损切龈向骨质破坏最严重,且52% (17/33)的患牙位于唇、腭侧;61% (20/33)的患牙唇腭向骨质破坏的最大径大于近远中向骨质破坏的最大径;39%(13/33)的患牙骨皮质有破坏,多发生在唇侧.结论 患慢性根尖周炎的上颌切牙骨质破坏可能更多发生于切龈向和唇腭向,在临床上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54.
茶对菌斑和唾液中氟含量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茶源性氟对菌斑和唾液的影响。方法采用氟离子复合电极测定茶浸液中氟溶出量和饮茶者及非饮茶者菌斑和唾液中的氟浓度。结果档次低的茶叶氟含量高。菌斑氟含量:饮茶者高于不饮茶者;饮茶3周末时高于2周末时;饮高氟茶者显著高于饮低氟茶者(P<0.05)。唾液氟含量:不饮茶者较稳定;饮茶者略高于不饮茶者;饮高氟茶者略高于饮低氟茶者。饮茶者唾液氟2周末时升高,3周末时又下降。结论菌斑能够储留氟,唾液可能受外界氟的瞬时影响较大,无储留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55.
塑化根管根尖及冠方封闭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塑化根管的根尖及冠方封闭性.方法 57个离体塑化根管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4个月,分为根尖微渗漏组和冠方微渗漏组,分别封闭冠方和根尖孔.在2%亚甲蓝溶液中浸泡1周后,于距根尖1mm、4mm处横截,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蓝染情况.结果 ①根尖封闭性:距根尖1mm处无蓝染率为82.9%,距根尖4mm处无蓝染率为95.1%;②冠方封闭性:距根尖4mm处无蓝染率为87.5%,距根尖1mm处无蓝染率为93.8%.结论 离体亚甲蓝渗透试验显示塑化良好的根管,来自根尖和冠方的微渗漏均较小. 相似文献
256.
为实现龋病高危个体的预防策略,并深入探讨龋发病机制,龋危险性预测一直是过去20年中龋病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龋齿病因的复杂性以及多数研究没有考虑龋齿发病的 相似文献
257.
根管扩大程度与牙根强度和应力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根管壁切削程度与牙根强度的关系及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方法用抗压实验测试3组根管壁厚度分别为1.00mm、0.75mm和0.50mm的15对试件的最大断裂载荷,并与原始根管的基线试件比较。三维有限元分析根管壁厚度分别为常规预备后(根管壁厚1.2mm)及过度扩大致剩余根管壁厚度为基准模型的75%、50%和25%时的应力大小和分布。结果抗压实验中1.00mm、0.75mm和0.50mm组的牙根最大断裂载荷分别为(4432.41±563.59)、(4137.43±680.29)和(3749.87±554.17)N,载荷强度随根管壁面积的减小而下降。有限元分析表明,如果根管壁厚度下降较多,根管壁的应力大小和分布均会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在临床根管治疗操作中,应以彻底去除根管壁感染物质为标准,尽量避免对牙体硬组织的过度切削。 相似文献
258.
目的 观察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分布、峡部形态和纵向走行变化,为根管治疗和根尖手术提供根管解剖形态的指导.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118颗,进行横切片,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牙根全长的根管数目、峡部形态及Hsu和Kim分型.结果 72.0%(85/118)的牙根含双根管,有峡部者占69%(59/85);牙根在根冠1/3段的双根管占99%(84/85),独立双根管和含峡部者均占49% (42/85),含峡部双根管在向根尖走行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为单根管;全根长中根管峡部的横断面形态主要为Ⅳ和V型.结论 上颌第一前磨牙双根管间峡部主要存在于根中1/3,横断面形态与根管通联,根冠向根尖走行过程中渐融合为单根管;提示临床根管治疗中应以渗透性强的冲洗剂充分浸泡,加强对峡部的清理,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59.
目的:评价次氯酸钠(NaOCl)和氯亚明溶液在相同有效氯浓度下的细胞毒性.方法: 按有效氯浓度为0.500 0%、0.250 0%、0.200 0%、0.150 0%、0.125 0%、0.062 5%分别配制NaOCl溶液和氯亚明溶液,使其与L929细胞接触2 h、30 min、10 min,用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存活率.结果: 在所设定的浓度范围内,除高低两端组(0.500 0%-2 h及0.062 5%-30 min)外,细胞在其余各组NaOCl溶液中的存活率均大于氯亚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0.250 0%以下的有效氯浓度范围,NaOCl溶液的细胞毒性小于氯亚明溶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