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测定等长握力试验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力学参数变化,提取有效评价斑块稳定性指标,建立不稳定斑块超声评价新方法。方法采用高频超声经体表获取64例患者71个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连续3个心动周期实时二维灰阶超声图像,导入二维速度向量成像工作站脱机分析。观察握力试验前后血管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大小、时相和方向变化及彩色M型二维和重建三维应变、应变率显像。测量握力试验前后斑块肩部、顶部及相同节段内膜对应点和无斑块参考段对应点血管内膜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及峰值差值,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内膜二维速度向量图显示颈动脉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大小、方向和时相紊乱、不同步;握力前斑块顶部内膜峰值应变、应变率显著高于对应点内膜测值(P〈0.05);握力前后斑块肩部内膜峰值应变、应变率显著高于斑块同一平面对应点内膜测值(P〈0.05)。握力前后斑块左肩部内膜峰值应变高于顶部测值(P〈0.05),斑块内膜左肩部与顶部及顶部与右肩部的应变峰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段内膜运动的机械不同步和斑块两侧肩部与顶部间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差值的不对称性,有可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初查和量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1.2 ml声诺维在肝脏占位病变超声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1例使用1.2 ml声诺维(1.2 ml组)和83例使用2.4 ml声诺维(2.4 ml组)行肝脏占位病变超声造影的患者,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动脉相血流灌注的主要增强方式,对比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特征,分析肝脏占位病灶与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参数,包括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Δt)、本底强度(Ib)、峰值强度(Ip)、增强强度(ΔI)及ΔI/Δt,以及两组肝脏占位病灶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声诺维超声造影下恶性和良性占位病变的主要增强方式相同,恶性占位病变的增强方式主要为整体型和周边增强型,TIC波峰较尖锐。1.2 ml组肝脏占位病变与周围肝实质AT、TTP、Δt、Ib、Ip、ΔI/Δ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2.4 ml组比较,1.2 ml组周围肝实质和肝占位病变的AT、TTP、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 ml组肝血管瘤的TIC参数仅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转移性肝癌)的TIC参数仅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1.2 ml声诺维行超声造影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肝脏占位病变,特别是对肝癌和肝血管瘤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 min台阶试验(6MST)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6例(病例组)和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体检健康者35例(对照组)。测量两组血液生化和血气分析指标;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两组6MST前及试验停止即刻心脏结构功能参数左房内径(LA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心输出量(CO)、肺动脉反流压差(PRPG)、二尖瓣反流压差(MRPG)及二尖瓣舒张早期减速时间(EDT);组织多普勒获取等容舒张时间(IVRT)、等容收缩时间,并计算右室心肌指数(RV-Te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间隔侧运动速度比值(E/e-sep);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球蛋白、二氧化碳分压、剩余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①6MST前静息状态下,病例组较对照组LAD增大,IVSTd增厚,EDT、IVRT延长,E/e-sep、RV-Tei增大,CO增加,PRPG和MRPG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6MST完毕即刻,病例组心率变化率较对照组小[(5.60±3.89)%vs.(16.34±4.21)%],LAD增大,LVEDd、LVEDs、LVSTd、RV-Tei增大,LVEF减小,IVRT、EDT延长,E/e-sep增加,PRPG、MRPG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①对照组6MST后即刻较6MST前心率增快,LVEDs、E/e-sep减小,LVEF、CO增加,EDT减小,MRPG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病例组6MST后即刻较6MST前心率增快,LVEDs增大,IVRT、EDT延长,E/e-sep、PRPG、MRPG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脏功能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和右心功能损害,受损心肌存在心肌正性变力、变时功能障碍;6MST可提高心脏收缩和心率变异性异常的检出。  相似文献   
14.
胃癌超声诊断与术后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305例胃癌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对比,找出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的差距,以便诊断方法的改进,方法:通过超声观察胃癌的病变部位,范围,浸润深度与邻近脏器与远处脏器转移,按PTNM分期,行超声分期与术后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91.48%,在进行浸润深度评价较准确,在淋巴结转移,准确率要低一点,结论:超声是一种有价值的辅检手段,对胃癌的筛选,进行过胃镜或X线检查的患,超声可以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负荷状态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纳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6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人员35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取患者六分钟台阶实验(6MST)前和实验停止即刻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1)6MST前,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组LAD、CO增大,IVSTd增厚IVRT和EDT延长,E/ e-sep、 RV-Tei增高, RV-FAC%降低(P all<0.05)。2)6MST后即刻,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组HR变化率%降低,IVRT、EDT、E/e、PRPG、TRPG参数差异加大(P all<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存在亚临床心肌功能障碍,6MST负荷实验可提高心肌正性变力和变时功能评价和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导致中老年人永久性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首要因素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子,斑块破裂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启动环节.尽管国内外医学界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缺乏可靠技术对特定斑块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价和诊断.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压力增高,胆管扩张,最后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超声检查对肝外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与肝内胆汁淤积所致黄疸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对肝外胆管阻塞的病因、病变的部位能作出有价值的判断。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病例均系我院1998~2000年经我科诊断住院手术患者,男性37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375岁,临床表现上腹胀痛、皮肤巩膜黄染、皮肤搔痒、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部分患者伴畏寒、发热。12 检查方法:采用东芝SSA—240A、东芝SSA—340A超声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磁共振成像(MRI)作为诊断标准,评价超声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因损伤后膝关节疼痛或不适感等症状入院的患者25例,病变关节30个,判断超声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结果 30个病变关节中,MRI诊断撕裂16个,超声正确诊断11个,5个漏诊、误诊,超声对半月板撕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86%、77%、85%、71%.结论 超声是诊断半月板撕裂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9岁,农民,因“右上腹不适伴恶心、呕吐2月”来院检查。患者入院前2月因进食高脂食物后,突感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右上疼痛可暂时缓解,病程中不伴畏寒、发热、眼睛皮肤发黄,不伴血尿、腹泻、黑便等。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营养差,消瘦,头颅五官、心脏、肺查体无异常,右上腹饱满,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功下3cm扪及,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边缘钝。肠鸣正常,移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109/L 分类:中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PPNB)及单纯尖部浸润麻醉在经会阴前列腺穿刺过程中的镇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 2017 年 4 月至 2017 年 10 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80例患者,经直肠检查后采用利多卡因对两侧穿刺点随机给予前列腺单纯尖部浸润麻及PPNB及两种不同的局部麻醉方式,分别记为 A、 B组,记录两组麻醉、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患者不良反应,评价两种麻醉方式的安全性,术后试卷模拟量化表(VAS) 评分,评估两种麻醉方式对于疼痛的改善效果。结果:在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麻醉及穿刺过程中,未发生与麻醉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操作前后患者头晕、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过程中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中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在经会阴前列腺穿刺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镇痛效果较单纯尖部浸润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