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2篇
药学   22篇
肿瘤学   2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mRNA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67例初诊ALL患儿及10例正常对照儿童,采集骨髓。应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并比较骨髓中MR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标危、中危、高危组MRP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28(2.75~6.12)、5.62(4.99~8.60)和7.56(3.66~11.1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和中危组的MRP1 mRNA均高于与标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LL组MRP1 mRNA表达水平为7.71(6.49~14.35),高于B-ALL组的表达水平[5.18(3.8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表达组(n=34)第7天泼尼松预处理敏感率为70.59%,而低表达组(n=33)敏感率为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率为64.71%,低表达组为87.8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患儿MRP1表达与免疫分型、治疗反应以及疾病危险程度和复发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在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早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3 h、6 h、12 h组.采用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检测血淀粉酶、肺湿/干重比,观察肺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MCP-1与MIP-2 mRNA的表达,同时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MCP-1与MIP-2蛋白的表达.所有数据以((x)±s)表示,通过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变量之间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SO组相比,ANP各组随病变的加重,血清淀粉酶、肺湿/干重比逐渐增加[(5674±587),(7472±1013),(12554±1858);(4.57±0.30),(6.47±0.52),(6.99±0.82),P<0.01],肺组织中MCP-1与MIP-2 mRNA表达逐渐上调[(0.2545±0.0102),(0.3893±0.0282),(0.6040±0.0343);(0.3997±0.0387),(0.5952±0.0330),(0.8502±0.0598),P<0.05],且与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呈正相关(r=0.86,0.78,P<0.05).免疫组化也显示肺组织中MCP-1与MIP-2蛋白水平随ANP时间的进展呈不断升高的趋势.结论 趋化因子MCP-1与MIP-2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肺组织中即有表达,MCP-1与MIP-2在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早期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征性染色体改变形成了t(15;17),涉及PML—RARα融合基因。由于全反式维甲酸、砷剂的使用,目前APL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但是缓解期的患者仍存在复发的危险性。我们利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56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的表达,以便动态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异构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WT1基因是Wilms瘤的候选基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在白血病中有异常的高表达 ,提示WT1与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在白血病中WT1四种异构体相对比例的改变对造血系统疾病发生和预后的意义 ,我们使用RT PCR方法联合核酸扫描定量技术 ,对 4 6例WT1表达阳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4 6例WT1基因表达阳性的初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8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38例 (M15例、M2 10例、M3 13例、M42例、M58例 )。临床治疗方案 :…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BPC及Hb水平轻微升高,但未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诊断标准的患者JAK2V617F及MPLW515L的表达情况与某些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在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30例BPC或Hb值偏高的早期MPD疑似患者JAK2V617F和MPLW515L/K基因表达,并定期随访其病情进展.结果 30例患者中有14例(46.7%)存在JAK2V617F突变,且此14例患者中有5例(35.7%)曾有血栓史;30例患者中无一例存在MPLW515L表达;有效随访22例,JAK2V617F阳性12例,阴性10例,12例阳性患者经过6至24个月后均发展为典型的MPD,而10例阴性患者只有2例发展成MPD.结论 JAK2V617F阳性表达有可能作为诊断早期MPD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WT1基因异构体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电穿孔法将携带WT1基因异构体WTA(-17AA/-KTS)全长c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对照质粒pCB6+转导NB4细胞,建立WT1基因异构体表达比例改变的单克隆细胞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动力学检测,NBT还原试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检测了解外源性WT1基因异构体WTA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下对NB4细胞分化的影响。用RT-PCR检测细胞中PML/RARα、p21、c-myc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ATRA处理细胞48h,对照组(转染空载体的NB4/CMV和未转导WTA的NB4细胞)细胞分化明显,NB4/WTA细胞只出现部分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NB4/WTA细胞CD11b相对荧光强度(4.63±1.63)低于对照组(8.15±1.84),ATRA作用24h后CD11b相对荧光强度(31.42±5.65)与对照组(71.95±9.36)相比差异更为明显。NB4/WTA细胞NBT还原能力较对照组下降,经ATRA处理后两组细胞之间的NBT还原能力的差异更加明显。RT-PCR提示NB4/WTA细胞PML/RARα、p21、c-myc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结论增加外源性WT1基因异构体WTA的表达从而将WT1基因异构体表达的比例由+17AA/+KTS优势型转变为-17AA/-KTS优势型能部分抑制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这可能与PML/RARα、p21、c-myc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7.
为了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rin,TB)诱导NB4、K562白血病细胞分化和(或)凋亡的作用机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B作用前后NB4、K562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以及p21^WAF1表达量的改变.结果表明:NB4(或K562)细胞经TB0.1 mmol/L(或TB 0.5 mmol/L)作用16小时后可见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明显上升,并有剂量依赖效应.NB4、K562细胞经TB 0.1 mmol/L作用后可见p21^WAF1 mRNA表达上调,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p21^WAF1 mRNA的这种上调开始于TB作用2小时后,16小时达高峰,可维持48小时.结论:TB诱导NB4、K562细胞发生分化和(或)凋亡的机制与TB引起细胞组蛋白高乙酰化和继而上调p21^WAF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8.
三丁酸甘油酯对白血病细胞株SHI-1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三丁酸甘油酯 (TB)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株SHI 1生长抑制、分化和凋亡作用 ,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锥虫蓝拒染法观察TB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NBT还原实验、细胞表面抗原CD11b和CD14的检测、Annexin标记、DNA凝胶电泳等方法分析TB对SHI 1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凋亡作用。通过West ernblot方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B作用前后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以及 p2 1WAF1/CIP1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①TB可以抑制SHI 1细胞的增殖及活力 ,呈剂量 时间依赖关系。②TB 0 .1mmol/L可诱导SHI 1细胞发生部分分化 ,NBT阳性率升高 ,细胞表面CD11b、CD14表达上调。③SHI 1经TB 0 .5~ 1.0mmol/L作用 4 8h ,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AnnexinⅤ结合力明显上升 ,并可见典型的DNA梯形条带。TB作用后SHI 1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升高以及 p2 1WAF1/CIP1表达上调。结论 TB能抑制SHI 1细胞的增殖并影响细胞活力 ,诱导SHI 1细胞分化和凋亡 ,其机制与TB引起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继而上调 p2 1WAF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关蛋白46(RbAp46)基因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全长RbAp46基因的cDNA转染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及人脑膜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建立稳定过度表达RbAp46基因的细胞株,观察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同时,通过RT-PCR方法寻找表达差异的相关基因.结果过度表达RbAp46基因的K562细胞及SHG44细胞生长受抑.表现在K562/RbAp46细胞与K562/CMV细胞于生长第4天分别为(90.00±8.40)×104和(119.58±9.87)×104,SHG44/RbAp46细胞与SHG44/CMV细胞于生长第5天分别为(89.13±4.88)×104和(149.42±10.83)×104.生长第7天时,K562/RbAp46细胞和K562/CMV细胞集落数分别为131.67±15.57和250.33±26.31(P<0.01),SHG44/RbAp46细胞和SHG44/CMV细胞集落数分别为50.78±6.77和206.67±37.18(P<0.01).K562/RbAp46细胞与K562/CMV细胞S期细胞分别占(48.88±4.35)%和(62.78±4.78)%(P<0.01),G0/G1期细胞分别占(29.10±4.14)%和(22.40±2.43)%(P<0.05),而SHG44/RbAp46细胞与SHG44/CMV细胞G0/G1期细胞分别占65.6%和48.8%,S期细胞分别占22.6%和38.4%.过度表达RbAp46基因的K562细胞出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基因的诱导性表达.结论在K562细胞中可能存在RbAp46和IGFBP-rP1基因之间的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生物学功能及供者抑制性KIR和受者HLA遗传背景在无关供者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SSOP—PCR)的方法,对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提供的51对HLA全相合供、受者进行KIR及HLA分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0例及其他患者8例。结果51对供者一受者均存在2DL1、2DL2/L3、2DIA、3DL2和3DL3,基因频率均为1,96.7%的个体表达KIR3DL1。供-受者中21.57%KIR完全相同;78.43%KIR不完全相同,而KIR不相同又分为受者KIR基因型包含供者KIR为25.49%,供者KIR基因型包含受者KIR为27.45%。74.62%的供者KIR2DL1无受者C2配体,5.91%的供者KIR2DL2/L3无受者C1配体,19.74%的供者KIR3DLl无受者Bw4配体,54.91%的供者KIR3DL2无受者A3、A11配体。结论KIR独特型和HLA-Ⅰ类抗原是独立遗传的。供者KIR2DL1和KIR3DL2是主要引起NK细胞异源活性的受体,供、受者的KIR/HLA不匹配可能在全相合的无关供者异基因HSCT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KIR受体-配体模型可以更好地提示HSCT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