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63篇 |
免费 | 258篇 |
国内免费 | 19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1篇 |
儿科学 | 15篇 |
妇产科学 | 16篇 |
基础医学 | 175篇 |
口腔科学 | 137篇 |
临床医学 | 896篇 |
内科学 | 417篇 |
皮肤病学 | 58篇 |
神经病学 | 111篇 |
特种医学 | 212篇 |
外科学 | 560篇 |
综合类 | 1515篇 |
预防医学 | 811篇 |
眼科学 | 55篇 |
药学 | 590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638篇 |
肿瘤学 | 1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26篇 |
2021年 | 159篇 |
2020年 | 142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215篇 |
2013年 | 235篇 |
2012年 | 279篇 |
2011年 | 308篇 |
2010年 | 284篇 |
2009年 | 315篇 |
2008年 | 326篇 |
2007年 | 309篇 |
2006年 | 313篇 |
2005年 | 268篇 |
2004年 | 284篇 |
2003年 | 281篇 |
2002年 | 259篇 |
2001年 | 222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201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142篇 |
1996年 | 123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了解静脉血白细胞过滤法对脓毒症犬白细胞CD11/18、CD14的影响。方法 大肠埃希杆菌(O111∶B4)经静脉注入健康犬体内建立大肠埃希杆菌型脓毒症犬模型。将脓毒症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白细胞过滤组(过滤组, n=9)。过滤组犬行静脉血白细胞过滤。以开始注入大肠埃希氏杆菌点为T0′, 开始静脉血白细胞过滤时间点为T0。检测两组犬T0′、T0、T1、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体温、红细胞浓度(RBC)、血小板浓度(PLT)、白细胞浓度(WBC)、血浆TNF-α浓度、IL-6浓度、中性粒细胞CD11/18与单核细胞CD14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过滤组心率、RBC浓度、PLT浓度、血清TNF-α浓度、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时MAP升高, 体温降低, WBC浓度下降 (P<0.05); T5时中性粒细胞CD11/18表达下降(P<0.05);T1, 5时单核细胞CD14表达下降(P<0.05)。结论 静脉血白细胞过滤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大肠埃希杆菌型脓毒症犬的血流动力学, 降低白细胞浓度, 降低中性粒细胞CD11/18和单核细胞CD14的表达, 对血浆中炎症因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β-catenin(β-连环素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2 5例正常结直肠粘膜和 6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β-catenin的表达。 结果 正常结直肠粘膜β-catenin蛋白表达几乎全部定位于细胞膜上。结直肠癌组织 β -catenin表达的特征发生改变 ,细胞膜表达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而细胞浆和细胞核异位表达明显增加。结直肠癌 β -catenin异位表达率为 63 .1 % ,细胞膜表达缺失率为 70 .8%。结直肠癌β -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低分化腺癌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 (P <0 .0 1 ,Dukes’A +B期明显低于Eukes’C +D期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是判断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3.
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目的 介绍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移植或组合组织移植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1983年12月-2001年6月,对35例五类手部复合组织缺损进行手术治疗。采用带趾长伸肌腱的足背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手背皮肤缺损合并指伸肌腱缺损4例;Mu趾腓侧半复合组织瓣或第二足趾胫侧半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末节半侧缺损4例;带近侧趾间关节的节段性第二趾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拇、手指中段部分或完全缺损8例;第二足趾与游离皮瓣组合移植为拇指缺损合并手部皮肤缺损者一期再造拇指并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7例;双侧第二足趾桥接组合移植再造与修复近节指骨基底水平的长手指缺损2例。结果 临床上修复组织缺损35例,成功33例。术后经半年至5年的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良率为82.9%。结论 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移植或组合组织移植是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比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4.
自 1995年 9月~ 2 0 0 1年 2月采用带锁边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锁骨多段粉碎骨折 33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3例 ,男 2 9例 ,女 4例。年龄 18~5 6岁 ,平均 2 9 6岁 ,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均在中 1/ 3段及中外 1/ 3交界处 ,左侧 2 0例 ,右侧 13例 ,术前X线片及术中均证实为重度粉碎骨折 ,骨片有 3~ 5块不等 ,平均 3 5块 ,复位后骨片总长度 4~ 7cm ,平均 5cm。伴颅脑损伤 9例 ,肋骨骨折 3例 ,其他四肢骨折及脱位 3例。交通伤 2 9例 ,高处坠落伤 4例。1 2 手术方法 术前有其他合并伤者先予处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佛山市顺德地区人群食物不耐受情况,为本地区过敏性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 746例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中7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根据各组(性别、年龄段、季节)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本地区患者食物不耐受情况。结果 1 746例食物不耐受患者中有911例出现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52.18%。按性别分类后统计,男性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51.65%,女性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52.8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检测7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发现鸡蛋的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最高(33.96%),其次为牛奶、大豆。按年龄分类统计:童年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最高(80.26%),其次为少年组、成年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7种食物除虾之外,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一种、两种、三种以上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一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最高。按季节分类统计: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患者在季节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增多与食物不耐受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蛋、牛奶是顺德地区食物不耐受的主要过敏原,童年组较多见,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与性别、季节分布无关,与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增多相关。通过本研究有助于对顺德地区人群食物不耐受进行健康的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7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平均年龄(83.1±8.4)岁,分别于入院时和明确诊断后6 h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乳酸清除率。在患者入院第1个24 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以患者入院后28 d预后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根据明确诊断后6 h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19.7±6.4)%和(7.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26.7%(8/30)和58.8%(10/17),高乳酸清除率组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最佳临界点为20%,敏感性68.9%,特异性67.9%。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两者可作为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西丁在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肛肠外科患者8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将其根据不同的术后治疗方法均分为实验组(400例,采用注射用头孢西丁治疗)与对照组(40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其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前者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注射用头孢西丁治疗肛肠外科术后患者,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感染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采用圆形吻合器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6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42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肠内黏膜脱垂22例,直肠外黏膜脱垂20例,均经排粪造影诊断。结果42例均行经肛门直肠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aemorrhoids,PPH),术后随访2~40个月,2例术后半年少量便血,肠镜检查为吻合口丝线缝合处肉芽生长所致。总有效率为88.1%(37/42),其中直肠内黏膜脱垂有效率为81.8%(18/22),直肠外黏膜脱垂有效率达95.0%(19/20)。结论PPH术治疗直肠外黏膜脱垂优于直肠内黏膜脱垂,手术简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