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益气扶正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7 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以及外周静脉血IL-6、IL-10、CRP、PCT等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虚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6和CRP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扶正法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可调节IL-6和CRP水平,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注射剂鉴别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杰  王晶  吴玉田  陆峰  胡晋红  尹鑫 《武警医学》2005,16(7):498-500
 目的研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NIRDRS)技术应用于中药注射剂品种质量鉴别的新方法.方法系统考察了制样、分辨率、扫描次数、重复扫描次数等对光谱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测定板蓝根、川芎、红花、黄芪、鱼腥草等中药注射剂的近红外光谱.结果各种注射剂原始图谱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经过聚类分析及褶合光谱相似度计算,可以较好的对不同种注射剂进行鉴别.结论以近红外方法建立中药注射剂的模式识别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样品无损耗、环保、速度快、操作简便、鉴别结果可靠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补肾养血安胎汤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孕早期先兆流产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孕早期先兆流产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健脾补肾养血安胎汤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妊娠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待妊娠12周后随访早期妊娠结局。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_2、P、HC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TSH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E_2、P、HCG水平升高和TSH水平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FT3、FT4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观察组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健脾补肾养血安胎汤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孕早期先兆流产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甲状腺功能及妊娠激素水平,进而降低流产风险,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法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脓毒症休克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化瘀解毒组35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按照2012年指南进行进行常规治疗;化瘀解毒组在指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C-反应蛋白(CPR)、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对Pi CCO监测的患者,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记录2组患者凝血功能,患者28天生存率。结果:治疗第5天,化瘀解毒组SOFA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化瘀解毒组CRP水平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化瘀解毒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下降,对照组APTT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瘀解毒组28天生存率85.7%,高于对照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4 h、12 h、24 h、48 h、72 h和5天时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2组PCT、LAC水平、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BPC)、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病情需要,15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Pi CCO监测,其中化瘀解毒组10例,对照组5例。化瘀解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较,2组在治疗前、24 h、48 h外周循环阻力(SVR)、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解毒法能够提高患者的28天生存率,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方面有一定意义,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当羊骨片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维甲酸模型组、仙灵骨葆组 (312mg/kg)和当羊骨片低、中、高剂量组(250、500、1000mg/kg),每组10只.维甲酸灌胃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各用药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RT-PCR法检测股骨上段OPG、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当羊骨片中、高剂量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股骨OPG mRNA表达(P<0.01),降低模型大鼠股骨RANKL mRNA表达及RANKL/OPG比值(P<0.01).结论:当羊骨片可能通过调控OPG、RANKL基因表达,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术前肌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产生遗忘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咪唑安定具有遗忘作用,但临床应用时其遗忘率较低,加大用量则加深镇静。本文就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术前肌注所产生的遗忘作用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邢台及云南瑞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治的异同,探讨三因制宜理论在COVID-19防治中的指导价值,对其在新突发传染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展开思考。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HIS)回顾性收集两家医院COVID-19患者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获得中药处方信息,采用SPSS 18.0对一般信息及证候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使用广东省中医院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服务系统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并对症-药进行热图-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COVID-19患者175人,其中河北邢台70人,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临床多见发热、汗出异常、疲倦乏力等表现,主要病机为寒湿困表、郁热伤阴,寒、湿、虚征象明显,治疗上以宣表化湿为主,兼泻郁热,核心方药包括茯苓、苦杏仁、石膏、陈皮、藿香等。云南瑞丽105人,以青年女性为主,临床症状不明显,多为无症状或轻型患者,湿阻肺胃为其主要病机,湿、热征象明显,治疗上以健脾化湿、轻清宣肺为主,核心方药包括茯苓、白术、甘草、薏苡仁、桔梗、金银花、藿香等。结论:两地病例临床特征、中医证候特点及处方用药存在差异,与COVID-19发生的时间、地域及人群特征可能存在内在联系,三因制宜理论有助于理解其内在关联,并在临床论治中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166例,进行临床特征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纳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非重症123例,重症38例;其中男性69例(41.6%),女性97例(58.4%),年龄(47.0±23.5)岁。39例(23.5%)已接种1剂或2剂国产灭活疫苗,接种2剂疫苗的病例重症比例为7.7%,低于接种1剂疫苗的11.5%和未接种疫苗的26.8%,但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症状最常见为发热(134例,83.2%),且有39.1%的病例发热峰值大于或等于39℃;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疲倦乏力、口干等。重症病例出现发热的比例(97.4%)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76.4%)( P<0.01),且重症病例发热峰值超过39℃的比例(65.8%)也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30.9%)( P<0.01)。病程中病毒核酸N基因、ORFlab基因的最低ct值中位数分别为20.3、21.5,最低ct值分别为11.9、13.5。入院48 h内有9.0%的病例白细胞计数下降,52.4%的病例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2.5%的病例C反应蛋白升高,57.4%的病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65.3%的病例白介素6升高,35.7%的病例白介素10升高。重症病例出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升高的病例比例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发热峰值越高,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 P<0.01), OR均大于>3:95% CI 2~7,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上,非重症病例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药汤剂使用率达到96.7%,重症病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中医治疗率达到100%,在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配合中和抗体、康复者血浆等免疫治疗。重症病例入院至转重症时间中位数为5 d,治疗后完全退热时间中位数为6 d,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9 d;28 d内无死亡病例。 结论:广州Delta变异株感染的新冠肺炎病例,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比例高、体温峰值高、发热持续时间长、病毒载量高、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重症发生率高。其中,重症病例的老年人占比高,与非重症病例相比表现出发热比例更高、高热占比更高、发热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高龄和高热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患者男,39岁.因咳嗽1个月,咳痰1周于2004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为刺激性咳嗽,呈阵发性,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无发热、胸痛、心悸,无胸闷、喘憋.1周前出现咳痰,痰量不多,为白黏痰.1周前健康查体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前段有一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内有液平,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门诊以肺占位待排收住院.患者发病后无夜间盗汗、体重减轻、发热.既往身体健康.查体:T36.2℃,P80次/min,R20次/min,BP115/75mm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