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 定量分析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短轴切面内膜位点力学状态.方法 获取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46例患者47个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切面和无斑块参考段血管切面实时二维动态灰阶超声图像,导入2D VVI工作站脱机分析,观察血管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变化,测取斑块上中下游及参考段切面内膜分析位点径向应变峰值及峰值绝对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握力试验前后斑块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大小和方向紊乱不同步;斑块上游、中游及下游短轴切面斑块两侧肩部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测值高端和测值低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斑块上中下游短轴切面斑块肩部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测值低端与顶部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绝对差值和双侧肩部间内膜位点径向应变峰值绝对差值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7).结论 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内膜不同位点间存在明显的径向不均衡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62.
超声斑点跟踪显像技术对左心室收缩期旋转角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应用斑点跟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心脏起搏和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左心室旋转角度异常,初步揭示心室激动顺序异常时左心室心肌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STI技术对13例安置起搏器者,12例RBBB者和13例正常健康者胸骨旁左心室心尖、乳头肌和基底短轴观的心肌旋转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各节段基底与心尖水平旋转角度之差的绝对值在不同组呈现递减趋势.②在正常组内,下后壁和后间隔心尖与乳头肌水平的旋转角度差值比大于基底与乳头肌水平的旋转角度差值比(P=0.01);RBBB组,下壁和后间隔心尖水平差值比大于基底水平(P<0.05);起搏组内,侧壁和后壁心尖水平差值比大于基底水平(P<0.05).结论 STI技术是评价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方法,心脏起搏和RBBB状态下左心室收缩期室壁旋转角度的异常改变是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变化的力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超声辐照联合造影微泡(SonoVue)和盐酸阿霉素(DOX)对不同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效果,并比较同一超声波辐照剂量、超声微泡和DOX浓度杀伤两株卵巢癌细胞之间的差异。方法 MTT法检测DOX对卵巢癌A2780s细胞的毒性作用,并计算出24 h的50%抑制浓度(IC50)值。将A2780s和SKOV3两株卵巢癌细胞均分为对照组(C组)、单纯DOX组(D组)、超声+DOX组(U+D组)、超声+微泡+DOX组(U+M+D组)。用相同参数(超声辐照声强为0.5 W/cm2、照射时间为30 s、超声脉冲波频率为1.0 MHz)的超声波辐照,并加入相同剂量的DOX(终浓度为1.0μg/ml)及微泡(W/V为10%),以MTT法检测两株卵巢癌细胞的各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两株卵巢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A2780s卵巢癌细胞中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DOX对卵巢癌A2780s细胞的IC50值约为1.0μg/ml。MTT检测发现,各处理组A2780s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58.2±2.5)%、(54.4±3.2)%、(52.4±1.0)%,SKOV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1.4±5.9)%、(60.1±3.6)%、(58.0±4.6)%,各处理组A2780s与SKOV3细胞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假设为100%),但同一细胞株的各处理组间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处理组A2780s细胞存活率略低于对应组SKOV3细胞存活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各处理组A2780s与SKOV3卵巢癌细胞均出现形态学变化;Hoechst染色法进一步发现各处理组A2780s细胞核存在凋亡现象,凋亡的细胞核数量有如下趋势:对照组〈D组〈U+D组〈U+M+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OX(终浓度为1.0μg/ml)体外能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但超声辐照(辐照声强为0.5 W/cm2、辐照时间为30 s、脉冲频率为1.0 MHz)与10%微泡(W/V)联合DOX并未导致该凋亡率显著增加,同时两株不同的卵巢癌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估右心双腔间隔起搏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2例右心双腔间隔起搏患者(起搏器组)和3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D-STI检查,于心尖四腔切面图像获得左心室总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总体周向峰值应变(GCS)、总体径向峰值应变(GRS)、总体面积峰值应变(GAS)及左心室总体拧转(GTw)和左心室整体扭转(GTs)值。比较2组间三维应变参数,并分析GTw、GTs与GLS、GCS、GAS及GRS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起搏器组左心室GLS、GCS、GAS、GRS及GTs均明显减低(P均<0.05);2组间GT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Ts与GCS和GRS呈正相关(r=0.45、0.40;P均<0.05),与GAS、GLS无相关性(P均>0.05);GTw与GLS、GCS、GAS、GRS均无相关(P均>0.05)。起搏器组GTw、GTs与GLS、GCS、GAS、GRS均无相关(P均>0.05)。结论 右心双腔间隔起搏可损害左心室心肌形变能力,致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隐匿性减低。  相似文献   
65.
66.
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例下肢手术后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手术后小腿出现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早出现并具有很高诊断价值的临床特点。手术后肢体加压包扎是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结论:下肢手术后出现小腿后侧疼痛时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明显诊断,对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7.
缺血性心脏病可导致心肌缺血性损伤、甚至心力衰竭,后果严重。现有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存在不同的局限性,疗效有限,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必要探索建立新的治疗技术来拓展和完善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方法。超声辐照联合微泡具有无创性、低毒性和靶向性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研究中,已有基础研究成果为建立全新的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技术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近年超声辐照联合微泡的心脏及血管系统治疗作用以及相关基础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建立临床实用的超声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测量非限制性先心病患者肺血管阻力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先天性非限制性三尖瓣后型缺损患者19例(室间隔缺损患者13例,非限制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用连续多普勒测量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右室流出道前向血流频谱并测量流速时间积分TVIRVOT.按照公式1 PVRecho=TRV/TVIRVOT+0.16和公式2 PVRecho2=TRV2/TVIRVOT*5.19-0.4计算PVR.全部患者超声检查完毕后3日内完成右心导管检查.对两种测量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多数呈现双向分流,公式2测量的结果与右心导管检查结果高度相关,对于右室流出道增大患者,这种相关性减弱.超声与右心导管测量肺血管阻力在非限制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无显著相关.结论 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能够较可靠测量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先心病,尤其是双向分流可疑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肺血管阻力,并可能成为有用且性价比高的无创评价和跟踪肺血管阻力变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69.
目的应用M型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蛙腿骨骼肌在生理和病理状态电、机械传导特性及其相关性。方法制备132个断髓去皮牛蛙大腿骨骼肌模型,分为生理状态下单点单极刺激组(n=54)、双点单极刺激组(n=56)和电机械传导阻滞组(n=53);以不同电压电脉冲单点单极和/或双点单极刺激蛙大腿肌,分别在发放刺激位点和接收刺激位点处采用彩色M型组织多普勒显像观察电机械延迟时间(t1)、机械收缩传导时间(t2)及机械收缩持续时间(Tm);采用电生理仪同步记录两电极点间电传导时间差(T);评价以上各组组内、组间各时间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①各组组内相同刺激距离不同刺激电压间,t1、t2及T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距离、电压保持不变,改变组织多普勒速度标尺,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组间相同刺激距离、相同刺激电压,单点单极电极刺激和双点单极电极刺激模式比较,t1、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电刺激距离,单点单极刺激电压为1V、2V时,其分别与不同电压的双点单极刺激组相比,单点单极电刺激t2较双点单极电刺激的明显延长(P<0.05)。③在两电刺激点中间位点注射酒精造成电机械传导阻滞后,Tm与注射前自身比较明显延长(P<0.05),t2与注射前自身比较表现明显缩短(P<0.05)。④各组组内相关性分析:T、t1、t2与Tm均未能建立起相关关系。结论蛙腿骨骼肌在单点单极电极刺激下,机械收缩传导时间并不随着电压增加而加快;双点单极刺激同时增加刺激电压,蛙腿骨骼肌机械收缩传导时间明显较单极电极刺激状态缩短。这一发现将为临床进一步认知不同起搏方法的机械传导效应以及改进起搏治疗方法提供电生理及机械力学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0.
提出一种用于从单导体表ECG间接提取房颤信号的算法,并且进行了实际房颤数据的提取验证。所用心电数据是持续性房颤病人在房颤发作时采集到的单导体表心电图。算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基于盲源提取的均方协差预测算法(MSCPE)提取房颤信号中的主心电波成分(主要为R波等);第二阶段,提出了经过修改的谱减法算法,用于提取房颤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的性能有良好的提取效果,提取房颤信号频谱集中度(SC)的平均值达到66.04%,fp平均值为4.031 3 Hz,与其他算法比较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