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目的 探讨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容积-时间曲线参数早期诊断阿霉素(ADM)致兔心肌损伤及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 对12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周静脉注射ADM 2 mg/kg体质量,分别于注射前(A组)、注射后2周(B组)、4周(C组)、6周(D组)进行超声检查,每组兔注射ADM的总剂量为0、4、8、12 mg/kg体质量。采用二维超声于左心室长轴切面舒张期末测量左心房、左心室前后径,采用三维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ESV),计算射血分数(EF)。获取17个心肌节段在1个心动周期的左心室容积-时间变化曲线、左心室整体功能参数成像“饼图”,以及左心室16节段不同步参数,包括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msv16-SD)、最大时间差值(Tmsv16-Dif),及经心动周期的校正值Tmsv16-SD%、Tmsv16-Dif%。超声检查完毕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4组间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及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D组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值D组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改变主要为心肌细胞空泡变性,B组局限于心内膜下心肌,C组达中层心肌,D组达心外膜下心肌。结论 全容积三维超声在心力衰竭早期阶段即可检出兔左心室不同步参数的变化,为检测心肌损伤及早期心力衰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2.
超声评价不同心脏起搏位点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起搏位点及不同起搏位点组合行犬心脏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只,随机进行右心耳(RAA)起搏、右心室心尖(RVA)起搏、右心室间隔(RVS)起搏、左心室侧壁(LVL)起搏、左心室心尖(LVA)起搏、左心室间隔(LVS)起搏、右心室间隔 左心室侧壁(RVS LVL)起搏、右心室心尖 左心室侧壁(RVA LVL)起搏,在窦性心律(SNR)和每种起搏状态下稳定5 min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腔室内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功能指标,每个参数均在3~5个心动周期测定并取平均值,然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RVA起搏状态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每搏量(LVSV),较左心室起搏、双心室起搏减低(P<0.05);LVA较LVL起搏状态下的LVEF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S LVL较RVA LVL起搏状态下的LVEF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搏状态下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最小,与S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L起搏状态下的LVEDV最大,但与SNR状态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起搏、双室起搏状态下与SNR状态下相比心腔容量、射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A起搏使左心室心功能减低,左心室起搏及双心室起搏能够获得较佳的心功能状态,是心脏较理想的起搏位点.  相似文献   
173.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为全身坏死性小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肾脏和肺最常受累,心脏受累则相对少见,但多与预后不良相关.本文对AAV累及心脏的机制及其常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M RI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4.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起病隐匿,往往被大多数患者所忽视.早期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血管损伤对于有效临床治疗干预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评估心肌功能损伤的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技术.本文综述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类风湿关节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75.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罕见的血管炎症综合征,常见于婴幼儿,亦可见于学龄前儿童,男多于女.多数KD轻症患者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则可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等后遗症.冠状动脉损伤是KD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对KD患儿心肌的短期及长期结局均有重大的影响,严重者可以导致心功能减低,甚至心肌梗死和猝死.超...  相似文献   
176.
在欧美国家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 国内亦有数十家医院正在临床开展应用。但LVAD术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右心室功能衰竭, 亦是引起LVAD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文围绕LVAD植入术后右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右心功能衰竭预测模型以及超声心动图在LVAD植入前后对右心功能的评估要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联合二维组织追踪技术(2DTT)同步评价不同类型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心肌功能及血流能量损耗(EL)。方法 对45例持续性AF(CAF组)、3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组)患者及4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测量左心房常规结构及功能参数,采用2DTT技术获取左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SLAs、SRLAs)、左心房舒张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SLAed、SRLAed)、左心房舒张晚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SLAac、SRLAac);以VFM技术测量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心房整体能量损耗(EL-S、EL-D);比较3组间各参数差异,分析不同时相EL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①CAF组SLAs、SRLAs和PAF组各时相左心房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CAF组SLAs、SRLAs低于PAF组(P均<0.01);②CAF组和PAF组EL-S、EL-D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③各组EL-S与左心房整体排空分数(LATEF)、SLAs、SRLAs均呈正相关(r=0.26、0.33、0.19,P均<0.05),与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均呈负相关(r=-0.34、-0.25、-0.29,P均<0.01);EL-D与LATEF、SLAs、SRLAs均呈正相关(r=0.30、0.38、0.25;P均<0.01),与LAD、LAVImax、LAVImin均呈负相关(r=-0.46、-0.36、-0.37,P均<0.01)。结论 各型AF均可致左心房心肌功能及血流能量受损。VFM联合2DTT技术能定量评估不同类型AF患者左心房心肌功能及血流能量损耗。  相似文献   
178.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测定等长握力试验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力学参数变化,提取有效评价斑块稳定性指标,建立不稳定斑块超声评价新方法。方法采用高频超声经体表获取64例患者71个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连续3个心动周期实时二维灰阶超声图像,导入二维速度向量成像工作站脱机分析。观察握力试验前后血管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大小、时相和方向变化及彩色M型二维和重建三维应变、应变率显像。测量握力试验前后斑块肩部、顶部及相同节段内膜对应点和无斑块参考段对应点血管内膜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及峰值差值,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内膜二维速度向量图显示颈动脉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大小、方向和时相紊乱、不同步;握力前斑块顶部内膜峰值应变、应变率显著高于对应点内膜测值(P〈0.05);握力前后斑块肩部内膜峰值应变、应变率显著高于斑块同一平面对应点内膜测值(P〈0.05)。握力前后斑块左肩部内膜峰值应变高于顶部测值(P〈0.05),斑块内膜左肩部与顶部及顶部与右肩部的应变峰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段内膜运动的机械不同步和斑块两侧肩部与顶部间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差值的不对称性,有可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初查和量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9.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成年及老年恒河猴颈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并筛选评价实验动物早期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方法将26只健康恒河猴按年龄分为老年组20只和成年组6只,麻醉状态下对双侧颈动脉及腹主动脉行超声检测。结果恒河猴老年组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管径(Ds)、舒张期最小管径(Dd)及内-中膜厚度与Dd比值,颈总动脉窦部Dd、颈内动脉Dd均增大,椎动脉Ds减少;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窦部及颈内动脉僵硬度、弹性系数均增高,顺应性均降低,与恒河猴成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总动脉D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顺应性及内-中膜厚度与Dd比值,颈动脉窦部顺应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年龄有较强相关性(│r│≥0.6,P0.05)。结论超声可以评价老年恒河猴颈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其中颈总动脉D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顺应性可作为超声早期评价实验动物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0.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评价犬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下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前壁心肌力学状态,评价起搏导致的局部心肌力学状态重构。方法将8只健康雌性比格犬分为对照组和右心室心尖起搏组,每组4只。分别采集两组无起搏和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下左心室前壁标记点处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超声灰阶图像,脱机应用STI软件对图像上标记位点处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应变进行分析,获取力学参数,同时测量起搏前、后等容收缩期时间。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心室心尖起搏后等容收缩期较对照组持续时间延长(P<0.01)。标记点处各层次应变值与位移值起搏前后具有不同程度差异,部分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位点应变与位移方向起搏前、后相反,主要体现在室间隔和心尖部。结论犬右心室心尖起搏后等容收缩期延长;犬心肌力学状态异常重构即刻产生并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