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传统的超声心脏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只限于描述三维及动态三维解剖结构,不能对心脏动态功能做出准确有效的评价。本研究将建立组织多普勒超声心脏图像的动态三维重建方法,通过超声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的结合,重建心脏运动的动态三维加速度场,为心脏功能的准确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论文解决了加速度矢量场重建过程中关键的矢量插值和融合显像的问题,从组织多普勒加速度图像中分别重建心肌运动三维加速度场和三维解剖结构,并进行融合显像。试验结果证明了二者之间相对空间位置正确,该方法可以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心脏功能的评价提供更多信息,在心脏靶点起搏和心内消融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2.
133.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一种以心室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的深隐窝为特征的特殊心肌病.现对其临床现状与发病机制、超声诊断标准进行文献综述,展望早期诊断和防治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健康雌性比格犬左心室壁短轴切面不同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生物力学特征,探讨其跨壁差异与左心室壁厚度变化的关系。方法以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分别采集25只健康开胸比格犬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水平标准左心室短轴切面3个完整心动周期实时声像图。应用VVI软件提取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左心室壁3个标准短轴切面整体及其短轴切面18个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的径向位移、周向应变和旋转角时间序列参数,计算并比较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左心室壁不同节段和不同短轴水平心、内外膜下心肌的最大径向位移(RDmax)、最大周向应变(CSmax)、最大旋转角(RAmax)。计算并比较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左心室不同节段和不同水平的室壁最大净增厚值(△Tmax),心内、外膜下心肌最大应变差(△CSmax),心内、外膜下心肌最大旋转角差(△RAmax)。相关分析3个不同短轴水平左心室壁的△Tmax与△CSmax、△RAmax。结果①左心室壁心内膜下心肌RDmax、CSmax和RAmax均大于心外膜下心肌(P〈0.05);②左心室壁△Tmax为心尖〈二尖瓣〈乳头肌水平,△CSmax于乳头肌水平最大,△RAmax于心尖水平最大(P〈0.05);③3个标准短轴切面左心室壁△CSmax和△RAmax均与△Tmax呈直线相关(r=0.705-0.802,P〈0.001;r=0.697-0.736,P〈0.001)。结论健康犬左心室壁心肌力学状态存在不同水平的跨壁差异;左心室壁心、内外膜下心肌间的周向应变差异和相对周向剪切运动与左心室壁厚度变化密切有关;超声VVI技术有助于揭示犬左心室壁生物力学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在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2022年间收集的180 985张超声心动图图像建立实验数据集,训练了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所建立的两个任务模型,包括7类切面(6类标准切面和其他切面)的智能识别和6类标准切面的质量评分。将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结果与超声医师标注结果进行比较,评估两个模型的准确性、可行性以及运行的时效性。结果 标准切面识别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率为98.90%,精确度为98.17%,召回率为98.18%,F1值为98.17%,分类结果接近专家识别水平;6种标准切面质量评分模型的平均PLCC为0.933,平均SROCC为0.929,平均RMSE为7.95,平均MAE为4.83,预测结果与专家评分一致性强。在3090 GPU上部署后,单帧推理时间小于20毫秒,满足实时需求。结论 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促进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控制管理朝实时、客观、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例下肢手术后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手术后小腿出现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早出现并具有很高诊断价值的临床特点。手术后肢体加压包扎是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结论:下肢手术后出现小腿后侧疼痛时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明确诊断。对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7.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不可逆转的结局,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全球性疾病.肝硬化性心肌结构和功能损伤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肌收缩力下降,尤其在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刺激试验下更为明显,并有左心室室壁增厚伴舒张功能障碍.这一心血管系统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特殊异常状态被称为肝硬化性心肌病(cirrhotic cardiomyopathy,CCM)[1]. 早在1953年,Kowalski等[2]就已发现,肝硬化患者存在静息性心动过速、肢体远端温暖、脉压差增大、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等高血流动力循环的表现.由于其发病隐匿,肝硬化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又以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所占比例最高,故临床医师并未对肝硬化性心肌病给予过多关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报道肝硬化患者在肝移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和外科经腔静脉分流术术中因心力衰竭而死亡.上述严重临床并发症使得肝硬化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异常逐步成为临床的研究热点.随着肝移植病例的不断增加,已经确定CCM所导致的心力衰竭是排异反应和感染之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3].近年来有报道认为CCM可能是发生腹水和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大手术或肝移植术后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4].因此,早期检出肝硬化所导致的外周循环障碍和心脏功能异常对肝硬化患者后期更为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8.
139.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strain imaging,STI)是一种新的超声心动图功能成像技术。本文对其主要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重点阐明该技术在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0.
超声血流向量成像评价糖尿病前期左心室舒张期流场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评价糖尿病前期患者左心室腔内血液流场变化特征及流体力学状态,探讨糖尿病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敏感指标.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28例、健康对照33例,采集3个完整心动周期标准心尖四腔观彩色多普勒实时动态图像.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后,应用专用软件对所采集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并对比分析各组左心室舒张期心腔内基底、乳头肌和心尖水平血流速度向量峰值、速度阶差(△V)、压力梯度(△P)、血流量以及心腔内涡流强度(vortex intensity,Ⅵ)、涡流半径(vortex radius,VR)、涡流面积(vortex area,VA)等参数.比较各组测值差异并对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和流场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常规舒张功能测量:糖尿病组E/A、e/a较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前期组E/A、e/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E/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速度压力场观测: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期基底水平血流速度峰值、△V、△P减小(P<0.01),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流量观测:两病例组左心室舒张期基底水平正向血流量减少(P<0.01),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涡量场观测:两病例组Ⅵ减弱(P<0.01),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病例组VR、VA较正常对照组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⑤相关性分析:各组常规舒张功能参数与左心室流场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前期已存在与2型糖尿病类似的左心室流体力学异常状态.应用VFM技术可直观定量评价糖尿病前期左心室舒张期血液流场的变化特征,有望为临床提供一种能够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损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