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64排螺旋CT在评价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CTPV)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CTPV资料,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结果:CTPV不仅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全貌,还可显示整个门静脉侧支血管系统.50例患者中,胃左静脉曲张48例(9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6例(92%)、食管周围静脉曲张41例(82%)、胃短静脉曲张19例(38%)、脾/胃-肾分流14例(28%)、脐静脉伴腹壁静脉曲张20例(40%)、腹膜后静脉曲张19例(38%).门静脉及其主要属支闭塞导致门静脉海绵状变性8例(16%).结论:CTPV可很好地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脑静脉系统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尤云峰  吕富荣 《重庆医学》2008,37(1):98-100
脑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在保障脑血液流通、血供稳定上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医学对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脑动脉系统,而脑静脉系统疾病研究相对较少.原因除因其发病率较脑动脉系统低外,还与脑静脉系统本身解剖结构复杂、变异较多、检查方法受限、临床表现多样化、病变诊断较困难有关.随着影像医学的飞速发展,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及应用,脑静脉系统疾病的检出率大为提高.本文从解剖学、影像技术、影像诊断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对脑静脉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颈段走形异常的CTA、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对临床怀疑脑血管病或体检行头部及头颈部CTA检查的38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发现15例异常患者,还有1例行MRI平扫检查确定,观察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异常的部位及走行线路异常的形态。 结果 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异常在CTA、MRI上表现为三种形式①鼻咽部粘膜下②口咽部粘膜下③横跨咽旁间隙并远离口鼻咽腔;走形路线异常形态有“>或<”状、“C”状、“横U”状、“S”状、“Z或N”状、圈状及“3”字状。 结论 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和走形线路异常,是同一事物的两个表现形式,CTA检查不仅能从横断位局部观察走形位置异常,而且通过VR后处理技术整体上显示走形线路异常,可为临床咽部手术及脑血管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后手足痛风误诊原因,以提高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外伤后手足痛风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3例均为外伤后发现指(趾)末端肿痛,活动受限,病初均误诊为外伤性骨感染,后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诊断为痛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痛风及外伤性骨感染认识不足,未行实验室相关检查,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本病最终确诊仍须依据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A减影技术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行头部或头颈部CTA,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CT、CTA表现。结果:减影CTA图像上,21例患者病变显示率约为95%,20例患者显示典型的畸形血管团,表现为迂曲成团状、蜂窝状、巢状、结节状、窦状、网状影;1例小脑半球畸形血管显示不典型,为片状影。20例患者有明确的供血动脉,其中18例为单支供血,2例为双支供血;21例患者病灶中均有明确的引流静脉,引流静脉可直接入静脉窦,也可通过增粗的大脑浅静脉引流到相应的静脉窦。结论:CTA减影技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可行、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检查中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mbination,MPR)技术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本院胸外科收治并确诊为肋骨骨折 7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并在CT检查后利用MPR技术对肋骨情况开展图像重组.以临床手术确诊结果为检测的最终结果,分析对比 CT 检查和 MPR 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的确诊情况、隐匿性骨折的确诊情况及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评分情况.结果:通过临床手术确诊,70 例患者肋骨骨折共 130 处,其中隐匿性骨折 58 处,MPR组检出率明显高于 CT 组(P<0.05);隐匿性骨折检出情况,MPR 组诊断效果好于 CT 组(P<0.05).MPR 组TLICS评分、TLICS评分≥5分比例及TLICS评分≥7 分比例均高于CT组(P<0.05).结论:对肋骨骨折患者行CT检查的MPR技术,有效提升骨折和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提高 TLICS 评分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上肢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于动静脉瘘术后患者血管方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2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行动静脉瘘手术的血液透析患者 74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术后6 m,统计动静脉瘘功能不良发生率,对比不同动静脉瘘功能状况患者CTA参数.分析CTA参数对于动静脉瘘功能的影响;CTA 参数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功能不良价值.分析不同水平 CTA 参数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发生危险度.结果: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率为25.68%(19/74).功能不良者桡动脉处剪切力高于功能良好者,吻合口静脉端血流流速低于功能良好者(P<0.05).桡动脉处剪切力>35.22 dyne·cm-2、吻合口静脉端血流流速≤109.42 cm·s-1 为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吻合口静脉端血流流速、桡动脉处剪切力联合预测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30(P<0.05).高水平吻合口静脉端血流流速、桡动脉处剪切力患者发生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危险度为低水平0.281倍、3.049倍(P<0.05).结论:CTA能呈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处血管状况.  相似文献   
19.
CT血管成像乳突导静脉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乳突孔及乳突导静脉管进行形态观察及定位,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回顾性重建67例采用头部或头颈部CTA检查患者的乳突孔影像,测量乳突孔位置及观察乳突导静脉管走行。 结果 乳突孔数量及位置变异较大,乳突导静脉管走行多样,其外口明显多于内口,乳突导静脉管外口主要位于星点与乳突尖连线的后方1.5 cm范围内,且位于星点侧靠近中点1.5 cm范围内,内口大部分位于星点到乳突尖连线前上方1 cm范围内,并且主要集中在星点与乳突尖中线两侧1 cm范围内,上述区域即为乳突导静脉管走行区域。 结论 乳突孔、乳突导静脉管及走行其中的导静脉正常解剖变异复杂,CT三维成像能够对其很好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诊断价值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经MRI确诊的6例早产PVL患儿生后7d内、2~4周内及6个月后的常规MRI及DWI资料。结果全部惠儿首次检查DWI序列均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异常高信号,而4例常规MRI中脑实质均未见异常信号影。第二次检查DWI序列脑白质可见不规则混杂信号影或囊性低信号影,常规MRI则显示相应部位点片状短T1稍短T2信号影或小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第三次检查3例于半年后进行,DWI序列示双侧脑室旁大小不等的囊性低信号,常规MRI显示相应病灶的长T1长T1信号影;另外3例分别于8个月及12个月后检查,显示囊腔逐渐变小、消失,脑白质减少、脑室扩大及变形、胼胝体变薄及脑萎缩。结论MRI对早产儿PVL的诊断及其预后的评估具有较大临床意义,DWI序列可作为早期诊断PVL首选的检查技术,而常规MRI是评价PVL后期脑白质损害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