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1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7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42篇 |
内科学 | 129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3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14篇 |
综合类 | 316篇 |
预防医学 | 74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11篇 |
中国医学 | 84篇 |
肿瘤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云南蝙蝠及牛蜱中分离出两株森林脑炎病毒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990年7月从捕自云南省临沦地区的微小牛蜱及大马蟑蝠脑组织中分离出两株病毒。对其进行了理化特性、电子显微镜、交叉血凝抑制、间接免疫荧光、交叉中和等试验的检测鉴定,结果表明这两株病毒为蜱媒森林脑炎病毒。对我省森林脑炎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Hp在高原部队人群中感染状态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驻青藏高原(海拔2800-5231公尺)某部官兵517人进行普查,年龄18~40岁。采用冒镜普查和~(14)C-尿素呼吸试验方法,接受胃镜普查的受检者均在胃窦部取活检2块,分别行Hp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结果高海拔地区部队人群Hp感染率较低海拔地区为高,入伍仅1月的新兵,Hp感染率为38.18%,而另两组人群长期生活在高原不同海拔高度至少1年以上,Hp感染率达52.42%和62.32%。新兵组与其它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不同海拔高度Hp感染率不同,高海拔地区部队人群Hp感染率较低海拔地区为高,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和缺氧可能是导致Hp在胃粘膜的定植并引起Hp感染率增加的重要素因之一。 相似文献
63.
为了筛选适合于高原部队防治由于 HP 感染所致的上消化道疾病的 HP 根除治疗方案,设计了5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对胃镜检查证实的140名 HP 阳性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复查,溃疡患者胃镜复查并行 HP 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以德诺为主的2号和3号四联方案Hp 根除率分别为92.23%和91.67%,但不良反应较多;4号方案(雷尼替丁150mg2/天,甲硝唑200mg4/天,呋喃唑酮100mg4/天)HP 根除率为83.33%,但与2号和3号四联方案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药品成本低。因此,根据我们的结果,4号方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并适合于高原基层部队的 HP 根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63例VSD患者,其中53例为膜部型(17例合并膜部瘤),7例为嵴下型,3例为嵴内型。膜部型VSD使用对称型封堵器,其余类型的VSD使用偏心型封堵器,膜部瘤形成合并多孔型使用对称型封堵器或大边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6~16(9.6±2.6)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根部2—6(3.9±1.7)mm。63例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VSD封堵器直径6—16(10.5±2.6)mm。1例术中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随访6个月无明显变化。结论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谷胱甘肽s-转移酶(EgGST)氨基酸序列的结构与功能.方法 应用DNAStar、NCBI/BLAST、Bioetm、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EgGsr的基因序列,推算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序列,进行多序列同源比对,构建分子进化树;预测二级结构、拓扑结构;同源模建预测三级结构;预测主要抗原表位等.结果 经RT-PCR扩增得到的660bpEgGSIDNA片段,经DNAman分析软件同源性比较发现,与GenBank中检索的EgGST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EgGST与不同生物间的同源性平均达45%;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25492.53Da,有219个氨基酸,等电点为7.532,有31个酸性氨基酸,32个碱性氨基酸,52个极性氨基酸和7个非极性氨基酸;有8个抗原表位肽段15G-29R,30E-39C,40S-68R,69G-82Q,83I-90M,91D-120A,121P-133Q,134L-144N.结论 EgGST可能是免疫诊断、药物作用及疫苗潜在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应用四维自动左心室定量分析工具(4D Auto LVQ)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比分析左心室扩大者心室几何形态及收缩功能,探讨左心室几何形态改变与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左心室球形指数作为反映左心室几何构型变化的指标,应用2DE及RT-3DE测量3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和60例左心室扩大患者(左心室扩大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维舒张末期球形指数-1(SId-1)和三维球形指数(SP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左心室扩大组LVEDV、LVESV及SPI增加,LVEF减小;2DE与RT-3DE所获得的LVEDV、LVESV、LVEF及球形指数值显著相关(P均<0.05)。左心室扩大组中,RT-3DE和2DE分别所测球形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球形指数与LVEDV、LVESV呈正相关(P<0.05),SPI与LVEF的相关性高于SId-1与LVEF(r=-0.553 vs r=-0.457,P<0.05)。结论 应用4D Auto LVQ技术可较简捷、直观显示并测量左心室几何形态及收缩功能;球形指数与LVEF、LVEDV、LVESV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8.
69.
陈阳性 1区指伸肌腱断裂修复后 ,往往因肌腱愈合不牢固 ,去除外固定后 ,肌腱缝合处受指屈肌腱持续张力的作用 ,被逐渐拉长而重新产生锤状指畸形。近 5年来 ,我们改进了对锤状指的手术方法 ,共治疗 10例 ,疗效比较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48~ 65岁 ,平均 5 7岁。伤因 :戳伤 8例 ,压砸伤 2例。伤后立即发生锤状指 8例 ,3~ 5d后发生锤状指 2例。 8例均无末节撕脱骨折。急诊手术 2例 ,因失败而再次手术 ,陈旧性锤状指 8例 ,均于伤后 3~ 6个月择期手术。2 .手术方法 :在伤指远侧指间关节背侧作纵…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