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3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45篇 |
口腔科学 | 29篇 |
临床医学 | 185篇 |
内科学 | 158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40篇 |
综合类 | 381篇 |
预防医学 | 97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36篇 |
中国医学 | 121篇 |
肿瘤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5篇 |
1960年 | 6篇 |
1959年 | 5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采用10%氯代水杨胺可湿性粉剂(LDS)人工拌沙撒粉法、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喷洒法在云南山区开展现场杀螺试验,灭螺后7、15、30 d,LDS组钉螺死亡率、活螺密度下降率、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为72.69%~87.16%、74.10%~88.84%和20%~30%,MNSC组分别为66.21%~91.06%、69.55%~91.36%和19.44%~27.78%,WPN组分别为78.10%~90.18%、82.44%~91.60%和17.50%~20%。结果显示,LDS、MNSC和WPN灭螺效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HMGB1、HMGB2与NO在牙周炎发病中的相关性,以了解HMGB1、HMGB2在牙周炎发病中可能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牙科收治的106例牙周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取本院牙齿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HMGB1、HMGB2及硝酸还原法测定NO在龈沟液中的含量,分析HMGB1、HMGB2与NO在牙周炎龈沟液中的相关性。结果:两组HMGB1、HMGB2和NO三个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HMGB1、HMGB2和NO三个指标在牙周炎龈沟液中的表达与正常人比较异常增高。HMGB1和HMGB2与NO的水平作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5、0.848(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HMGB1、HMGB2可能是牙周炎中的重要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4.
平阳霉素治疗脉管性疾病不良反应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治疗口面部等脉管性疾病的不良反应,为临床预防或减少其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1年6月至2004年6月,用PYM治疗各种脉管性疾病1 142例,其中有不良反应的105例,男49例,女56例,年龄3个月至30岁的病人,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用PYM治疗脉管性疾病的病例中,有不良反应105例,不良反应率为9.19%(105/1 142),其中食欲不振45例占3.94%,发热42例占3.68%,皮疹17例占1.49%,休克1例占0.08%。结论:食欲不振与用PYM相对剂量较大有关,预防的方法是适当减少PYM的剂量。注射PYM前先肌注DXM不仅可预防或减少PYM的发热反应,还可防治PYM的过敏反应。用PYM治疗脉管性疾病时,一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就不能再用此药冶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INFH)脂联素、CRP、TNF-α和NO等相关因子水平与骨髓水肿及疼痛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部2010年5月~10月收治的120例INFH患者(138个髋关节).根据MRI将骨髓水肿分为0~2级,根据主诉疼痛分级法将疼痛分为0~2级,脂联素、TNF-α及NO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CRP及血脂水平送我院生化室常规检测.统计学分析脂联素因子水平与骨髓水肿及疼痛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04髋发生骨髓水肿,发生率为75.4%,相关性分析显示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存在正相关(P<0.01).在骨髓水肿患者中测定血清脂联素、CRP、TNF-α及NO含量,各级患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不同程度疼痛患者中,血清脂联素、CRP、TNF-α及NO含量在各级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骨髓水肿及疼痛分级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CRP、TNF-α、NO等与疼痛存在正相关(P< 0.01).结论:早期INFH患者体内脂联素水平与骨髓水肿、疼痛分级关系密切,可作为病情进展评价及疗效判定的指标,为临床诊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6.
自1994年~1997年本科收住不明原因腹水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25~80岁,其中40~70岁51例,占本组70.8%。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凡入院时已有明确的病因诊断不列入本研究范围。 1.2 方法:腹水病因的诊断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X光、B超、CT、核磁共振)及病理检查。 2 结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探讨内、外群体关系对核心厌恶刺激行为反应倾向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GNAT范式(The go/no-go association task)和主观评定方法探讨被试对内群体成员和外群体成员核心厌恶刺激的内隐和外显行为反应倾向。结果:实验一以血缘关系区分内、外群体,发现相对于外群体成员,被试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对内群体成员核心厌恶刺激表现出更弱的回避行为反应倾向。实验二以乡土关系区分内、外群体,发现相对于外群体成员,被试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对内群体成员核心厌恶刺激也表现出更弱的回避行为反应倾向。结论:内群体关系在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均显著减弱了个体对核心厌恶刺激的回避行为反应倾向。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考察不同注意资源水平下厌恶和恐惧情绪的记忆增强效应。方法:实验1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在注意资源充足条件下,个体对厌恶图片和恐惧图片的记忆效果;实验2采用注意分配范式,考察在注意资源相对宽松和相对匮乏两种条件下,个体对厌恶和恐惧两类图片的记忆效果。结果:实验1结果发现,在注意资源充足条件下,厌恶和恐惧图片的正确再认率都显著高于中性图片,且厌恶图片的正确再认率显著高于恐惧图片。实验2结果发现,当注意资源相对匮乏时,恐惧图片的正确再认率显著高于厌恶图片,然而,当注意资源相对宽松时,厌恶图片与恐惧图片的正确再认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恐惧与厌恶情绪的记忆增强效应受注意资源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顺行或逆行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顺行或逆行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35例。结果35例转移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均成活且功能良好。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血管皮瓣具有手术简单易行,对机体的损伤较小,易于切取和转位等优点。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