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381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6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细胞因子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草药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并比较乌梅丸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3在湖北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SD大鼠56只,雌雄各半。按雌雄随机分4组:正常组、乌梅丸组、柳氮磺胺吡啶组、模型组,每组14只(雌雄各半)。应用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储酸局部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造模。②乌梅丸组:给予配制的乌梅丸液(中草药乌梅丸为本院自制,成分:乌梅16g.细辛6g.干姜10g.黄连16g,当归4g,附子6g,蜀椒4g,桂枝6g,生晒参6g,黄檗6g。按传统方法配制成含生药浓度分别为515g/L的水煎剂)3mL灌胃,1次/d;柳氮磺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混悬液3mL在造模后灌胃,1次/d;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以蒸馏水3mL灌胃,1次/d。各组均给药15d。(固然后于第16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8,10,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④计量结果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由于每组大鼠在灌胃前随机抽取2只进行病理检查以及部分标本采集不合格,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乌梅丸组分别脱失2,4,5,3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以上各组大鼠分别为12,10,9,11只。①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8,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模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柳氮磺胺吡啶组和乌梅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乌梅丸组明显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1)。②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0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柳氮磺胺吡啶组和乌梅丸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乌梅丸组明显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结论:乌梅丸有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索10。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的作用,使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的目的;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干预效果优于柳氮磺胺吡啶。  相似文献   
102.
超声心动图检测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1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与其它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通过对31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LVMI结果进行分析,对LVMI进行年龄、文化、工作强度、收入分层分析及各种因素的相关、回归分析。 结果 不同年龄段的LVMI有差异(P〈0.001);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强度、收入患者的LVMI无差异(P〉0.05)。LVMI与主动脉舒张末内径(ADl)及主肺动脉内径(MPAD)、主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94、0.308及0.269),与左室射血分数(EF)呈负相关(r=-0.358);LVMI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提示主动脉舒张内径、收缩压、EF、MPAD、饮酒史、左室每搏量(SV)、性别、右房横径(RAD)是LVM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 结论 LVMI与血压密切相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室心肌质量和收缩功能状况。 方法 应用Philips HP—Sonos 5500、7500型彩超仪检测4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室心肌质量、左室收缩功能及左室大小,各测值均与年龄相匹配的20例正常人对照。 结果 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径(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及左室收缩功能(EF、FS、SV、CO)各测值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 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比正常人减轻;左室收缩功能小于正常对照组,但大部分仍可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刺五加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继发脑血管痉挛 (CVS)的机制及对血浆内皮素 (ET)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 SAH病人 40例 ,随机分为刺五加组 2 0例。 SAH对照组 2 0例 ,SAH对照组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 ;刺五加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 1 0 0 ml,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共 7日。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测定刺五加组病人不同时期血浆 ET的含量 ,并与 SAH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一个月内 ,刺五加组 CV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 SAH对照组 (P<0 .0 5)。 SAH对照组不同时期血浆 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P<0 .0 5) ;刺五加组用药后不同时期血浆 ET含量明显低于 SAH对照组 (P<0 .0 1 ,P<0 .0 5)刺五加组病人用药后不同时期血浆 ET含量明显低于用药前 (P<0 .0 1 )。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能够降低 SAH后明显增高的血浆中 ET水平 ,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对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分组,梗死面积:5cm~3 38例,5~10cm~3 38例,10cm~3 34例;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估:轻度37例,中度43例,重度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个月测定患者ADPN、hs-CRP和IL-6水平。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ADPN、hs-CRP、IL-6水平。比较各组研究对象ADPN、hs-CRP、IL-6水平,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ADPN、hs-CRP、IL-6的动态变化,并进行MESSS与血清ADPN、hs-CRP、IL-6的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AD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患者血清ADPN水平越低,hs-CRP、IL-6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个月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DPN水平治疗后1周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SS与ADPN呈负相关(r=-0.367,P0.05),与hs-CRP、IL-6呈正相关(r=0.239、0.217,P0.05)。结论血清ADPN、hs-CRP和IL-6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状态及病情变化,对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低频超声联合微泡促进脂质体介导的p EGFP质粒转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方法实验共分7组:空白对照组仅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不进行任何处理;质粒组每毫升细胞悬液中加入1μg质粒;脂质体组每毫升细胞悬液中加入100μl转染液;脂质体+微泡组每毫升细胞中悬液加入100μl转染液和200μl微泡,低频超声联合脂质体+微泡组每毫升细胞悬液中加入100μl转染液和200μl微泡,同时采用声功率为400 m W/cm2的脉冲超声波辐照模式,辐照时间240 s,占空比设为1∶1,依据辐照频率不同又分3个亚组,分别为20 k Hz超声组、500 k Hz超声组和1 MHz超声组。每组设6个复孔。各组经处理后继续培养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转染率。结果荧光显微镜下,低频超声联合脂质体+微泡组PC3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明显多于其他各组,各亚组间又以20 k Hz超声组绿色荧光蛋白较多;脂质体组和脂质体+微泡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亦多于空白对照组和质粒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低频超声联合脂质体微泡组转染率高于质粒组,其中20 k Hz超声组转染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质体组与脂质体+微泡组之间、500 k Hz超声组与1 MHz超声组之间转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超声辐照微泡可显著促进脂质体介导的p EGFP质粒转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在相同声功率、相同辐照面积下,随着辐照频率的升高,转染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7.
哮喘患儿血清中IL-1 IL-2 IL-6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学者认为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作者检测治疗前后哮喘患儿血清中IL-1、IL-2、IL-6的水平变化并与健康儿童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背景:进行组织工程研究的首要环节是培养出大量生物活性好、增殖速度快、细胞纯度高的种子细胞。目的:分析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各代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第2代、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全骨髓贴壁法培养3代以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具有典型成纤维样细胞形态而且贴壁生长;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CD29、CD90、CD34、CD45表达分别为91.5%,96.2%,1.3%,8.0%,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为98.2%,98.1%,0.6%,2.0%;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以细胞浓度8×107L-1接种,细胞增殖速度快,获得的细胞总数多。综合形态学及细胞鉴定结果,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好、增殖速度快、细胞纯度高,适合作为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9.
不同方法检测鼠疫动物脏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双重式聚合酶反应(Pla-F1-PCR)、常规细菌培养和反相血凝试验(RIHA),对9只实验感染鼠疫的动物脏器(豚鼠6份,小白鼠3份),在4℃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后进行同步检测。结果表明,保存90d和180d后,PCR与RIHA均为阳性,而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PCR和RIHA法敏感性高于常规培养。提示对鼠疫或疑似鼠疫材料的检测除常规培养外应做PCR和RIHA,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从天麻中提取出天麻多糖(PGB),研究PGB对高血压模型大鼠的降血压作用.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出天麻粗多糖,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PGB.用两肾一夹(2K1C)方法制作高血压模型(RHR)大鼠,以卡托普利(10 mg/kg·d)为阳性对照组,以服用自来水为阴性对照组,以天麻多糖低、中、高3个浓度(50、100、200 mg/kg·d)给药30 d后测定大鼠心率与血压的变化,尿量的变化,以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的变化.结果天麻多糖PGB能明显降低RHR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P<0.05),尤其是中、高剂量组(P<0.01),并且在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对大鼠心率及尿量没有明显作用;血清NO含量(51.9±9.8 vs 对照组40.7±10.2)μmol/L,血浆ET含量下降(164±25 vs 对照组209±10)μmol/L,Ang Ⅱ含量下降(247±20 vs对照组310±37)μmol/L,P值均<0.01.结论天麻多糖对RHR大鼠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内源性舒血管物质的生成及抑制内源性缩血管物质的释放,最终恢复二者拮抗效应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