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老年瘙痒性皮肤病住院患者4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瘙痒性皮肤病在老年皮肤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且治疗较困难,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解老年人瘙痒性皮肤病病种分布及产生误诊的原因,我们对460例60岁以上瘙痒性皮肤病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9岁,学生。面部出现灰褐色斑片6个月,近3个月增大并向颈、前胸等处发展。9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右耳后、前额及唇上部出现黄豆大灰褐色扁平斑疹、斑丘疹,境界清楚,表面粗糙。当地按“银屑病”治疗3天后,面部皮损突然增大增多,颈、前胸也相继出现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灰褐色斑片,稍隆起于皮面,上覆少量细小鳞屑,皮损境界清楚,部分颜色加深融合成大片且中央出现多个灰白色斑点,不痒。既往体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前额、眉间、鼻两侧、耳前后、下颏、颈部、前胸等部位可见钱币至儿掌大小圆形、不规则形…  相似文献   
13.
反常性痤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常性痤疮是一种特殊的皮肤化脓性炎症。好发于顶浆分泌腺聚集分布处,是由于毛囊上皮细胞存在某种缺陷而引起毛囊口阻塞,继发腺体炎症和细菌感染。该病病因仍不明,发病有家族聚集性,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外,雄激素过多、吸烟、细菌感染等也可能参与发病。并发症有皮肤瘢痕挛缩、各种窦道和瘘管形成,以及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等。广泛切除皮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还需长期服用抗生素类、维A酸类及抗雄激素类药物,但停药后皮损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具有多种表现的蕈样肉芽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具有多种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8岁。全身皮肤出现红斑、脱屑,并伴进行性皮肤松弛,四肢有斑块、破溃8年,秃发6个月。体格检查发现全身皮肤红斑,上覆大片状鳞屑和结痂;颈部两侧可见表皮松弛;四肢皮肤呈暗红色浸润的松弛性斑块和深在的溃疡;枕部头皮呈条片状胶质样秃发斑;颈项部、双上肢及胸部群集表面光亮的肤色丘疹和结节:左腹股沟可触及数个增大的淋巴结。诊断为蕈样肉芽肿,同时具有蕈样肉芽肿的多种表现:鱼鳞病样蕈样肉芽肿、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或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毛囊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发生于指趾类似于连续性肢端皮炎的增殖型天疱疮.患者男,70岁.唇部、口腔黏膜出现脓疱并增生8个月,指、趾脓疱增生1个半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呈假性上皮瘤样增生,基底层上方棘层松解,角质层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移入,可见嗜酸性脓疱形成.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棘细胞间近基底层IgG和C3呈网状沉积.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不棘细胞间偏下方IgG呈网状沉积,滴度为1:10.给予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很快好转.  相似文献   
16.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3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归纳、分析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例患者的皮疹特点、伴发症状、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2男1女,发病年龄最早3岁,最晚10岁。皮损具有多形性,发作时伴高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组织病理可见真皮至皮下脂肪层内的异型性淋巴样细胞围绕血管浸润,有明显的侵犯血管壁和脂肪小叶现象,伴有较多的EOS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CD8,CD45RO,CD43,而不表达CD20,CD30,CD56。皮损组织基因重排检查TCR-γ(+)。Epstein-Barr病毒原位杂交(+)。外周血EOS明显升高,LDH酶稍高,EB病毒抗体(+)。例1行化疗,后死亡;例2给予强的松口服,例3接受防蚊子叮咬及抗病毒治疗,均长期缓解。结论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新的恶性多系统疾病,发病可能与EBV感染以及蚊子叮咬有关。不同的患者恶性程度不一,治疗及预后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着色真菌病又名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少见的由不同种类暗色真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偶可侵犯脑组织及其他脏器,仅累及于皮肤者称为皮肤着色真菌病。1病历摘要患者女,53岁。6年前无明显原因右腕伸侧出现一黄豆大皮下结节,按压可移动,半年后结节扩大,呈红色,质硬,蚕豆大小,自觉痒痛,二三天后破溃,可挤出黄色黏稠的液体,并很快结痂。周围正常皮肤出现新丘疹,破溃后结痂。皮损渐向周围扩大,中央渐变平,在红斑上覆有痂皮,于2005年5月就诊于我科。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不适。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  相似文献   
18.
申克孢子丝菌双相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相真菌申克孢子丝菌分别在菌丝相和酵母相两种形态下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Roseo纸片扩散法及微量液基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4株申克孢子丝菌的两种形态(菌丝相及酵母相)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定的抗真菌药物为: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结果:除AMB二者一致外,其余各抗真菌药的MIC,菌丝相30℃孵育比酵母相35℃孵育高。结论:申克孢子丝菌的生长形态(菌丝相或酵母相)及孵育温度(30℃或35℃)对其药敏试验MIC值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多形红斑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皮损评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02月~2021年02月收治的116例多形红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以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损评分、炎症水平、治疗安全性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5.86%(44/58)(P<0.05)。观察组CDASI、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8/58)、8.62%(5/58)(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多形红斑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抑制异常炎症反应,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