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3D打印踝足矫形器(AFO)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希望能够降低打印成本,促进临床应用。方法:采用Artec三维扫描仪扫描患肢,利用软件Meshlab进行STL文件的表面处理。通过软件Instep将STL文件转换成STP文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AFO进行有限元分析。利用软件Evolve对AFO模型结构优化,去除多余的结构。最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制作所需的AFO。结果:详细展示3D打印AFO的具体流程,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AFO后部中间和两侧区域的应力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结构优化后AFO减少了17%的重量,两种材料打印的AFO轻便,打印成本也有降低。结论:本次研究成功地展示了3D打印AFO的临床应用流程,降低打印成本可以促进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推拿手对网球肘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网球肘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推拿手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体外冲击波联合推拿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中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患者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7.5%,治愈10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治愈4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6例,二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网球肘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渡联合推拿手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早期减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观察减重训练(PBW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时期进行减重训练的疗效,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减重训练的最佳时间。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早期均运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其中A组(14例)整个康复过程均运用常规康复治疗;B组(1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2周后加减重训练;C组(1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5周后加减重训练;3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评定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评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0.001),但治疗后B组与A、C组比较大部分评测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C组与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介入减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药物、物理因子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热敏化穴艾灸疗法。均连续治疗4周。通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应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THERA-vital智能康复训练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智能运动训练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应用智能康复训练器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采用Fugl-Meyer评定表(FMA)、修订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智能康复训练器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证实机器人治疗能促进慢性期和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但是针对急性期患者的研究很少。 目的:观察机器人治疗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30 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常规治疗组按照成熟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神经促进技术、神经肌肉电刺激、针刺等;机器人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上肢机器人治疗,该机器人具有可调节的上肢减重系统、智能反馈和三维空间训练系统,患者可以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完成单关节或多关节康复训练。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与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②治疗后3周,两组间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75);3个月时机器人治疗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 < 0.01)。③治疗后3周、3个月,两组间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治疗后3周、3个月,机器人治疗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相对于治疗前的改变量大于常规治疗组(P < 0.05)。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机器人治疗急性期脑卒中能获得更高的上肢运动功能,更好地改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在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现状,以及脑血管支架置入者的康复治疗对疾病恢复的作用。 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89/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共纳入39篇文章。从脑血管支架的应用现状、脑血管支架置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主要并发症和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的康复治疗的发展趋势3方面进行总结。 结果:支架置入治疗脑血管疾病较为有效,但支架的材质、技术参数、体内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影响支架置入的效果,且脑血管支架置入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脑出血、再狭窄以及高灌注、低灌注等问题仍阻碍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脑血管疾病支架治疗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结论:脑血管支架置入虽受到多方面影响,但是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发展迅速。对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Mulligan技术在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56名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Mulligan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VAS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用关节活动度测量评估颈椎活动度的变化,治疗结束后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所需的次数,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患者颈椎病复发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后伸和左旋转这两个活动方向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0.01)。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ulligan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在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现状,以及脑血管支架置入者的康复治疗对疾病恢复的作用.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89/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共纳入39篇文章.从脑血管支架的应用现状、脑血管支架置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主要并发症和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的康复治疗的发展趋势3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支架置入治疗脑血管疾病较为有效,但支架的材质、技术参数、体内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影响支架置入的效果,且脑血管支架置入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脑出血、再狭窄以及高灌注、低灌注等问题仍阻碍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脑血管疾病支架治疗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结论:脑血管支架置入虽受到多方面影响,但是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发展迅速.对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