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33.
Recent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prostate cancer may arise from 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s that share some same characteristics with normal stem cel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differences of Nanog expression between PC3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 and its tumor stem cells, and the relationship was preliminarily examined between Nanog and prostate cancer and its tumor stem cells. By using magnetic active cell sorting (MACS), we isolated a population of CD44+/CD133+ prostate cancer cells that display stem cell characteristics from PC3 cell line. Immu-nohistochemistry revealed positive expressions of CD44, CD133 and α2β1-integin in the isolated cells. CCK-8 analysis showed that isolated cells had a strong proliferative ability. The formation of the cell spheres in serum-free medium and holoclones in serum-supplied medium showed that the cells were capable of self-renewing, indicating that the isolated cells were a population of cancer stem-like cells derived from PC3 cell line. Western blotting exhibited that the isolated cells had higher experession of Nanog, an embryonic stem marker, as compared with PC3 cells. Our study showed that Nanog might be helpful in sustaining the self-renewal and the undifferenti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s, and may serve as a marker for 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s for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激活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受体对MG-63细胞分泌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生成因子(RANKL)的影响.方法 利用0(对照组)、0.1及1 μmol/L浓度罗格列酮激动MG-63细胞中的PPARγ核受体,干预3 d后,收获细胞培养上清液及细胞,收获的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OPG/RANKL的水平,收获的细胞进行总RNA提取及总蛋白提取,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析MG-63细胞的OPG/RANKL分泌水平.结果 0.1 μmol/L及1 μmol/L罗格列酮组细胞培养的上清中OPG/RANKL水平分别较对照组上升(14.0±5.1)%,(36.0±7.4)%;同时,0.1 μmol/L及1 μmol/L罗格列酮组MG-63细胞中的OPG/RANKL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19.0±6.3)%,(46.0±5.4)%;且OPG/RANKL的蛋白表达上升(17.0±4.3)%,(40.0±9.4)%.结论 PPARγ激动剂能增加骨肉瘤细胞OPG/RANKL的表达,从而影响骨髓微环境中破骨细胞生成的数量,间接降低骨肉瘤的的溶骨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边界型严重多发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应用外科手术救治的严重多发性骨折37例患者(ISS 16~42分,Pape 分型为边界型).全部患者按损伤控制原则实施分期手术治疗,第一阶段予以止血、清创和骨折的临时固定,第二阶段主要为抗休克、抗凝血功能异常、抗低温和抗感染等治疗,在生理情况允许后再尽早行第三阶段的骨折确定性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经第一和第二阶段治疗后均实现了有效的清创、固定和抗休克治疗,未发生医源性二次损伤.确定性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14个月,总致残率为16%.结论 采用损伤控制理念分期手术治疗边界型严重多发性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术前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3例患者,行传统开窗手术治疗,手术疗效按照RDQ功能障碍评分(Roland-morris指数)、腰痛JOA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5.3个月),RDQ评分由术前的(19.4±1.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9.1±1.8)分;腰痛JOA评分由术前的(9.1±1.4)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5.6±1.4)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两个评分均有大幅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主观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传统的开窗式椎间盘切除术,患者经济负担轻,术后和短期随访的效果均达到满意程度.传统的开窗式椎间盘切除术仍应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的Ibrahim分期与其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 对102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MRI表现用Ibrahim法进行分期,并进行腰椎疾患治疗成绩(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DQ)评分.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的Ibrahim分期与年龄、JOA评分、RDQ评分均具有相关性,但与JOA评分相关性最强;VAS评分和RDQ评分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 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且其Ibrahim分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水痘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水痘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水痘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数据,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CDC。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水痘发病的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 v9.1.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水痘疫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广西2014-2016年水痘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48/10万、43.56/10万和61.56/10万。在县级水平发病整体上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Moran''s I在0.24~0.35之间,P<0.01),高发病、高-高聚集区较为一致,均分布于广西西北部地区。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发病主要聚集时间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每年的一类聚集区主要分布于河池市全部和百色市大部分地区,基本覆盖了广西西北部地区,2016年在广西东北部地区以灌阳县为中心和南部地区以海城县为中心,分别出现1个波及范围较广的二类聚集区。结论 广西水痘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在整体上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西北部地区聚集性高,需重点防治。此外,在水痘高发季节需加强对其周边地区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多聚肌苷-多聚胞苷酸钠盐(PolyI∶C)诱导下裸鼹鼠肺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低氧诱导因子(HIF-1 α)和坏死因子(NF-κB)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裸鼹鼠抵抗病毒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裸鼹鼠分为PolyI∶C处理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12h后处死动物,肺脏和肠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提取裸鼹鼠肺脏、肠组织中mRNA,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基因HIF-1 α、VEGF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 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iz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结合锌指蛋白1)、NKRF(转录因子NR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olyI∶C处理组的肺脏和肠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而所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几乎都显著下降,仅肠组织中的FIZ1的表达水平有所上升(P>0.05).结论 PolyI∶C对裸鼹鼠没有产生明显的致病作用,它不能诱导裸鼹鼠体内HIF-1α和NF-κB信号通路活化,提示裸鼹鼠可能通过抑制相关信号通路的活性促使体内受感染的靶细胞迅速凋亡,从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