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对间质细胞细胞周期素I(cyclin I)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的间质细胞与上皮细胞,经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后,构建上皮/间质细胞共培养模型;分别提取单独、共培养条件下间质细胞的m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yclin I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分离2种不同形态的细胞,并仅在上皮细胞中检测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阳性表达,间质细胞中检测结蛋白(desmin)的阳性表达;共培养模型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发现,在有上皮细胞共培养的间质细胞中,cyclin I基因mRNA的表达低于在单独培养的间质细胞的表达;cyclin I/甘油醛3磷酸盐脱氢酶(G3PDH)的灰度比值分别为(1.001±0.29)和(1.11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可抑制间质细胞cyclin I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92例早期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行经尿道电切术者55例)及B组(开放手术者37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膀胱穿孔及闭孔反射发生率显著提高(P<0.05);随访1年,全组共有12例患者复发,其中A组7例(12.7%),B组5例(13.5%),2组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行二次尿道电切术的患者术后病理发现:肿瘤残余9例(36.0%),共有7例(28.0%)患者进展至T2期,进展至T2期患者肿瘤高分级、T1期及肿瘤直径>3cm者比例高(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近期疗效相当,对于T1期、肿瘤高分级、T1期及肿瘤直径>3 cm者进行二次尿道电切术可能获益。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了腹腔镜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空间,如经后腹腔或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经腹腔肾实质切开取石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用后腹腔镜下肾蒂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肾脏鹿角形结石少有文献报道。我院在开展肾蒂阻断肾部分切除的基础上,2007年10月~2009年1月有选择地实施了8例后腹腔镜下肾蒂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杨小丽  宣强  莫曾南 《广西医学》2010,32(6):633-635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上皮对间质细胞Latex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间质细胞与上皮细胞,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后,构建共培养模型,并提取单独/共培养条件下间质细胞的mRNA,用RT-PCR检测Latexi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前列腺间质与上皮细胞并构建共培养模型,Latexin基因mRNA的表达在单独培养的间质细胞中表达,高于有上皮细胞共培养的间质细胞;Latexin/G3PDH的灰度比值单独培养的间质细胞为(1.122±0.30),有上皮细胞共培养的间质细胞为(0.917±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可抑制间质细胞Latexin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BTCC病理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10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所有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TCC组、正常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1%、0%(P<0.05)。病理Ⅰ级、Ⅱ级、Ⅲ级者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83.3%、92.9%,Ⅰ级与Ⅱ级、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型、浸润型,淋巴结阴性、阳性,初发、复发者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9%、90.0%,64.7%、94.1%,57.5%、92.9%,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 Survivin的异常表达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TCC组织中Survivin表达的检测对判断BTCC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及预后有一定帮助。Survivin也可能为BTCC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6.
近交系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己成功用于多种动物的克隆,但其过程中核移植技术的成功率较低。 目的:通过对卵母细胞不同去核方法的对比分析,观察其对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并利用微卫星DNA技术进行核移植囊胚鉴定,幸刀步建立小鼠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平台。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卵母细胞为观察对象的对比实验,于2005—09/2007-10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及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用C57BL/6小鼠卵母细胞为受体、BALB/c小鼠卵丘细胞为供体。取600枚受体卵母细胞,根据去核方法不同分为3组。每组200枚。 方法:①盲吸法:吸出卵母细胞第1极体及其附近的适量胞质。②蔗糖辅助去核法:以含蔗糖显微操作液预处理卵母细胞,吸出可见的细胞核等遗传物质。③荧光染色去核法:Hoechest33342预处理卵母细胞,在紫外光下用去除遗传物质。乙醇联合二甲氨基嘌呤进行重构胚激活,激活后卵裂培养基液滴中培养。根据Mouse Genome Database设计小鼠微卫星DNA多态聚合酶链反应引物,提取近交系小鼠体细胞核移植囊胚、供体BALB/c小鼠、受体C57BL/6小鼠及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使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选定的序列。最终扩增出4个微卫星位点DNA片段,即D3Mit28,D11Mit258,D12Mit136及D14Mit50。主要观察指标:比较3种去核方法的去核率、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细胞数差异。对巢式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 结果:①盲吸去孩法的去核率、处理重构胚的体外发育能力均低于荧光染色去核法和蔗糖辅助去核法(P〈0.05)。②荧光染包去核法的去核率高于蔗糖辅助去核法(P〈0.05),两组的囊胚率及囊胚细胞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可扩增微量基因组DNA。通过微卫星DNA序列的扩增,证明核移植囊胚的微卫星DNA与供体细胞完全相同,而与受体细胞或者对照细胞无亲缘关系。 结论:荧光染色去核法和蔗糖辅助去核法适用于小鼠核移植,可支持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早期发育。微卫星分析证实体细胞核移植囊胚为供体BALB/c小鼠的克隆,微卫星DNA分析可用于小鼠体细胞核移植囊胚的鉴定。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7(KLK7)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正常前列腺(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BPH细胞株(BPH1,13例)、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癌细胞株(8例)的上皮细胞中KLK7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前列腺组织上皮细胞中KLK7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分析正常前列腺(20例)、BPH(50例)、前列腺癌(103例)组织中KLK表达水平.根据染色强度分为4个等级(-,+,++,+++)进行半定量分析,染色强度++及+++者判定为阳性.结果 正常组、BPH组和前列腺癌组KLK7 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59、0.52、0.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3,P<0.01),前列腺癌上皮中KLK7 mRNA表达下调(P<0.01),正常前列腺和BPH上皮中KLK7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LK7蛋白在正常前列腺、增生前列腺、DU145、LNCaP、PC3、22RV1、BPH细胞株中表达水平相对值分别为0.22、0.40、0.01、0.05、0、0.03、0.1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显示正常前列腺组织、BPH组织、前列腺癌中KLK7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13/20)、76.0%(38/50)、17.5%(18/103),前列腺癌组与前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K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KLK7在前列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复习Castleman病的原因,提高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2例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为B超检查偶然发现;呈单个淋巴结增生,表现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均行肿物切除术,病理确诊为Castleman病,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主要表现为单一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多无临床症状,也无实验室异常检测结果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不易明确诊断,最终的确诊依靠病理诊断。该病手术切除疗效好,术后可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高危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1月本院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26例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5.2岁,术前检查单独PSA≥20ng/mL者9例;兼具PSA≥20ng/mL并Gleason评分≥8分者17例;术前诊断T3 b和T4期各1例。3例患者因前列腺体积过大术前分别行3~6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手术方式均采用经腹膜外路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2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2min,平均出血量85mL,无输血病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两周拔除导尿管,8例拔管后尿失禁,经盆底训练后于1周至3个月恢复控尿。术后病理T2a~T2b,Gleason评分≤7分者10例;T2c~T4,Gleason评分≥8分者16例。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平均5.5个,淋巴结阳性3例;切缘阳性4例,术后控尿恢复后予局部放射治疗。19例获访3~30个月,所有患者均控尿良好,PSA≤0.2ng/mL。结论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采用以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策略安全有效,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和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和其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及26例转移淋巴结中CXCL12和CXCR4表达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的CXCL12的表达显著高于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分别为76.9%(20/26)和35.8%(19/53),P<0.05。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的CXCR4的表达也高于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分别为69.2%(18/26)和62.2%(33/53),但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XCL12和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CXCL12和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两者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