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完全阻塞型布-卡氏综合征介入治疗穿刺开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阻塞型布-卡氏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穿刺开通方法。方法利用不同的穿刺手段对356例该类型BCS行穿刺开通术,并对阻塞段行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放射学方法处理。结果本组不同类型完全阻塞患者共356例,经不同穿刺方法共对411支静脉行开通术,共开通338例计390支静脉血管,开通率为94.9%,未开通14例,占所有病例的3.8%;死亡4例,占1.1%。结论完全阻塞型BCS的介入治疗,只要采用适当的穿刺开通方法,其开通率高且安全,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后1个月内在静脉麻醉下行CT引导RFA治疗,在1个月后采用多期增强CT或平扫加动态增强MRI评估肿瘤是否完全消融.结果 完全消融率为79%,肿瘤残留率21%.肿瘤最大径在30 mm以下的完全消融率为100%,30 ~ 50 mm完全消融率为92.6%,50 ~ 70 mm完全消融率为53.8%,而最大径超过70 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仅22.2%(P < 0.01);肿瘤距离肝脏脏面≥ 10 mm和< 10 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3.7%和46.2%(P = 0.01);单发肿瘤和多发肿瘤患者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4.8%和50%(P = 0.014).结论 肿瘤最大径是影响肝癌TACE后完全消融的重要因素.影响肿瘤完全消融的因素还包括肿瘤毗邻肝脏脏面,肿瘤多发等.  相似文献   
13.
三维DSA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是否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均在破裂急性期行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应用二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A组,25例)和应用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B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DSA曝光次数和造影刑的用量。结果:两组中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应用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减少总曝光次数(P〈0.01),不仅在选取参考图像时曝光次数减少(P〈0.01),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曝光次数也减少(P〈0.01)。两组造影剂的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从多方位观察颅内血管的结构,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图像,从而可减少DSA的曝光数目。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4.
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加药物灌注治疗胃癌肝转移患者临床价值。方法4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均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加药物灌注治疗,共介入治疗115周期,化疗药物为奥沙利铂+5-Fu,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所有患者每次介入治疗前均行增强CT测量肿瘤大小,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所有患者每次介入治疗前检测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724)。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随访期限直至患者死亡。结果本组患者完全缓解(CR)10%(4例),部分缓解(PR)50%(20例),病变稳定(SD)20%(8例),病变进展(PD)20%(8例),总有效率(CR4-PR)60%(24例)。1年生存率78%,2年生存率52%,3年生存率23%。从介入治疗始中位生存期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7个月。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药物灌注是治疗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T引导经皮穿刺微波热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在CT引导下,微波热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共治疗223次,治疗肿瘤数目127个.微波频率2 450 MHz,输出功率40~80 W,持续时间5~30 min.结果:患者随访4~50个月,平均随访33个月,随访中28例(28.6%)存活,66例(67.3%)死亡,4例(4.1%)失访.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8.4%(67例),41.8%(41例),27.6%(27例).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5例,包括腹腔内出血1例,胆汁瘤形成1例,肝脓肿1例,十二指肠穿孔1例,急性腹膜炎1例.1例死亡与微波治疗相关.结论:CT引导微波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微创、并发症少,术前预防性治疗、术中熟练操作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并留管灌注联合替吉奥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胃癌术后肝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FOLFOX方案TACE并留管灌注联合替吉奥组)32例,采用Seldinger法插管入肝转移瘤供血动脉,用奥沙利铂50 mg+超液化碘油进行化疗栓塞。随后将导管头端留置在肝总动脉,经导管序贯泵入奥沙利铂100 mg,2h,脱氧氟尿苷针3.0g,44h。泵入脱氧氟尿苷前静脉滴注亚叶酸钙300 mg;1周后口服替吉奥40mg每日2次,连用2周,休息1周为1周期。B组(TACE+常规动脉灌注化疗组)28例作为对照,化疗栓塞药物同A组,在肝总动脉用奥沙利铂100 mg+脱氧氟尿苷1.0 g行灌注化疗,每4周重复治疗1次。2组均连续4次介入治疗。治疗后按mRECIST标准行影像学检查评价有效率,随访14个月,比较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至疾病进展时间。结果 A组近期有效率81.25%优于B组57.14%(P<0.05),A组1年生存率96.88%高于B组75.00%,A组至疾病进展时间(11.51±0.48)个月长于B组的(7.87±0.58)个月,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OLFOX方案TACE并留管灌注联合替吉奥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优于TACE并常规动脉灌注化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3例58处病变,狭窄性36处,闭塞性22处,采用球囊成形、支架成形、腔内旋切和内膜下血管成形等多种介入手段干预、治疗。结果58处病变:单纯球囊成形8例,辅助支架成形的17例(15例自膨式支架,4例弹簧式支架),均成功;单纯腔内旋切6例,辅助支架成形的11例(15例自膨式支架,1例弹簧式支架),手术失败1例;单纯内膜下血管成形3例,辅助支架成形的8例(13例自膨式支架,2例弹簧式支架),手术失败4例。31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8例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5例疗效欠佳。4例患者因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行切开解压后好转,2例因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膝关节以下离断术。术后平均随访10.5个月(2~33月),2例术后6月症状复发未予进一步治疗,1例术后1年再次介入治疗,余患者疗效稳定。结论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程度的病变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手段,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三维DSA栓塞治疗脑动脉瘤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以往,DSA是诊断CA的金标准,但由于血管重叠和位置关系,有时会发生漏诊.近来,随着三维DSA的应用,CA的检出率和栓塞治疗成功率越来越高[1,2].2004年11月至2005年6月,作者采用Philips Alleura型三维DSA系统诊治SAH患者4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治疗内科化疗无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价值。方法5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均采用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共介入治疗124周期,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所有患者每次介入治疗前均行增强CT测量肿瘤大小,检测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724)。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完全缓解(CR)2例(4%),部分缓解(PR)15例(30%),病变稳定(SD)10例(20%),病变进展(PD)23例(46%),总有效率(CR+PR)34%(17例)。1年生存率82%,2年生存率30%。从诊断肝转移始中位生存期38个月,从介入治疗始中位生存期2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结论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是治疗内科化疗无效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3D DSA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作用,并与2D DSA比较。方法50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均行2D DSA及3DDSA检查。观察2D DSA及3D DSA(VR)对颅内动脉瘤瘤颈和瘤体形态的显示,评估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可行性。获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参考图像。通过对瘤颈和瘤体的测量,正确选择第1枚弹簧圈的直径及长度。结果50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中,2D DSA能清楚显示14个动脉瘤的瘤颈;VR能清楚显示所有动脉瘤的瘤颈。2D DSA能清楚显示26个动脉瘤的形态;VR能清楚显示所有动脉瘤的形态。2D DSA认为6例不能行血管内栓塞治疗;3D DSA显示全部能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并栓塞成功。49个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均从3D DSA获取参考图像。48个第1枚弹簧圈选择正确。结论3D DSA在评估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可行性、获得参考图像、动脉瘤精确测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